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三輪車夫到複旦大學研究所學生,他的國學知識,遠比專家還要高深飽讀詩書 考學落榜開三輪 擺地攤考入複旦大學

作者:菜緒愛理

在一年裡,大部分人将1天過了365遍,而那些少數人卻不甘平庸,在每一分每一秒裡,都拼命地綻放出生命的光彩。對于普通人來說,做一份簡簡單單的工作就知足了,他們不求更加費力的生活,簡單的幸福對于他們來說更加快樂。

從三輪車夫到複旦大學研究所學生,他的國學知識,遠比專家還要高深飽讀詩書 考學落榜開三輪 擺地攤考入複旦大學

一個自遼甯出生名叫蔡偉的三輪車車夫,原本一生都将這樣庸庸碌碌地過完,可是他卻突然被破格錄取為複旦大學研究所學生,之後的成就更是讓一些專家都不可企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飽讀詩書 考學落榜</h1>

蔡偉出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父母都是勞工,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蔡偉一直都深受父母的教誨,做人必須要勤奮踏實、刻苦努力。蔡偉一直将父母的話銘記在心,從小到大,除了在學校上課以外,其他的時間幾乎都泡在圖書館裡看書,一年時間裡,他最多能夠看完300本書。

等到蔡偉準備參加考試考大學時,蔡偉的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一定能夠順順利利地考上大學,然而變故永遠都發生在滿懷期待的背後。

從三輪車夫到複旦大學研究所學生,他的國學知識,遠比專家還要高深飽讀詩書 考學落榜開三輪 擺地攤考入複旦大學

蔡偉并沒有如大家所料地考上大學,他家人親戚都對此感到非常奇怪,蔡偉幾乎每天都在看書,這麼用功努力怎麼會考不上大學呢?

其實蔡偉一直以來所看的書都是國學類的書籍,與課本上的知識并沒有什麼太大關系。是以在考試時,他就出現了偏科的現象。

在那個年代,如果沒有文化,就隻有兩條活下去的路,要麼出來創業做生意,要麼進廠做勞工,勞工家庭出生的蔡偉從小都勤懇實誠,自然不是做生意的料,後來選擇到一個膠管廠裡當起了勞工。

從三輪車夫到複旦大學研究所學生,他的國學知識,遠比專家還要高深飽讀詩書 考學落榜開三輪 擺地攤考入複旦大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開三輪 擺地攤</h1>

隻能說趨勢所向,造化弄人,中國在那個時候正是高速發展的階段,各個新興行業不斷出現,導緻許多老一代的工廠都被迫倒閉。蔡偉工作的膠管廠也在情理之中被迫關門,沒有學曆、背景、手藝的蔡偉,隻能開着三輪車四處擺攤來謀求生路。

蔡偉擺攤掙來的錢,遠沒有找一份普普通通工作所得的工資多,很多時候連飯都吃不起,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依然堅持靠擺攤來維持生計。

蔡偉之是以不願去找一份充實而穩定的工作,是因為他覺得擺攤對于他來說更加自由,他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

從三輪車夫到複旦大學研究所學生,他的國學知識,遠比專家還要高深飽讀詩書 考學落榜開三輪 擺地攤考入複旦大學

對此,有很多人見到蔡偉時,都會時不時對其冷嘲熱諷一下,但是蔡偉對于這些人的鄙夷從來都不理會,畢竟思想不在一個高度沒必要互相說服。

後來網絡媒體逐漸發達,幾乎人人都能上網了,蔡偉也第一時間在國學網注冊了屬于自己的賬号。之後蔡偉經常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文章,對于一些國學大師的文章也經常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哪怕有時候會得罪到那些大師以及旁人,蔡偉也毫不在乎。

上個世紀末的時候,蔡偉對裘錫圭教授所撰寫的文章“&lt;神烏賦&gt;初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聲稱裘錫圭教授對于“佐子”一詞的用法略有不妥,很多人本以為裘錫圭教授會強勢回怼蔡偉。

從三輪車夫到複旦大學研究所學生,他的國學知識,遠比專家還要高深飽讀詩書 考學落榜開三輪 擺地攤考入複旦大學

可出人意料的是,裘錫圭教授對于蔡偉的看法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并且還在蔡偉的評論下對其回複“他的想法很嚴謹,令人佩服的是能将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給予結合來分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考入複旦大學</h1>

蔡偉的國學天賦深得裘錫圭教授賞識,在蔡偉44歲時,複旦大學也舉辦自主招收博士生多年了,裘錫圭教授就提議讓蔡偉嘗試一下。

可是蔡偉的學曆隻有高中,遠低于博士生招收的标準,随後愛才的裘錫圭以及李家浩、吳振武等幾位教授,專程為蔡偉申請了推薦信,沒過多久,蔡偉的名字便出現在了複旦大學博士生的拟錄取名單之中。

從三輪車夫到複旦大學研究所學生,他的國學知識,遠比專家還要高深飽讀詩書 考學落榜開三輪 擺地攤考入複旦大學

之後蔡偉“身為三輪車夫破格成為複旦大學研究所”的新聞,一時間傳遍各大媒體。蔡偉畢竟是散戶出生,知識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都是零零散散的,是以他在讀博士的時候,用了他人兩倍的時間才修滿學分,正常學生都是3年畢業,蔡偉足足花了6年時間才完成自己的學業。

結語:

畢業之後的蔡偉,選擇加入到貴州安順學院的博士站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蔡偉也算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之後蔡偉終于不用再為了生計煩憂,生活也逐漸趨于平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