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頭條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當廣告打開後,靜等5秒鐘,您再伸出發财小手,點選右上角的叉号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我的文章了!
前言
在民國時期,西方的一些思想觀念傳入了中國,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他們高舉自由旗幟,湧現出了許多才華橫溢革命青年。
當然,這股“自由”之風,也吹到了愛情領域,一些才子、才女的感情故事精彩紛呈,荒唐程度堪比電視劇,真所謂是藝術源于生活。
而我們今天要講述的便是這樣一位民國奇女子——李一純。她婚内出軌丈夫的朋友李立三。
與其暧昧不清,甚至抛棄丈夫與之結婚。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她竟然将自己的親妹妹嫁給了前夫,在她的生活中,這種荒唐事還不止一件。
那麼,李一純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她的身上還有着怎樣的故事呢?
婚内出軌,移情别戀
李一純出生于湖南長沙,一個思想開明的家庭裡。中學就讀于長沙的周南女子中學。
這個學校的辦學宗旨就是鼓勵婦女解放,追求自由平等,這裡也成為了女性革命者的啟蒙地。
周南女子中學走出了無數傑出的女性,蔡暢、向警予、丁玲等都是從這所學校出來的。
由于李一純的父親和楊開慧的父親是多年好友,兩家關系親近,李一純與楊開慧也是以成為了好朋友。
楊開慧
楊開慧欣賞李一純的才華與品性,便将自己的哥哥楊開智介紹給了她。青年才俊、情窦初開,兩人在相處中,漸生好感,最終結為了夫妻。
婚後,李一純與楊開智育有一女,成為了母親的李一純并沒有因家庭而困住事業,反而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學習,努力提升自己。
楊開智因忙于革命工作,無法經常陪伴在妻女身邊,照顧家庭。
在軍閥割據的動蕩年代,李立三為了躲避危險,四處躲藏。正當他感到迷茫和無助之際
楊開智出于好心便邀請他到自己家中暫住,順便可以幫自己照顧一下妻女。
楊開智
李立三早年留學法國,見多識廣,儒雅風趣,他與李一純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漸漸地,兩人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他們彼此吸引,但誰也沒有将這層窗戶紙捅破,任由感情在心底裡滋生。讓楊開智沒想到的是,正是由于李立三護送她回鄉的途中,李一純竟抛棄了自己。
在此之前,李立三有一個發妻林杏仙,不過這是一場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
林杏仙出身于農村家庭,身處在一個封建的環境中就會缺乏主見,以丈夫為“天”,更别提思想開明了,林杏仙也是舊社會婦女的一個縮影。
李立三
她與李立三婚後育有一子,不過當時李立三接觸到了新的思想,他要外出尋求救國之道。
不願被困在這個小地方,便脫離了家庭,赴法留學去了,這場婚姻也就随之消逝了。
很長時間,他的身邊都沒有異性。現如今與李一純的相處,他發現李一純是一個特别的女子,她有自己的思想,被其深深所吸引。
在送李一純回鄉的路程中,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愫。李立三抛棄了道德束縛,選擇了與李一純在一起。
同樣地,李一純也被李立三的魅力所吸引,這種新鮮感和刺激讓她無法自拔。在愛情的驅使下,她決定與李立三結為夫妻。
但自己還有家庭,有孩子,這可怎麼辦?便立刻給楊開智寫信,坦誠地表達自己對李立三的感情,并請求他能夠成全兩人。
楊開智在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天都塌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他托李立三照顧妻女,對方竟然照顧的過了頭,被撬了牆角。
楊開智此時心如刀割,但妻子李一純已經移情别戀,不管再怎麼勸說,都不可能挽回這段感情,于是無奈同意了離婚。
出于對丈夫楊開智的愧疚和補償,便将自己的妹妹介紹給了他。妹妹李崇德這個人是一個本分、顧家的女子,她能夠給予楊開智關愛和溫暖。
同時,李一純也考慮到自己與楊開智還有一個孩子,如果楊開智再娶一個不負責任的妻子,對孩子将是一種傷害。
是以,她選擇将自己的妹妹介紹給他,以確定孩子能夠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成長,可以不虧待孩子。
這也能看出,李一純所追求的,并不是一個可以與她平平淡淡、度過餘生的人,而是一個充滿冒險精神和獨立思想的人。
李一純在與李立三結婚後,育有一子。可惜兩人的婚姻也就維持了三年的時間,李一純就把李立三踹了。
蔡和森與向警予的婚姻危機
1925年10月,李一純随同丈夫前往蘇聯參加會議,與他們一同前往的,還有蔡和森和他的妻子向警予。
這就有必要說一下蔡和森與向警予之間的故事了,他們的愛情,被無數革命青年奉為楷模。
