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紅軍第一條軍規要從一塊蕃薯說起?李立宏帶你找尋答案|紅色印記第12集

來源:央廣網

翻開厚重的中國共産黨百年黨史,從取得革命的偉大勝利到邁向民族的偉大複興,一件件飽經滄桑的革命文物,記錄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紅色故事、一個個繼往開來的曆史瞬間,是中國共産黨披荊斬棘、砥砺奮進最好的見證。

建黨百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文物局、中央網信辦聯合推出《紅色印記――百件革命文物的聲音檔案》,3月22日起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中國之聲正式開播,同步在總台央視新聞、央廣網、雲聽等新媒體平台上線。100位講述人,用“最美聲音”刻錄百年記憶。

用聲音刻錄百年記憶,我是革命文物講述人、配音演員李立宏。

我講述的文物是寫着“六項注意”的紅軍包袱皮。這塊長94厘米、寬85厘米、粗布做成的包袱皮,曾在井岡山時期被一位紅軍戰士長期使用,現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為何紅軍第一條軍規要從一塊蕃薯說起?李立宏帶你找尋答案|紅色印記第12集

圖為寫有“六項注意”的紅軍包袱皮(央廣記者 杜希萌 攝)

它跟着紅軍戰士一路風吹、日曬、雨淋,見證了中國工農紅軍鐵一般的紀律。由于布料不易儲存,曾經的白布早已變色發灰,上面的字迹也模糊不清,但依然可以分辨“六項注意”的内容。“(捆鋪)草;上門闆;買賣公平;言語和氣;借東西要還,損壞要賠償;不準亂翻東西”。紅軍戰士以工整的字型書寫着毛澤東給部隊定下的“六項注意”。

這紀律為什麼要寫在包袱皮上,還要從1927年的一塊蕃薯說起。

秋收起義後,毛澤東率領部隊南下,準備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當時,起義軍形式上雖然已經接受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但由勞工、農民和一部分原國民革命軍士兵構成的隊伍自由散漫慣了,軍官打士兵、買東西不給錢的情況時有發生。

為何紅軍第一條軍規要從一塊蕃薯說起?李立宏帶你找尋答案|紅色印記第12集

圖為油畫《向井岡山進軍》(局部)(招熾挺、趙淑欽、王孝柏 1977年)

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時,正是蕃薯收獲的季節,行軍路上,饑渴難耐的戰士們看見路邊田地裡長着誘人的蕃薯,就毫不猶豫地連苗拔起,用衣袖胡亂擦擦泥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這引起了毛澤東深深的憂慮。因為他知道老百姓對那些燒、殺、搶、掠的舊軍隊曆來是既害怕又痛恨,要想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就一定要和當地百姓搞好關系,取信于民。于是,毛澤東決心整肅軍紀。幾天後,在江西吉安遂川縣荊竹山一塊雷打石上,他扳着手指數出了“三條紀律”。1928年1月,部隊攻占遂川縣城。根據訓示,戰士們要分頭下鄉,發動群衆。出發前,毛澤東在進行紀律教育時,宣布了工農革命軍最早的“六項注意”,“還門闆,捆鋪草”等要求開始被老百姓所熟知。至此,“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基本形成,這也是工農革命軍“第一條軍規”的雛形。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常瑞卿說,這些規定非常具體,在當時很有必要。“因為當時紅軍要打仗行軍,宿營的時候不能住到老百姓家裡面,就在屋檐下面,門闆卸下來當床闆,上面鋪滿了鋪草。第二天集合出發了,紅軍戰士要把門闆都上上去,把鋪草收拾幹淨。有人說,規定的這麼細,有必要嗎?其實不然,正是因為制定了這些嚴格的紀律,紅軍才能建立了廣泛的群衆基礎。”

毛澤東要求部隊把“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寫在牆上、包袱布上。每到一處,紅軍戰士不僅不亂拿老百姓的東西,還主動幫助老百姓劈柴、挑水、打掃院子。即使在行軍途中,饑餓難忍,吃了老百姓地裡的苞米、蕃薯,來不及找到糧食主人的,他們也會在田間地頭寫個字條說明情況,留下銀元作為補償,這給老百姓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為何紅軍第一條軍規要從一塊蕃薯說起?李立宏帶你找尋答案|紅色印記第12集

圖為 《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舊址紀念館内工農革命軍賠給百姓家的水缸(複制品)

老百姓這樣歌頌這支部隊,“紅軍紀律真嚴明,行動聽指令;愛護老百姓,到處受歡迎”。

為何紅軍第一條軍規要從一塊蕃薯說起?李立宏帶你找尋答案|紅色印記第12集

圖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場景

江西吉安遂川縣縣委黨校校長周慧芬說:“有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這個行為準則執行之後,我們的人民軍隊與老百姓的關系就很快的融洽起來。當時工農革命軍在遂川開展了整整一個月的革命活動,在這期間,很多‘老表’的子弟都紛紛加入到工農革命軍這支隊伍裡面,他們認定了這支隊伍,認識到這支隊伍是為窮人打天下的。”

為何紅軍第一條軍規要從一塊蕃薯說起?李立宏帶你找尋答案|紅色印記第12集

圖為紅四軍在閩西轉戰期間,書寫在當地商鋪牆上的宣傳語

中國工農紅軍的步伐一路向前,走過大江南北, “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也在不斷變化完善。

毛澤東将三大紀律中的“行動聽指揮”改為“一切行動聽指揮”,把“不拿勞工農民一點東西”改為“不拿群衆一針一線”,将“打土豪要歸公”改為“籌款要歸公”,後來又變成“一切繳獲要歸公”;六項注意也逐漸修改補充成為八項注意: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

紅軍在井岡山地區對百姓的秋毫無犯,得到了廣大人民群衆的支援。從1930年至1931年年底,紅軍先後粉碎了湘贛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的三次“會剿”,井岡山根據地得以鞏固和發展。

紅軍的鐵律被編成了歌詞――《紅色軍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這首嘹亮的軍歌很快在部隊中傳唱開來。戰士們在歌唱中重溫紀律要求,人民軍隊的好作風也随着清脆的歌聲傳揚開去。

從一塊蕃薯到一針一線,作為中國共産黨上司的人民軍隊的統一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展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建軍宗旨。而這塊寫有“六項注意”的包袱皮,也正是人民軍隊開始走向正規化的曆史見證。

為何紅軍第一條軍規要從一塊蕃薯說起?李立宏帶你找尋答案|紅色印記第12集

圖為黃園在江西省博物館進行解說

黃園:“我是江西省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出生于1994年。生在江西這片紅土地,家裡長輩們總向我們講起紅軍故事。如今我有幸成為了一位革命文物講解員,大家看到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曆史最鮮活的史料。每一次講解,都能讓我感受到我們國家從弱到強一路走來的艱辛,我們國家的強大是無數敢于流血犧牲的革命者換來的。是以,我們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總監制|劉曉龍 顧玉才

監制|高岩

總策劃|樊新征 崔欣

策劃、協調|丁飛 孫魯晉 馮爍 朱敏

記者|範存寶

編輯|杜希萌

講述人|李立宏

制作|劉逸飛

新媒體|王遠

顧問|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徐鵬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