天天看點

芙蓉國評論丨香辣湖南味 滬上湘菜情

芙蓉國評論丨香辣湖南味 滬上湘菜情

( 10月31日,“華東地區經典湘菜展評”活動現場,市民在觀賞各式精美湘菜。當天,第十六屆中國湘菜美食文化節在上海持續進行,湘菜産業發展高峰論壇、頒獎典禮暨品鑒晚宴、華東地區經典湘菜展評等活動精彩紛呈,持續火爆。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楊興東

《中國風俗小辭典》中談到,“湘菜,亦稱‘湖南菜’,湖南地方風味菜肴的總稱,流行于湖南及全國大中城市。”把湘菜與上海聯到一起,有人也許會說,不沾邊。然而,這個周末,第十六屆中國湘菜美食文化節上,不少吳侬軟語的上海人愛上了香辣的湘菜。小炒黃牛肉、湘西霸王蛙等衆多經典湘菜現場烹制完畢,剛端上桌就被早已等候多時的市民一搶而空。有統計資料現實,目前上海的湘菜館已超過5000家,其數量之多,市場占有比重之大,超乎許多人的想象。

事實上,湘菜走進上海灘,已有相當長曆史。民國初年,湘菜館已經率先在上海灘亮相,1914年6月9日,上海《時報》登載通訊雲:“近日上海有閩菜館、川菜館、湘菜館,幾于各省都有某處菜館……”1946年上海《海濤》雜志第29期刊登《湘菜》一文雲:“除川菜外,不妨吃湘菜,則别有滋味。”開放包容的上海,當年有不少報紙使用湘菜、湖南菜、湘味等詞彙稱呼潇湘佳肴,在文化層面推動了現代意義上的湘菜正名,為老上海人留下來湖湘美食的味覺記憶。

湘菜真正在上海的流行,始于品牌打造的成功。過去,湘菜紅火,但連鎖品牌企業不多,湘菜産業規模偏小,标準化、規範化生産管理不足,給人印象産業不成鍊條。2019年上海湘菜協會成立以來,推動滬上湘菜朝着原産、道地、正宗且産業鍊條清晰的路徑前行,巡湘記、望湘園等上海本土湘菜品牌蓬勃發展,徐記海鮮、炊煙時代、費大廚等湖南湘菜品牌紛紛搶灘上海灘,群雄發力,逐漸在上海餐飲業形成一股全新潮流。

芙蓉國評論丨香辣湖南味 滬上湘菜情

( 10月31日,第十六屆中國湘菜美食文化節頒獎典禮暨品鑒晚宴現場,從業人員進行起菜秀“祖庵漢壽仙湖甲魚”。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滬上湘菜,比肩世界。”湘菜專業人才的成長,也打開了上海灘湘菜市場上行空間。近年來,湖南湘菜職業教育持續發展,湖南省商業技師學院成為烹饪職教“航母”。今年1月,長沙商貿旅遊職業技術學院又與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一起成立了“湖南湘菜産業學院”,加之各類型湘菜職業技能比賽的經常性舉辦,比如這次舉行的“華東地區經典湘菜展評”活動上,近百道湖湘味道佳肴,得到了湘菜大師的精心點評。湘菜教育的規模化發展、手藝的開門交流,勝過廚師自己無數次閉門造車。

一半是香辣味道,一半是天下情懷。湘菜裡,既有家鄉味道,也有開拓進取的氣質。“不吃辣椒不革命”,曾是湖湘子弟引以為傲的“标簽”。辣味十足的湘菜,赢得了上海人的喜愛,在這個可以吃到全國八大菜系乃至各類外國口味的城市突出重圍,也稱得上是湘菜餐飲業的“革命”。期待湘菜出湘,把曾流淌于無數文人騷客筆端下的潇湘美食帶給更多的人,走向更遠的地方。

[責編:周澤中]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