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曆史上英明的君主中,今天說的這位君主是印度最開明的一位君主,在他主持的改革下,他所統治的莫卧兒帝國逐漸進入強盛時期。他的名字就是阿克巴大帝。
莫卧兒帝國的第三個帝王是阿克巴大帝。他是巴布爾的孫子,阿巴克是偉大的意思。阿巴克是印度曆史上的一位偉大的君主,可以和阿育王相媲美。他在位期間不斷的擴張,到他去世時,莫卧兒帝國的版圖東起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到哥達瓦利河上遊,西起咯爾,北抵克什米爾,成為印度曆史上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

1566年,14歲的阿克巴即位後不久,前蘇爾王朝的貴族阿迪爾沙和喜穆率軍3萬、戰象1500頭卷土重來,企圖恢複蘇爾王朝。
莫卧兒軍大敗,重要的城市阿格拉和德裡相繼失陷。阿克巴和宰相培拉姆汗不甘失敗,立即率領2萬騎兵反攻德裡,兩軍展開了決戰。
剛開始的時候,喜穆依靠優勢的兵力和衆多的戰象占了上風,莫卧兒軍節節敗退。阿克巴和培拉姆汗立即調整戰術,派大軍迂回到蘇爾人的兩翼攻擊,牽制敵人的推進,同時率領主力進行反擊,給蘇爾人制造了混亂。為了對付蘇爾人的戰象,阿克巴指揮戰士們向戰象發炮,令弓箭手射火箭。這戰術果然有效,戰象怕火,見了炮火和火箭隻有四處狂奔,根本不聽指揮,敵人的陣式大亂。
阿克巴趁機下令進攻,殺死了喜穆手下兩員大将。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局,喜穆親自上陣反攻,阿克巴彎弓搭箭,“嗖”的一聲,弓箭射中了喜穆的眼睛,喜穆慘叫一聲,倒地而亡。
蘇軍見主帥戰死,頓時鬥志全無,紛紛扔下武器四處逃竄,莫卧兒軍乘機追擊,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通過這場戰役,莫卧兒人徹底戰勝了蘇爾人,莫卧兒帝國确立了對印度的統治,并開始了對外的擴張。
阿巴克登基的時候才14歲,朝政大權完全掌握在宰相培拉姆汗手裡。宰相培拉姆汗認為阿克巴是一個小孩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利用手中的大權,任人唯親,排斥異己,甚至連阿克巴的好友都處死,還企圖篡位。
18歲的時候,阿克巴對飛揚跋扈的培拉姆汗再也無法容忍了,下令将他處死,自己親自掌握朝政了。
阿巴克親征以後,一些貴族很不滿意,在各地發動叛亂,嚴重威脅了阿克巴的王位和國家的穩定。阿巴克親自率兵鎮壓,終于平息了叛亂,鞏固了自己的王位。為了警告叛亂者,他下令将兩千名叛亂者的頭骨築成了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骨塔。
印度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大多數平民信仰印度教,此外還有很多的宗教。阿克巴宣布宗教自由,各個宗教平等,他任命了很多的印度教徒做官,并娶了一位印度教貴族的女兒為王後。
為了根除宗教的沖突,1581年阿克巴自己創立了一個宗教—“聖教”。阿克巴是這個宗教的教主,聖教徒相遇後都高呼“阿克巴”。聖教沒有寺廟,也不用祈禱,隻是要求平時多做好事,愛護動物就可以了。這個宗教雖然沒有流行,但卻緩解了印度的宗教的沖突。
阿克巴對社會上的一些陳規陋習厭惡痛絕,屢次下令改正。當時印度有一種非常野蠻、非常殘酷的風俗,就是丈夫死了,妻子必須跳入火中殉葬,這種風俗當然也在阿克巴禁止的範圍之内。
一次,一個官員向他報告:“陛下,孟加拉已故的總督的妻子明天要跳火殉葬!”阿克巴知道孟加拉總督的妻子是一位非常聰明能幹的女人,她決不會跳火殉葬的,一定是有在逼她。
第二天,阿克巴早早的帶着侍衛來到了孟加拉總督的家。這時院子裡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四周站滿了人,一個穿着華麗衣服的女子正在哭泣。
阿克巴走到總督妻子的面前,問道:“你跳火自願嗎?”總督的妻子連連搖頭說:“不是啊,陛下!是我的丈夫的哥哥逼我殉葬的,他怕我分丈夫的财産。”
“哼!”阿克巴冷哼一聲,瞪着總督哥哥一眼,總督哥哥跪在地上吓得渾身打顫。阿克巴大聲對在場的人說:“現在我下令,從今以後,誰再強迫寡婦跳火殉葬,一律處死!”
在場的所有人的齊聲附和,手忙腳亂地把火撲滅,扶着總督夫人進屋去了。
在英明的阿克巴統治下,莫卧兒帝國逐漸強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