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流浪貓被沒栓繩的狗攆到七八米深的通風井裡,一困就是3個月,靠着好心人的投喂,堅持到了成功被救。
3月6日,成都本地貓咪領養救助平台“和貓住”釋出了一條貓咪救助視訊,回顧了2月28日救助一隻被困通風井3個月的貓的過程。這隻貓堪稱“貓堅強”。

↑獲救的流浪貓。
求助:有貓被困通風井已經3個月
“和貓住”領養救助平台發起人宇文(化名)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早在2月23日,他們就接到成都某小區業主求助,說聽見有一隻貓在小區通風井裡叫,時間很久了,應該是爬不出來。“(求助業主)說是經常關注我們平台,是以第一時間想到了我們。”
因需要業主帶領才能進入小區,确認貓暫時沒有危險之後,宇文和同僚2月27日才第一次到小區進行現場勘察,發現貓被困的通風井很深,且四周是磚砌的圍欄,沒有通道可以進入,救援受阻。“現場我們遇到了一個大姐,她說這隻貓起碼在通風井裡被困3個月了。”宇文說,這隻貓是被一隻狗攆得掉進去的。
被困3個月,貓是如何存活下來的?這位大姐表示,自己每隔兩三天,就朝通風井裡投喂些食物,也一直想把貓救出來,花了幾十塊錢請小區負責園藝的從業人員弄了一些樹枝放進去,希望貓能自己爬上來,但一直都沒有成功。
“樹枝太細了,沒辦法承受貓的重量,而且貓也比較膽小,一旦有人路過,就會被吓到,不敢往上爬。”宇文說,他們下井後發現井深有七八米,樹枝高度也不夠高。
5個多小時成功救援 貓已被領養
想要救出貓,就要拆除磚砌的通風井網狀口。小區業主和物業溝通後确認,隻要救援後能把通風井封好,就可以拆。
2月28日,宇文和同僚準備好拆除和恢複通風井網狀口的材料後,開始了正式救援。
↑救援過程。
“如果井裡沒有樹枝,地面比較平的話,我們可以直接用誘捕籠把貓救出來。但有太多樹枝,誘捕籠放不下去,隻能人下去。”宇文說,拆除網狀口的磚頭後,他穿戴好全身防護裝備下井。在“和貓住”釋出的視訊裡,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停有碎屑掉落,宇文也表示,“幸好戴了頭盔。”
很快,宇文進入通風井,在樹枝間角落裡發現了被困的貓。為了緩解貓見到人的恐懼,他先從稍遠的地方向貓抛去火腿腸等食物。剛開始,貓警戒地發出低吼,但宇文慢慢接近後發現,貓并沒有十分抗拒。他戴着手套嘗試性地觸摸貓,貓也沒有伸出爪子反抗。于是,宇文順利地将貓放進籠子裡,同僚很快将貓籠拉了上去。
初步檢查,宇文發現這隻狸花貓本身沒有基礎疾病,隻是膽子小,加上好心人投喂,有吃的,是以也沒有很瘦小。
從上午10點半出發,到下午4點左右完成救援,宇文和同僚花了5個多小時,成功救出這隻被困的貓。“(給貓投喂的)大姐中午還給我們煮了一鍋面,挺感動的。”宇文說。
宇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隻貓被接回“和貓住”後,兩三天後就成功被領養了。
自稱“貓咪消防員” 希望更多人領養代替購買
宇文和同僚所在的“和貓住”是個年輕的貓咪領養救助平台,2018年才正式成立。和其他小動物救助保護中心不同的是,“和貓住”常常是“上山下海”地救助被困貓咪,比如爬到10多米高的樹上下不來的,掉進通風井、下水道的,困在雨棚的……宇文和同僚自稱“貓咪消防員”,為此,宇文還去考《特種作業操作證》,每次危險救援,先要做好的是確定安全。“很多人看到被困的貓,第一時間是求助消防員,實際上消防員可能對貓的習性不是很了解,救下來之後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我們救助被困的貓,也是希望盡量減少消防員這方面的工作,不要浪費公共資源。”宇文說,這樣也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和貓住”從單純收容流浪貓,到釋出領養資訊,再到現在的專業救助,每次救助,宇文和同僚都會詳細地用視訊記錄過程,希望通過這些視訊,讓更多人知道科學養貓,宣傳領養代替購買。
在準備到通風井裡救貓時,宇文還不忘給旁邊圍觀的小朋友宣傳“從小養成保護小動物的好習慣”“不能欺負流浪動物”。視訊裡,一位小朋友說“它們(流浪動物)的生活也過得很難”,得到宇文和同僚的稱贊。
紅星新聞記者 于遵素 實習生 楊雪姣 視訊截圖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彭疆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