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博古的弟弟,從兩根金條起家,創辦了商界巨頭華潤集團

對于博古,了解中國革命史的朋友都很熟悉,他原名秦邦憲,是中國共産黨的早期上司人之一。

博古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親弟弟,名叫秦邦禮,他同樣是一位叱咤風雲的人物。在戰争年代,他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還親手建立了華潤公司,後來成為商界的巨頭。

他是博古的弟弟,從兩根金條起家,創辦了商界巨頭華潤集團

秦邦禮(1908-1968)

1908年,秦邦禮出生于江蘇無錫一個書香門第,他與哥哥秦邦憲一起上學讀書。

在他8歲時,父親因病逝世,家庭失去了頂梁柱,開始走下坡路,經濟日益窘迫。

14歲時,秦邦禮為了供妹妹和哥哥讀書,選擇了主動辍學,來到一個錢莊做學徒。

随着中國工農運動的興起,秦邦禮兄弟也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926年,博古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後,秦邦禮也開始參加革命活動。

在參加無錫秋收起義失敗後,秦邦禮秘密前往上海,在一家小店鋪工作。

雖然說這是毫不起眼的底層工作,但是秦邦禮卻幹得十分認真,不出兩年,他就對店鋪裡的各種工作了如指掌,為他以後從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他是博古的弟弟,從兩根金條起家,創辦了商界巨頭華潤集團

少年秦邦禮

1930年,博古從莫斯科回到上海後,擔任了臨時中央政治局書記和負責人。

當時的革命形勢十分嚴峻,上海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秦邦禮卻毅然選擇了加入中國共産黨,與哥哥一起從事革命活動。

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秦邦禮總是能躲過敵人的搜捕,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工作,是以也赢得了組織的信任。

1931年的一天,在上海街頭的一家店鋪裡,中央特科書記陳雲悄悄地拿出兩根金條,交到了秦邦禮的手中。

接過兩根黃澄澄的金條,秦邦禮就像拿着兩塊沉甸甸的石頭一樣,深感責任重大。因為這是組織交給他的重托,他要以此為資本為組織籌集經費,還有建立交通站等一系列重要工作。

秦邦禮收拾好金條,緊握着陳雲的手說:“請你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

他是博古的弟弟,從兩根金條起家,創辦了商界巨頭華潤集團

不久之後,秦邦禮在上海開了一家米店和一家家具店。這兩個店鋪,一方面可以為組織提供經費,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組織的聯絡點。

有一天,黨内的同志正在家具店裡開會,突然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秦邦禮說:“不好!敵人來了!”

于是,大家趕快将會議檔案藏入家具的夾層之中,然後裝作打麻将,是以躲過一劫。

此後,秦邦禮利用店鋪經營所得,又開了幾家糖店、文具店、南貨店,為組織開辟了更多的交通站,由于他經營得力,這些店鋪又為組織提供了大量的經費。

由于敵人的瘋狂鎮壓,加上一些同志背叛革命,我黨在上海的地下組織遭到嚴重破壞。

他是博古的弟弟,從兩根金條起家,創辦了商界巨頭華潤集團

秦邦禮一家合影

1933年,上海的主要幹部被安排秘密前往中央蘇區,秦邦禮多次負責護送工作。

他多次往返于上海和汕頭的輪船上,成功地将劉少奇、張聞天、陳雲、博古、李德等上司同志護送到蘇區,可以說為革命立下了重大功勞。

1935年,秦邦禮與陳雲等人一起前往莫斯科,向共産國際彙報工作。

1937年回國之後,秦邦禮繼續在上海經營店鋪。

不久之後,抗日戰争爆發了,上海淪陷,秦邦禮在上海的經營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而此時為了進行抗戰,組織需要大量經費,讓誰去給組織籌集經費呢?

黨内的同志第一個就想到了秦邦禮,因為在上海的幾年裡,秦邦禮已經積累了大量從商的經驗,加上他口才不錯,又會外語,最關鍵的是,他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

于是中央立刻決定,讓秦邦禮去香港開一家公司,協助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工作。

他是博古的弟弟,從兩根金條起家,創辦了商界巨頭華潤集團

秦邦禮(前右一)

秦邦禮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利用商業活動采購物資,以此來支援八路軍和新四軍抗日。

1938年,秦邦禮在香港開設了一家名叫“聯和行”的商貿公司。

這家公司,名義上是經營雜貨,實為秘密采購抗日根據地所需的物資。

在根據地,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都十分奇缺,秦邦禮根據組織的需要,采購了大批重要物資,這些物資在抗戰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1941年,香港也淪陷了,秦邦禮将800 多位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成功轉移,又為國家立下了一功。

抗戰結束後,秦邦禮接受了新的任務,周恩來讓他開展海外貿易。

他是博古的弟弟,從兩根金條起家,創辦了商界巨頭華潤集團

秦邦禮(後右二)

在解放戰争中,秦邦禮組建了解放區與香港的貨運通道,用内地的糧食換取工業物資和醫療用品。

這樣一來,聯和公司也快速地壯大起來,營業額不斷增加,規模也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也不斷加強,不再是一家小公司了。

這時,秦邦禮覺得不能再使用私人公司的名字,要改一下大氣一點的、帶有革命色彩的名字。

秦邦禮思索了好幾天,首先确定了公司名字的一個字:華。

因為聯和公司經營的是國家的事業,為全中華兒女服務,是以“華”字是一定要的。

另一個字叫什麼好呢?秦邦禮想了又想,最後确定了“潤”字。共産黨的領袖毛主席字潤之,“潤”字既是對毛主席的敬仰,又有中華潤澤萬物之意。

當秦邦禮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後,大家都說道:“'華潤'這個名字太好了!”

1948年12月18日,華潤公司在香港正式挂牌成立。

在解放戰争的三大戰役中,華潤公司為解放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資,可以說解放軍打到哪裡,華潤就将物資送到哪裡。

新中國成立後,華潤公司交由外交部管轄,秦邦禮出任外貿部綜合計劃局局長,此後又擔任外經委副主任。

他是博古的弟弟,從兩根金條起家,創辦了商界巨頭華潤集團

華潤集團總部大廈

1968年12月,秦邦禮因病逝世,終年60歲。

秦邦禮創辦的華潤公司,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如今的華潤集團,不僅是世界500強企業,而且還擔負着社會責任,充滿了使命感。在2018年的企業社會責任排行榜中,華潤集團高居榜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