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廉家風故事】朱自清的氣節與家風

作者:上杭檢察

<h1 toutiao-origin="h1">

【清廉家風故事】朱自清的氣節與家風

</h1>

家風正,則為官清;家風劣,則為官濁。古往今來,幾乎無不如是。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風向标,尤其是上司幹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幫腐,雖一時享受與奢華,但終将導緻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助廉,雖生活普通而平淡,換來的卻是親人的溫馨相伴和幸福的持久綿長....

為了營造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良好氛圍,新疆檢察 特别推出《清廉家風故事》系列.....今天推送的是《

朱自清的氣節與家風》

【清廉家風故事】朱自清的氣節與家風

朱自清先生(1898—1948)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文學家。他原名朱自華,号秋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時改名自清,字佩弦。《韓非子·觀行》中說:“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先生取“佩弦”,有自警之意。改名自清,同樣是為了鞭策自己,他下定決心,在家境衰敗、經濟困難乃至被生活壓得不能喘氣的時候,也決不與社會上各種腐敗現象同流合污。

《論語》有雲:“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最早被稱為狷者的大概是介子推,因為他甯願被燒死,也不願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朱自清先生的一生,是狷者的一生,這是他的人格,也是他的家風。

由狷者而成鬥士

朱自清的氣節與家風

1920年大學畢業後至1925年,朱自清先後在杭州、揚州、吳淞、台州、溫州、甯波等地教書,并與俞平伯、葉聖陶共同創辦《詩》月刊。1925年8月擔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26年親身參加了“三一八”大請願大遊行,這次遊行遭到反動政府的血腥鎮壓,當場死亡47人,200多人受傷。慘案發生後,他接連寫了《執政府大屠殺記》等三篇文章,記錄了慘案的經過,痛斥了反動派的兇殘與暴行。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填寫了一首《和李白〈菩薩蠻〉》的詞:“煙籠遠樹渾如幂,青山一桁無顔色。日暮倚樓頭,暗驚天下秋!半庭黃葉積,陣陣鴉啼急。踯躅計征程,嘶骢何處行?”這首詞鮮明地表達了他對國民黨反動派破壞國共合作、分共、清黨的反對态度,從此,他同國民黨長時間的反動政策始終保持着應有的距離。

抗戰爆發後,朱自清帶着全家從北平逃難到昆明,而後又到成都,在成都東門外一個尼姑庵内租了三間臨時草屋,窘迫至極,正如他寫的《近懷示聖陶》中所說:“累遷來錦城,蕭然始環堵。索米米如珠,敝衣餘幾縷。老父淪陷中,殘燭風前舞。兒女七八輩,東西不相睹。衆口争嗷嗷,嬌嬰猶在乳。百物價如狂,距躟孰能主?”

正在這時,國民黨當局為收買民心,對一部分上層知識分子實行籠絡政策,他們看重朱自清的聲望,幾次請他到當時的重慶政府中去做官,昆明的一位要人也來拜訪他,與此同時,西南聯大的一位教授也來邀請朱自清和聞一多先生加入國民黨,如果接受這種高官厚祿的收買和拉攏,全家的經濟狀況和地位馬上可以得到改善,但是朱自清還是“閉門拼自守窮铿,車馬街頭任往還”,毫不猶豫地一一拒絕了這些要他放棄自己原則立場、出賣靈魂才能改善生活境遇的邀請。1946年6月,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全面内戰爆發,他寫詩發表文章,為反内戰、反迫害、反饑餓鼓與呼。7月,國民黨特務暗殺了李公樸、聞一多。8月18日,成都各界舉行追悼大會,由于特務破壞,許多人不敢參加,朱自清毅然出席大會并作報告,介紹聞先生的生平事迹,向國民黨政府提出抗議,悲憤而真摯的報告深深地打動了聽衆,許多人被感動得落下了眼淚。

