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作者:栖霞一中校園電視台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林瑞英老師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我們校園電視台今天就去聽她講故事。

林老師的家在大成門小區一個山坡上,拾級而上,綠樹掩映,花草蔥茏,一進小院,有一種曲徑通幽的感覺,院子裡擺滿了花花草草。門旁“光榮之家”四個鮮豔的大字赫然在目。林老師在簡樸的小院裡熱情第接待了我們。

她說,大哥在革命年代打日本鬼子,由于饑餓過度,落下了嚴重的胃病。後來在山東文登做手術沒有成功,濟南軍區楊國夫司令員派直升機把大哥接到北京軍區301醫院治療,被救過的在外交部工作的江燕和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都在手術室門口等了整整八個小時。大哥臨終前一再告誡家人:“要一輩子跟黨走,要為人民服務。”

大哥去世以後,被評定為革命烈士。大嫂在部隊時做軍醫,轉業後在山西臨汾商業局上班,下崗後待業在家,每個月隻靠領取大哥500元的撫恤金養家糊口。

有一年,濟南要建英雄牆,有關部門找到大嫂,商量把大哥的名字報上,大嫂看的很淡薄,說人都不在了,就不用了吧。大嫂一生淡泊名利,活到89歲,無疾而終。

林瑞英老師從小跟着大哥住在福建,見證了大哥為革命建立的功勞。她深受大哥的影響,是以讀書勤奮,好學上進。國小的時候,就在福州市獲得過萬字書寫的大獎。後來可以保送到福州五中讀書。由于故土難離,輾轉回到栖霞,先後在教育局和縣委辦公室上班。她17歲工作,19歲入黨。在文革期間還利用手中的便利條件保護了一批正直的老幹部。在建設庵裡水庫時,林老師負責廣播站的宣傳工作,一幫造反派要到工地批鬥縣委的老幹部,遇到林老師問她:“他們在不在?”林老師說:“不在”,因為大家都知道林老師是又紅又專,這幫家夥就揚長而去了。

1992年的一個晚上,林老師一家住在栖霞教師進修學校的家屬區平房,深夜傳來了狗的狂叫聲,林老師的老母親說,快去看看,發生什麼事了?林老師立馬帶着丈夫和兒子出來了,原來教師進修學校有個職工酒後到校長家裡鬧事,已經撞開了第一道門,把門窗玻璃砸碎了。周圍的鄰居都束手無策時,林老師第一時間出現了,旁邊的一位牟姓副校長說,瑞英來了,可好了。林老師聲色俱厲,做了一番工作,林老師的丈夫老楊是軍人出身,一聲大吼,把鬧事的人吓得抱頭鼠竄,避免了事态的進一步惡化。第二天,教育局局長帶領局黨委班子成員和學校上司親自登門對林老師一家的見義勇為表示感謝。

據大成門物業管理處從業人員介紹,林老師在小區裡口碑很好,左鄰右舍,處處與人為善。一次,林老師到建設銀行兌換300元零錢,結果業務員給了她3000元,林老師如數還給了銀行。

去年揀到一個錢包,裡面有很多卡和1000元現金,根據包裡的身份證和名片找到失主。原來失主是迎賓路郵政總局一位副總經理的。失主非要把包裡現金送給林瑞英老師,林老師婉言謝絕了。

由于母親生前節衣縮食,隻享受大哥每月5元的撫恤金,有人勸林老師到民政局把母親的那一份找一找,林老師一直沒有跟組織張口,後來民政局的同志知道此事後,對那些死皮賴臉跟組織要好處的人說:“你們看看林瑞英,人家一家兩個烈士,一家革命,她什麼時候來向組織伸過手?”

林老師的高風亮節不是無緣無故的,有着濃厚的家風傳承。據林老師介紹,林老師的父親在八路軍縱隊,舅舅為了抗日犧牲在戰場上。母親是地下黨,經常冒着生命危險給八路軍送信。後來做了婦救會長,威信很高,在村裡調解鄰裡沖突易如反掌。母親一再告誡幾個孩子,沒有共産黨,就沒有你大哥,沒有你大哥,就沒有我們全家的幸福。我們一定不能忘了黨的恩情。

林老師很喜歡孩子們,給孩子們送這送那,孩子們也感到了家的溫暖。離開時,孩子們依依不舍,林老師送出老遠。望着林老師矮小的背影,猛然感到林老師的形象高大起來,一個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的共産黨員形象镌刻在中國共産黨的史冊上。

從林老師講述的故事中,我們分明感受到了一個革命家庭的偉大,我們的祖國正是由這樣千千萬萬個普通的家庭組成。

牟宇翔 衣勝霞 攝影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