回溯到1919年,蔡和森與向警予為了共同的理想,在1919年奔赴法國勤工儉學,由于他們的共同信仰與追求,兩人的心也在逐漸靠近。
向警予
一年後,兩人在蒙達尼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他們的同學們和周圍素不相識的蒙達尼人見證了他們的婚姻。
兩人手捧《資本論》,高聲朗讀,那一刻,不僅僅是愛情上的結合,更是革命事業上的同盟。
命運總是充滿變數,他們之間的愛情也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消磨殆盡,他們的婚姻産生了裂痕。
1924年6月,蔡和森由于身體原因被安排到北京療養,而向警予奔波于革命工作,無法抽出時間來照顧他,兩人被迫分隔兩地。
蔡和森在北京休養身體的這兩個月的時間裡,一位名為彭述之的風流才子闖進了她的生活。
由于工作原因,兩人需要頻繁接觸,彭述之對向警予各種體貼照顧,無微不至。彭述之的出現,讓向警予動了心,似乎再次感受到了愛情的甜蜜。
沒多久,兩人也覺得不再隐瞞關系,将這層關系擺到了明面上,待蔡和森回來時,得知這個消息的他,無法接受妻子的移情别戀。
蔡和森休養了身體,心靈卻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他試圖挽回,但終究于事無補。
這讓蔡和森很是痛苦,組織上為了修補兩人之間的關系,就安排他們一同前往蘇聯。
想着萬一向警予隻是一時新奇呢,想讓她冷靜下來,好好思考下這段婚姻,同時,也希望蔡和森能夠走出内心的陰霾。
卻沒成想,此次的蘇聯之行,正好加劇了兩人之間婚姻關系的破裂。
梅開二度,再次出軌
向警予早已對蔡和森沒有任何感情了,不管是性格方面還是其他方面的生活瑣碎,她對這段感情已經放棄了。
雙倍打擊下的蔡和森一蹶不振,身體又不好,心情也不好,李立三和妻子李一純便主動照顧起了蔡和森。
李一純看着眼前這個情場失意的男子,不由得十分心疼,她想用自己的力量将蔡和森從感情的泥潭中拉出來。
蔡和森本就被向警予所深深打擊,而自己的面前突然出現了對自己關懷備至的女子,不由得心生感動。
最初,李一純完全是出于革命友情,無關其他。而李立三工作又繁忙,無法顧及自己,在與蔡和森的相處中,李一純動了心。
她不想隐藏着自己的内心情感,她主動向李立三坦白了自己的情感,自己已經愛上了蔡和森。
這個場面似曾相識,李立三沒有想到,用在楊開智身上的那套做派,又運用到了自己身上。
他知道,李一純認定了,就再也無法挽回,于是這段婚姻,李立三并沒有過多強求,隻身一人回到了中國,親手将這段婚姻畫上了句号。
當然,不隻是婚内出軌的戲碼用到了李立三身上,就連将自己妹妹介紹給他做妻子都如出一轍。在道德方面,李一純婚内出軌,但她還會覺得愧疚。
李立三與李一純離婚後,李立三沒有再找,一心專注革命工作,沒有那個心思再找。
而李一純的愧疚感就上來了,同樣地,她将自己的另一個妹妹李崇善介紹給了他。
兩人婚後育有三女,也是聚少離多。當時中央政治局通過了李立三的提案,被命名為“立三路線”。
而“立三路線”并不符合中國實際,是以沒多久便失敗了,也正是由于這個決議案,李立三承擔了所有的責任,奉命奔赴蘇聯接受批評和檢讨。
李立三和妻子李崇善也就開啟了異國婚姻,李崇善帶着兩個孩子艱難地做着地下工作,還差點被殺。
之後由于李立三的原因,李崇善也受到了冷落,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和無助。帶着孩子無處可去的她,隻能回到家鄉尋找出路。
在那裡,李崇善遇到了進步分子黃希索,他十分敬佩李立三并且同情李崇善的遭遇,之後兩人組建了家庭,但沒有再要孩子。
他将這些孩子們當自己的親生女兒對待,視如己出,給予了他們無盡的愛與關懷。在解放後,黃希索還将孩子們還給了李立三。
李一純與蔡和森婚後,非常幸福,兩人育有一子一女。這種幸福生活并沒有持續多久,1931年,蔡和森被叛徒出賣,慘遭殺害。
李一純帶着兩個孩子無法在同時兼顧革命工作,走投無路之餘,将兒子送給其他同志撫養,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母子才得以相認。
而李一純一直以來都從事着地下革命工作,1933年,李一純不幸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
而李一純則一直堅守在地下革命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默默奉獻。1933年,她不幸被捕入獄,但她堅貞不屈,誓死保護黨的秘密。
在黨組織的營救下,她終于重獲自由。之後,她在延安、陝甘甯邊區、北京等地擔任要職,從事理論教育工作。
不可否認的是,她對于黨,對于人民的貢獻還是很大的。
結語
李一純的人生之路,雖然在愛情上經曆了兩次婚内情感的變遷,但她在革命道路上的貢獻卻是很大的。
在愛情的世界裡,李一純或許經曆了情感的波折和掙紮,但這并不妨礙她在革命道路上展現出的堅定與執着。
個人的情感糾葛不能成為阻礙她追求理想、服務人民的絆腳石。一個人的價值并不完全取決于他們的私生活。
雖然她的愛情經曆确實備受質疑,但她在革命事業中的卓越貢獻卻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資料
李立三的婚戀傳奇.《文史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