朱自清不但注意大節,也十分注意小節。1946年10月,傳回清華後,家裡原來的家具蕩然無存,大都是在舊貨市場買的破爛不堪的舊家具,家裡人從學校院子裡撿來一張舊桌供切菜用,朱自清知道後非常生氣,認為這是公家的,不能亂拿。門口有一堆黃泥,孩子去拿來玩,他也不許,說這是公家的東西,不能拿。他公私分明,即便是一張紙、一個信封,也決不亂用。

解放戰争時期,朱自清對氣節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了進一步發展,1947年他發表了《論氣節》一文,分析批判了舊的傳統氣節,肯定了知識分子的新氣節,強調氣節的時代性、正義性。這一時期,他不僅領銜在抗議國民黨北平當局任意逮捕人民的宣言上簽字,遭到許多報紙圍攻和特務幾次威脅後,又繼續簽名反對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他還努力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寫自己的論文、雜文、散文,為人民利益鼓呼。此時,他的胃病經常發作,劇烈嘔吐,甚至疼痛幾天不止,但是他還是多寫快寫文章,為了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積極地呐喊與鬥争。

完整的人格

有些狷介之人,往往自命清高,不願與朋友同僚和睦相處,看不起别人。朱自清先生不是這樣,他溫厚、謙虛、質樸,對朋友、對同僚、對晚輩、對青年包括對自己的學生,都有一種深摯的發自内心的尊重與熱情。比如他同共産黨人鄧中夏相處,就表現了這樣的品格。當時,朱自清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但他真誠地尊重這些追求共産主義真理的革命家,他寫詩稱贊他們,把他們比作“北河沿的路燈”:

他們怎樣微弱!但卻是我們唯一的慧眼!他們幫着我們了解自然,讓我們看出前途坦坦。他們是好朋友,給我們希望和慰安。祝福你燈光們,願你們永久而無限!

他還寫了《贈A·S》和《送韓伯畫往俄國》等詩,熱烈地歌頌鄧中夏等向俄國學習,“要建立紅色的天國在地上”,“吹倒那不能搖撼的黃金的王宮”。在革命家面前,他表現出自己愧疚無比的心情:“你的血的熱加倍地熏灼着,在灰泥裡輾轉的我,仿佛被焙炙着一般!”

他和朋友、同僚、下屬、學生的關系,都建立在自然的尊重與熱情基礎上,從不以名教授自居,正如李廣田在《最完整的人格》裡所說的:“你總感覺到他在處處為你打算,有很多事,仿佛你自己還沒有想到,他卻早已替你安排好了。他對于任何人都毫無虛僞,他也不對任何人在表面上熱情,然而他是充滿了熱情的,他的熱情就包含在他溫厚與謙恭裡面。”作為聞一多先生的老同僚老戰友,朱自清一回到清華,就抱病整理《聞一多全集》。他收集遺文、編輯校訂、拟訂目錄、撰寫《序言》《後記》,花費了很大的精力與心血,在他的努力下,《聞一多全集》終于在他逝世前一個月出版。作為教書先生,他對治學與教書特别認真。師生們都說他大事認真,小事也認真,私事認真,公事更認真,他主持清華中文系工作十幾年,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堅持古今結合、中西結合,培養了許多人才,成為全國同行中的佼佼者。朱自清在最後的日子裡,還向自己的學生借來《大衆哲學》學習,和學生們一起扭秧歌,支援自己孩子在學校做學生工作等等。

1948年,朱自清快50歲了,他的身體被疾病折磨得痛楚不堪,但是他的思想感情卻更加年輕了,他把李商隐“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改成“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怅近黃昏”,壓在桌子上,作為對自己的勉勵。蘇聯作家阿·托爾斯泰在其名著《苦難的曆程》中,曾這樣描述幾位因追求理想、追求光明而曆經磨難的知識分子:“在清水裡泡三次,在血水裡浴三次,在堿水裡煮三次。我們就會純淨得不能再純淨了。”朱自清為追求心地光明,在磨難中既表現出高尚的氣節,有所不為,有所不交,又能待人溫厚、誠懇、謙恭與熱情,因而被稱為一個具有“最完整的人格”的人。

