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3歲的猶太小女孩帶着28名兒童庇護所裡的小孩逃離納粹魔抓,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芬妮的旅程》盡管并沒有那些所謂的暢映大片那樣出名,但正是這樣的冷門且故事脈絡簡單的電影更能牽動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的心。
精彩的故事除了真實,還有沖突與沖突的糾葛。
首先,這是發生在二戰納粹德國和猶太人之間的故事。猶太慘遭荼毒的經曆是所有人都不願意去回首的痛苦曆史過往,而猶太人誓死反抗納粹的許多英勇事迹也被世人所津津樂道。
其次,是小孩子們與成人世界的故事。兒童視角所展現出來那些帶着溫情的冷酷比成人世界裡的殘酷更令人揪心。當孩子們把飛散的錢當做飛舞的蝴蝶一樣追逐玩耍的時候,當芬妮背着小弟弟冒着槍口奔向瑞士的時候,你會感到,這個世界再黑暗再肮髒,還是有一束光。
這一路走來,孩子們要感謝自己,也要感謝很多為他們付出的成年人:他們可能是慈善家、可能是利益熏心的大富翁、也可能是窮光蛋。
影片的最後,孩子們再次張開雙臂、邁開小腿開始奔跑,她們跑啊跑,跑的是那麼認真,他們的生命力是那麼頑強。
這一刻,他們是奔跑中的發光體,是移動的贊美詩,而無法預知的未來又讓觀衆心情忐忑、情感脆弱。
在那個暗無天日的時代,他們的逃生是光,是人類的最後希望,是正義的最後避難所。
這世間的善意,總是很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