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圍棋職業七段王海鈞以棋論道,用智慧給家庭教育作頂層設計

“人生如棋,比拼的是格局、平和、堅韌、協作。”在12月10日舉行的“百瑞景·楚天杯”湖北省第十二屆青少年圍棋公益賽上,大賽發起人及楚天父母課堂發起人——圍棋職業七段王海鈞以棋論道,與從全省各地趕來的500多名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的智慧。

看孩子用智慧而不是“知識”

小棋手們紋枰對弈時,楚天父母課堂動情開講。“‘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這一觀點廣受認同。但是,大多數家長用自己有限的‘知識’ 看孩子,很少用‘智慧’看孩子。”王海鈞的提問讓全場沉思。

知識不等于智慧,知識可記憶可更新可被淘汰,而智慧是更高維的格局與眼光,是應對萬變的能力。

恰如圍棋的格局在于全盤謀劃,不計較當下一城一池得失,更注重長遠培養棋手的九大基礎能力:專注力、社交力、判斷力、計算力、記憶力、大局觀、執行力、抗挫力。家庭教育也應有這樣的頂層設計:沉住氣夯實基礎能力,不因階段性的分數高低亂了情緒、亂了陣腳。

恰如圍棋的眼光不是要赢誰,而是在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 教育的目标不是要比誰好,而是培養孩子形成一種意識:專注自我修煉,以内功來沉着應對千變萬化的局勢。

這堂課以“棋道”類比“家庭教育之道”,生動形象,王海鈞既從“道”上為家庭教育進行頂層設計,也在具體的“術”上傳授豐富經驗,“孩子不專注”“孩子很嬌氣”等頭疼的問題,化繁就簡,透過現象看本質。每當說到根子上,家長鼓起陣陣掌聲。

這是王海鈞38年職業圍棋生涯、為人父母經曆的提煉總結,是從事圍棋教育十幾年的智慧沉澱。

國手轉身做圍棋教育推手

14歲成為職業棋手,20歲進國家圍棋隊,在1990年成為湖北最年輕的職業七段選手,王海鈞曾在國際賽場的一線叱咤風雲。2005年則轉入另一個一線——青少年圍棋培養,成為湖北的“圍棋園丁”。

“圍棋不是少數人的智力比賽,本質上是個教育載體,是人生的沙盤演練——圍棋的布局、序盤、中盤、收官恰如人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有着喜怒哀樂、勝負輸赢的修身立命道理,有着謀劃政策、攻取選擇的學業與職場縮影。”王海鈞決定讓圍棋真正發揮出它的教育價值——培養人的完整核心競争力,進而有能力、有價值的過好人生。

他在2005年創辦湖北楚天海鈞圍棋教育訓練中心,開啟職業圍棋的社會教育訓練先河,緻力圍棋文化和教育理念的推廣:從娃娃抓起,發起和舉辦了二十三屆楚天育苗杯圍棋段級位賽、十二屆“百瑞景·楚天杯”湖北省青少年圍棋公益賽”、“誰是光谷棋王”業餘圍棋挑戰賽等,為青少年搭建交流平台,學會将圍棋智慧運用在學業中;為大學生創設“舌尖上的圍棋”——大學生圍棋辯論賽、“青春杯”大學生圍棋文化節,牽手全國杉樹公益計劃,幫助大學生運用圍棋智慧來适應社會、提升職業發展能力;用圍棋“和”文化滋養和諧家庭,開創“圍棋社群公益行”、楚天108将圍棋公開賽,受到社群家庭與省内外圍棋愛好者的熱捧。

而家長才是教育的核心,家長的智慧勝過名校名師。王海鈞又聯合學生家長發起“初心慧”公益社群,用圍棋文化傳播家庭教育智慧。

讓孩子能“布局”自己的人生

“是培優補分數,還是沉下心鑄造核心競争力?我們選了後者。”“初心慧”成員林女士當天也分享幹貨,女兒上國小後,她也面對着培優浪潮,但她認為習慣與思維的訓練比分數更重要,反複甄選後學了圍棋,并堅持至今。欣慰的是女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定力,懂得抓重點,經得起挫折,非常有主見,中考前就萌發了當律師的職業理想,自己作主選擇了文科優勢的高中,考入武漢大學後,在大三時順利通過司法考試,取得律師資格證。她動情總結:教育的真谛,應該是讓孩子擁有“布局人生”的能力。

“在即将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知識難以成為孩子的核心競争力。我們培養孩子應該做頂層設計,讓孩子養成一種核心能力:有主見、能謀劃、會選擇、善判斷、有耐力,這才是孩子一生的保障!”王海鈞說,這是他的初衷,并将一直堅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