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慧深:她自殺的原因是,因為在《馬路天使》演過妓女
文/老張在路上
01
可憐織女星,
化為馬郎婦。
烏鵲疑不來,
迢迢牛奶路。
魯迅這首諷刺詩讓趙景深大大“成名”,落下“遇馬發昏,愛牛成性”的诨名。趙景深是著名的文學史家、翻譯家、作家和戲曲研究家,當年與魯迅頗有往來。趙景深在翻譯中将半人半馬誤譯成“半人半牛”,将銀河誤譯為“牛奶路”。後來因為翻譯的“硬譯”問題的争論,引出魯迅對趙景深的諷刺。
(趙景深)
1902年4月,趙景深生于浙江麗水(今屬蘭溪市),祖籍四川宜賓,5歲時遷居安徽蕪湖,曾祖父趙亮熙為清代翰林,父趙錫嘉在民國初年編輯、出版過刊物。
趙景深的妹妹趙慧深1914年出生,幼年時,就讀于天津女子師範附屬國小、南京教會中學。十二三歲肘即參加話劇活動,随兄趙景深演出《潑婦》等戲。其後,赴上海,入南方大學攻讀文學。
1932年趙慧深任山東省立實驗劇院戲劇幹事,參加《父歸》、《湖上的悲劇》的演出。1934年夏,趙慧深加入我國著名話劇團“中國旅行劇團”。
02
中國旅行劇團1933年11月成立于上海,1947年在南京結束活動。中國旅行劇團是唐槐秋借鑒歐洲旅行劇團的形式在中國發起組織的民間職業劇團,完全依靠演出收入來支援全團的活動經費和生活費用。
從1934年7月起,劇團北上北平、天津、石家莊等地旅行公演。在北平,得到了戲劇家焦菊隐、馬彥祥、熊佛西、王文顯、李健吾、曹禺等的幫助指導,提高了表、導演水準。同時,吸收了陶金、趙慧深、白楊、藍馬等一批新秀。
1935年10月,劇團在天津英租界新新電影院首演《雷雨》,轟動天津。戴涯飾演的周樸園、陶金飾演的周萍、趙慧深飾的繁漪、章曼萍飾演的四鳳給觀衆留下很深的印象。
《雷雨》是劇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話劇,發表于1934年7月《文學季刊》。中國旅行劇團1935年10月的這次在天津演出《雷雨》,是國内職業話劇團第一次上演該劇目。
1935年春節後,劇團就開始排練《雷雨》,但北平市長袁良以“有傷風化”罪名禁止該戲在北平演出。而就在中旅《雷雨》因審查未獲通過而擱淺的時候,在日本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在東京首次上演了《雷雨》。同年8月,天津一家名為孤松劇團的學生話劇團,在市立師範學校演出《雷雨》,開國内演出《雷雨》先河。孤松劇團演出時,曹禺曾約中國旅行劇團團長唐槐秋來津觀看。見天津沒有禁止上演《雷雨》,唐槐秋才決定帶劇團來天津演出。
當時在場面看的曹禺特别推崇趙慧深和唐若青二人的表演。趙慧深飾演的繁漪,以深沉含蓄,充滿内心激情的表演,淋漓盡緻地揭示了繁漪的複雜心理活動。這次演出,轟動了劇壇,載入中國現代話劇演出史。
(左為趙慧深右為周璇)
1937年,趙慧深又在袁牧之編導的影片《馬路天使》中扮演妓女小芸,周璇扮演另一個妓女小紅,趙丹扮演男主角。趙慧深對角色寄以極大的同情,并把這種同情深深地融化在對角色凄涼身世的準确細膩的了解和體驗之中,以自己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善良而又不幸的妓女小芸的藝術形象。
一出話劇、一部電影,一個繁漪、一個小雲,趙慧深從此享譽藝苑影壇。
03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趙慧深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四隊,奔赴各地進行抗日宣傳演出活動。在這裡,她和著名電影導演陳鯉庭演出了一曲烽火中的愛情故事。
陳鯉庭(1910年10月20日—2013年8月27日),出生于上海市,曾用名陳思白,筆名麒麟,導演、編劇。
陳鯉庭小的時候,養母就把他送入私塾讀書,私塾老先生為他起了學名“鯉庭”。養父母過世後,由叔父陳根盛照管,并将他從私塾轉入飛虹國民國小讀書。1930年畢業于上海大夏大學高等師範系。
(陳鯉庭)