不屈的氣節

1948年春天,蔣介石要召開所謂的國民大會,清華竟有個别教授積極競選“國大”代表,跑來要朱自清投他一票。朱自清說,胡适是我的老師,我都不投,别人我也不投,表現出對“國大”的極大蔑視。在這前後,他還拒絕了一些老朋友要他參加一個中間路線刊物《新路》的邀請,他認為,知識分子的道路隻有兩條,一條是向上爬,做人民頭上統治者的幫閑幫兇;一條是向下去,同人民一起争取解放,中間道路是沒有的。

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簽了字,宣言全文是:“為反對美國政府的扶日政策,為抗議上海美國總領事卡寶德和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的污蔑和侮辱,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舍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下列同人拒絕購買美援平價面粉,一緻退還配購證,特此聲明。”拒絕購買每月兩袋美援平價面粉,相當于全家的收入每月要減少五分之二。他在日記中寫道:“這意味着每月使家中損失六百萬法币,對全家生活影響頗大;但下午認真思索的結果,堅信我的簽名是正确的。因為我們既然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的政策,就應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個人的責任。”此時他的胃病已經非常嚴重了,體重才38.8公斤,迫切需要營養和治療,但還是毅然決然地在宣言上簽了名,拒絕了這種“收買靈魂性質”的施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尊嚴和氣節。1948年8月6日,朱自清的胃病終于發展到胃穿孔,12日,實際年齡不滿50的一代文豪,在他長期渴望的新中國誕生前夕,在黎明前的黑夜裡隕落了。

1949年8月,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一身重病,甯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子女對家風的傳承

朱自清先後結婚兩次。原配武氏生了6個孩子,夭折了1個,後來武氏病亡。1932年又與齊白石的學生陳竹隐結婚,生了3個孩子。在朱自清的家風影響與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後來都成長為共和國的建設人才,我的博士生導師朱喬森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朱喬森生于1933年,1948年加入中國民主青年同盟參加革命工作。解放後長期從事中共黨史的教學研究工作。朱喬森勤奮刻苦,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孜孜不倦,筆耕不辍,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黨的幹部教育事業。從20世紀60年代後,朱老師開始研究黨的創始人李大钊,著有《李大钊傳》。他先後在《人民日報》、《紅旗》雜志、《求是》雜志等重要報刊上發表高品質的學術論文數十篇,并多次獲獎,也多次被評為中央黨校先進工作者或優秀黨員。

作為名門之後,朱喬森十分注重自己的道德與人格修養。在市場經濟大潮下,他不為金錢所動,執著追求自己熱愛的黨史教育事業,在他身上足見朱自清人格精神的影響與魅力。1995年朱喬森因直腸癌做了大手術,但仍抱病整理編輯其父的遺稿,并完成了《朱自清全集》12卷、《朱自清畫冊》等400萬字的編輯工作,為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998年值朱自清誕辰100周年之際,他将父親生前收藏的100多件文物毫無保留地捐獻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清華大學等機關,據估算,僅王國維送給朱自清的條幅當時就值100多萬元。日常生活中,他始終騎着破自行車,吃着友善面,從不擺名教授、名門之後的派頭。朱喬森這種赓續家風、潔身自好、無私奉獻、保持晚節的高尚情操,得到人們廣泛的崇敬和欽佩。

2005年初,在朱喬森病逝兩年多後,中央黨校作出《關于向朱喬森同志學習的決定》,号召黨校師生向朱喬森同志學習,并召開了朱喬森學術思想與人格風範研讨會及朱喬森同志生平事迹報告會。(李孝純)

【清廉家風故事】朱自清的氣節與家風

來源 |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