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石代表的新物種Taytalura藝術複原圖(作者Jorge Blanco)。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于阿根廷的三疊紀地層、大約有2.31億年曆史的一個類似蜥蜴的爬行動物頭骨化石,揭示了蛇、蜥蜴和喙頭蜥等鱗龍類爬行動物類群的起源和崛起。
該論文介紹,鱗龍類是有鱗的爬行動物,包括有鱗目(蜥蜴和蛇)和楔齒蜥類,例如喙頭蜥(一種紐西蘭的爬行動物)等。鱗龍超目物種超1.1萬種,是現有陸地脊椎動物中最多樣的類群,但因化石記錄零散無序,與它們的姊妹世系主龍形下綱(包括了鳄魚、鳥類和非鳥恐龍)相比,人們對其所知甚少。
化石複原過程(圖檔來自Jorge Blanco,Gabriela Sobral及裡卡多·馬丁内斯)。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論文通訊作者、阿根廷聖胡安國立大學裡卡多·馬丁内斯(Ricardo Martínez)和同僚,通過對發現于阿根廷約2.31億年前一個儲存完好的爬行動物頭骨化石開展研究,認為該化石早于有鱗類和楔齒蜥分離之前,接近鱗龍類的起源,可能是已知最早的鱗龍類之一。
他們指出,這個頭骨化石與現代喙頭蜥有相似的特征,表明一些此前推斷楔齒蜥獨有的解剖學特征也許起源于鱗龍類演化早期。該化石約比歐洲已知最早的鱗龍類化石晚1100萬年,與南美已知最古老鱗龍類化石大約在同一時期。
論文作者稱,這些發現表明,鱗龍的冠群和幹群至少在三疊紀的1000萬年間同時存在,而且早期鱗龍類動物的地理分布要比此前認為的廣泛得多。(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