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入西線誤終身:讀《西線無戰事》有感

作者:曠野星河

#讀書#

谷主麥家推薦閱讀《西線無戰事》。我利用零碎時間,在喜馬拉雅APP上聽完了演播藝術家孫占山演播的姜乙版《西線無戰事》。一入西線誤終身啊!我忍不住感歎:這麼好的書,我怎麼現在才遇到!

一入西線誤終身:讀《西線無戰事》有感

在聽《西線無戰事》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淚流不止,不止一次暗暗慶幸,我生活在和平年代。我的爺爺、父親、兄弟,我的兒子,不必參加戰争,不必流不必要的鮮血。

後來,我又在kindle上閱讀了姜乙版《西線無戰事》,并在騰訊APP上觀看了第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西線無戰事》。小說文字和電影鏡頭,各有各的魅力,誰也不能代替誰。

一入西線誤終身:讀《西線無戰事》有感

作者用人道主義的态度,幽默風趣、樸實無華的語言,描述了一戰前線德國普通士兵的艱難生活,揭示了戰争的殘酷和荒謬。

即使足夠幸運,沒有被戰争摧殘身體,奪取生命,但戰争依然毀了這一代人的生活和命運。

小說開頭描述士兵發放了雙份供應。正當我為士兵們開心時,筆觸一轉,道出發放雙份供應的實情:原來全連150人,隻回來80人。幽默風趣的語言,更加襯托出戰争的無常,讓人心生不忍。

一入西線誤終身:讀《西線無戰事》有感

第一位陣亡者貝姆臨死前的描寫太刺痛人心了。隻不過是簡單詞語,平淡的語氣,仿佛在說家常話,卻形象生動地勾勒出一幅瘆人的畫面,讓人不安。沒有比被扔在死亡線上更令人人孤單無助的事了!這樣的畫面很多。戰争是一部殺人機器,而這部機器卻受政治家操縱。請問他們有什麼權利決定那麼多人流血犧牲?!

克默裡西臨死前的描述,大概隻有親身經曆過的人,才能如此翔實地描寫出來吧。經曆就是素材來源,作家隻能從自己的經曆中,提取素材。自己的經曆,是一筆獨特的别人拿不走财富。

像作者所呼籲的那樣,真該把全世界那些主張戰争的人,都帶到前線,體驗一下什麼是真正的戰争。沒有經曆過戰争的人,總是把戰争理想化,美好化,總是聯想到偉大、英雄、不朽……就像年輕人對社會充滿不切實際的幻想一樣。不要美化醜惡的事,不要讓無辜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卷進黑暗的政治陰謀中。

一入西線誤終身:讀《西線無戰事》有感

世界上有太多虛僞的人,認為自己在做好事,其實是把别人推到死亡深淵而不自知。喪失了人性的所謂“權威”,最終會自食後果。隻有處于相同境地的人,才能互相了解。沒有同樣的經曆,很難感同身受!位置不同,身份不同,對一件事的看法不會相同。換位思考,确實很難做到。

人一定要學會觀察,聽從内心的聲音,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要被所謂的“權威”、所謂的“主流”蒙蔽!否則自己成了别人收割利益的韭菜。

戰争,大概如同所有的事,隻有沒經曆過的人才會對它向往。戰争的殘酷和滅絕人性,隻有前線的普通士兵最清楚,最有權利評說。戰争,是政治家的鼓吹主張,普通人被蒙蔽愚弄。

看到太多歌頌戰争宏大正義的電影電視劇,但卻是第一次從一個普通士兵的角度看清戰争的實質。難道因為某些政治家的個人意志,而讓成千上萬的年輕人付出緻殘緻死的代價嗎?真心希望地球上不要再發生人類之間互相殺戮的戰争!人類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共享科技進步的成果!每個人,都有活的權利!

一入西線誤終身:讀《西線無戰事》有感

我感受到的生存壓力再大,能超過那些離死亡最近的前線士兵嗎?也許離死神最近的人,才最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那些離死亡很遠的人,反而不珍惜時光,忽視生活中的美!

年輕,青春,讓一切變得美好!戰争,讓一切簡單平常的生活細節變得令人向往。在前線連睡覺都成了奢侈。在艱難的處境中,更需要幽默。幽默是内心強大的展現,是智慧的閃光,是樂觀自信。在幽默面前,一切困難似乎都變成可以輕松撣飛的煙灰。

真正有生命力的小說,不單單是對細節的描寫,還有對時代的反思,對命運的思索,對更宏大問題的叩問。

一入西線誤終身:讀《西線無戰事》有感

《西線無戰事》作者埃裡希·瑪利亞·雷馬克

作者在小說中說:“以後去做些難以想象的事,隻有能做那樣的事,我們才不算在這白白受苦!”也許是作者那時萌生的想法,成就了他寫出《西線無戰事》。雖然作者當時不知道如何讓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但是這個想法,會指引他,吸引他,一步步做出行動,一步步靠近目标。就像線索一步步把人們引向真相!當生活讓你感覺痛苦時,用觀察的筆記錄下來,這是你一輩子的财富,精神财富,寫作素材,靈感之源。

想法,有時候可能實作不了。但是,沒有想法,絕對不可能讓夢想照進現實。我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并努力用行動去實作它!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