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5年10月27日,印度莫卧兒王朝的阿克巴大帝逝世。他被認為是莫卧兒帝國的真正創始者和最偉大的皇帝。漫步在勝利之城中,細細體會其規劃布局、建築遺迹和雕塑風格,似乎仍能感受到它的締造者阿克巴大帝當年的王者之風與曾經的恢弘氣象。
勝利之城
走近阿克巴大帝
◎撰文、攝影 / 王甲紅

△為紀念對古吉拉特的勝利,阿克巴大帝下令修建了這座勝利之門。高高的台階使得城門更顯巍峨,令人肅然起敬。
浩瀚而深厚的印度文明,鑄就了輝煌獨特的曆史,創造了豐富多樣的文化。距離喧嚣的阿格拉以西40公裡處,有一座建于400多年前的古建築群——法特赫布爾·西格裡(Fatehpur Sikri)。這座其含義為勝利之城的古都卻在使用了14年後變成了一座廢棄的王城。漫步其間,細細體會其規劃布局、建築遺迹和雕塑風格,似乎仍能感受到它的締造者阿克巴大帝(Akbar)當年的王者之風與這座王城曾經的恢弘象。
中世紀伊斯蘭文明的入侵,給印度社會和人民生活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公元11世紀,中亞的突厥人攻入印度并建立政權,是伊斯蘭對印度真正意義上的征服。此後,直到莫卧兒王朝的建立,才成就了印度曆史上一個偉大的帝國。阿克巴是莫卧兒帝國的真正建立者和最偉大的皇帝。他在其漫長的統治期間征服了印度北部全境,并把帝國的版圖第一次擴充到印度南方。
從王宮通向賈瑪清真寺的甬道上,兩旁綠樹蔭翳,遠處的建築直指蒼穹。
△阿克巴大帝的畫像。阿克巴是印度莫卧兒王朝第三代統治者,他被認為是莫卧兒帝國的真正建立者和最偉大的皇帝。
據說在阿格拉以西40公裡的一座石岩山附近有一個西格裡村,伊斯蘭教聖人謝赫·沙利姆·奇斯蒂(shakikh salim Chisthi)在此講道,渴望後繼有人的阿克巴帶着妻子們趕到這裡向聖人求子。第二年阿克巴果然得子,為了表示對這位蘇菲派聖人的感謝和尊重,1569年,阿克巴在聖人住所附近修建了這座勝利之城。1571年,阿克巴将帝都從阿格拉遷至此處,随後阿克巴出征并在1572年征服了古吉拉特,為了慶祝此次勝利,阿克巴又下令在新都中建造凱旋門——勝利之門。
氣勢恢宏的賈瑪清真寺,房屋頂部布滿了小亭子,纖秀靈動與厚重莊嚴相映成趣。
漫步在這寬闊的紅色砂岩王城中,不禁驚歎于這座沉穩而華麗的建築群集大成的建築風格,古波斯、伊斯蘭、中亞遊牧民族和印度風格的元素俯拾可見,可以看出阿克巴大帝是如何将各種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融合在這座建築中,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得到尊重。
△伊斯蘭教蘇菲派聖人謝赫·沙利姆·奇斯蒂的墓地。由于這位聖人準确預言了阿克巴大帝長子的出生,現在仍然有許多求子的婦女會在墓地周圍的大理石屏格上系上一根絲帶。
恢複祖先帖木爾的榮耀一直是阿克巴大帝的夢想,他在王城整體布局中運用了波斯風格;作為來自阿富汗的遊牧民族,他則用阿拉伯和中亞的帳篷形式來設計單體建築;他在宮殿群中修建了清真寺,采用很多伊斯蘭元素以滿足伊斯蘭教的需求;為迎合人口占大多數的印度教,他在細部雕刻和潤色方面,大量吸收了印度風格,甚至考慮到了影響力較小的佛教和耆那教。
△巴西吉庭院南側精美的水池,典型的波斯天堂園風格,水池中央設立一座平台,有四座橋通向四周。
賈瑪清真寺中的信衆。這座王城被廢棄後,城中的清真寺一直沿用至今。
開闊的王城布局和對細節的斟酌皆是阿克巴大帝智慧的結晶,一房一閣,一磚一石無不展現出他的為政方略,展現出他緻力于宗教改革和民族融合的決心,展現出他的良苦用心和輝煌成就。
不幸的是,由于這一地區幹旱缺水,當地的水源并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宮廷和城市人口,僅僅14年後,這座王城就被遺棄,但城中的清真寺卻延用至今。勝利之城雖然隻做了14年的帝都,但因其每個細節都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作為帝王的阿克巴對于宗教和國家的開明政策,提倡不同民族風格的融合,尤其是伊斯蘭與印度風格的結合,對後世藝術與建築的發展形成了深遠的影響。
△私人會客廳頂部的平台上修建有小亭子,阿克巴大帝就是在此平台上與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進行辯論。
私人會客廳的内部,中央是雕刻精細的石柱,風格非常獨特。
步出王城,仰望高大的勝利之門,在台階上小憩,頭腦中突然浮現出阿克巴大帝攜帶家眷從這裡黯然離去的身影,龐大的宮廷搬運隊絡繹不絕地離開這座王城會是怎樣的場景?阿克巴大帝遺棄這些曾經傾注自己無數心血的精美建築會是何等的心境?曆史并沒有給他傷感的機會,他迅速帶領大軍前往巴基斯坦北部作戰,奪回了莫卧兒的發祥地喀布爾。
從阿格拉往北10公裡,就是阿克巴大帝的陵墓。這也是由他本人設計,兼具伊斯蘭和印度建築風格的建築物。即使在他去世後,他也通過他的陵墓向世人昭示民族融合和宗教寬容的重要性,使其開創的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政策能夠澤及後世。
△夕陽下的勝利之城。勝利之城雖然隻做了14年的帝都,但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對後世藝術與建築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END<<<
本文節選自《文明》2013.01月刊
掃描封面右下方二維碼,關注《文明》雜志公衆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權聲明:《文明》雜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圖檔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随時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版權作品,未經《文明》雜志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将被追究法律責任。客服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