陳鯉庭是經典活報劇《放下你的鞭子》的原創者,導演過《遙遠的愛》、《麗人行》、《幸福狂想曲》等多部影片,曾任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廠長。田漢、夏衍、郭沫若、陳自塵等劇作家是他合作過的電影拍檔,而趙丹、金山、白楊、秦怡、張瑞芳、上官雲珠、黃宗英等演員也都在他的銀幕導筒下,戲路越走越寬。
趙慧深熱愛戲劇,但似乎更願意做幕後工作。在上海加入由劇聯上司的上海業餘實驗劇團後,趙慧深成為劇團理事、編導部副主任陳鯉庭的秘書,組織劇目、編寫宣傳稿件、聯系進步演員作家等等,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曹禺的《原野》,都是由她親自組織、第一次搬上舞台的佳作。
(妓女小雲劇照)
抗戰開始後,趙慧深被編在陳鯉庭帶領的抗敵演劇四隊,從上海出發輾轉到西北、成都、漢口,在戰區和後方為宣傳抗戰呐喊。趙慧深不太講話,演戲休息時就坐在一邊寫東西。開始别人不知道她在寫什麼,還以為寫情書或家信,後來才知道她是在給報社寫文章。其實她能說會道,隻不過對不熟悉的人保持沉默罷了。而且,她那時候心裡已經有了愛情的星星之火。
就在抗日烽火路上,陳鯉庭、趙慧深,生活在一起了。
(劇照)
04
1941年初夏,陳鯉庭、趙慧深到了重慶,住在張家花園“文協”樓上的小房間裡,與陳白塵為鄰。這時候“中華劇藝社”剛剛成立。她又成為幹事,協助陳鯉庭和劇社裡唯一的共産黨員辛漢文,共同負責張羅演劇工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趙慧深和陳鯉庭有了龃龉,她搬到國泰大戲院對面茶館後一個更小的房間獨自居住。那個房間沒有窗,整日不見陽光,白天也要靠燈光照明。大家戲稱她為“夜貓子”,因為她幾乎整夜不睡,獨自看書到深夜……
(陳鯉庭導演影片海報)
趙慧深和呂恩、秦怡都很談得來。有時候她會對閨中密友提起陳鯉庭,說他這個人,即使老婆在後面生産,他也不會回頭看一眼,隻是沉浸在他的書裡。
趙慧深經常去休閑的地方是國泰大戲院對面那家約40平方米的茶館,叫一壺茶,要濃的,然後一支又一支地抽煙。她的煙瘾是拍《馬路天使》時染上的,因為那個下等妓女小芸的角色需要大量抽煙。但在重慶的時候,她的煙瘾已經很大,在煙和茶的雙重熏染中,她大概忘記了情感的煩惱。
熱情豪爽的趙慧深,性格中有着剛烈的一面,工作上、感情上都習慣于用簡單方式處理。陳鯉庭導演的《屈原》1942年夏轉到北碚演出,由于某種原因,演南後的白楊不能上台;中華劇藝社1943年冬在成都演出《天國春秋》,演傅善祥嫂子的女演員病了,這兩次趙慧深都二話不說頂了上去。戲劇方面她是多面手,改編過一個劇本《自由魂》,由賀孟斧導演,王蘋、陶金等在成都演出;她還寫過平劇《三不滿意》和電影劇本《不怕鬼的故事》,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百代公司”,什麼事情都可以“代”。但是,和陳鯉庭感情上有了裂痕,她似乎也用上了工作中的方法,說斷就斷……
(陳鯉庭晚年)
05
抗戰勝利後,1946年,趙慧深複員到了上海,然後就與宋之的等人一起去了蘇北解放區,而陳鯉庭當時正準備拍電影,其實是兩人選擇了徹底的分手。
這與陳鯉庭導演的某部電影的情節有些相像,男女主人公一個留在後方,一個上了前線,隻不過現實的版本由他們自己來演繹……
1948年,趙慧深到了解放區遼甯大連,擔任戲曲學校的校長,培養新一代。陳鯉庭心裡還是割舍不下這段感情,他趕到大連去看趙慧深,帶去很多好煙,要求與她重歸于好。可是,也許趙慧深的心已經死了,她沒同意陳鯉庭的建議,卻把送她的煙留下了。陳鯉庭帶着遺憾離開了,留下她房間一地煙頭。
(陳鯉庭一家)
新中國建立,趙慧深從東北調到北京,在北京電影制片廠當責任編輯……
這樣一位善良熱情豪爽又與世無争的女人,偏偏不能逃脫厄運。1966年,大字報貼在她門口,說她是“30年代的幽靈”。因為她在《馬路天使》中扮演過妓女而遭到百般侮辱。
1967年12月4日,“不怕鬼”的趙慧深含恨自盡,終年53歲。和當年對婚姻的處理一樣,她選擇了甯折不彎,隻不過,這次她付出了最寶貴的生命。
(本文圖檔為網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