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四小龍中,被寄予厚望的依圖,還是沒能闖過IPO大關。
作為國内最受關注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它與曠視、依圖、商湯、雲從被稱為AI四小龍,總計融資超過50億美元。

但時至今日,雖然他們排隊上市,仍未取得成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AI“四大家族”</h1>
國内人工智能領域,繞不開依圖的大名。就算是在“四小龍”中,它的表現也相當亮眼。
2012年,依圖正式成立,僅比曠視科技晚了一年。成立初期,它以一套車輛識别系統一戰成名。這項技術為蘇州警察局所用,後成為公安系統标杆案例,并被授予公安部科技進步獎。
成立第三年,它的技術又獲得招商銀行的青睐,成功普及全國1500家網點。
2016年,公司的胸部CT智能輔診系統,落地多家三甲醫院。
這些實績皆讓其名聲在外,成為AI領域的翹楚。
到2019年,依圖正式迎來高光時刻。它以絕對的算法優勢,榮獲中國人工智能競賽10項A級成績,還是得冠最多的團隊。
不久後,全球知名創投機構又将其列為初創企業百強之一。
不僅如此,它還登上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成為全球“最聰明的50家公司”之一的企業。
在IPO的程序上,依圖同樣積極。
去年11月,它領先其它三家,率先遞交招股書。此後一個月,雲從、曠世、商湯才姗姗來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半路急刹車</h1>
對于這次IPO,依圖内部非常重視。
距離春節僅剩不到10天時,它來呢和多家機構,送出了一份多達732頁的回應,比招股書還多出149頁。
就在所有人以為“AI第一股”的桂冠非他莫屬之時,事情卻出現了變故。
依圖科技内部突然态度大變,主動提出終止稽核,這也意味着之前的付出全都付諸東流。消息一出,外界都好奇發生了什麼事。
對此,官方的解釋是需要較長時間落實規則和監管核查等要求,申報仍在正常進行中。
但接近的内部人士卻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股權架構出現了問題。
随後此事不了了之,首次上市,以失敗告終。
今年5月,它再次站到了IPO門前。遺憾的是,因财務資料過期,其上市程序再次被迫中止。
按理說,如果此時它繼續送出資料,申報便可正常進行。沒想到,依圖再次“臨陣脫逃”了,主動撤單的舉動,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反複“變臉”的背後,依圖似乎在隐藏着什麼機密。
事實上,一切有迹可循。人工智能在備受資本寵愛的幾年中,可謂“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直到2020年,“四小龍”估值觸及天花闆,資本突然變臉,掉頭離去,留下“四兄弟”處處求人雪中送炭。依圖賬上的現金告急,不得不加快上市程序。
為了将風險降低,這期間,它多次裁員、搬家、降薪,員勞工數從837人銳減至不到400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2">誰是人工智能第一股?</h1>
如今,依圖仍然面臨着相同的困境,在人工智能這片“星辰大海”中,苦苦支撐。
不光是它,其它三家也遲遲未能“魚躍龍門”,徹底逃離“生死線”。
業内人士指出,目前深度學習非常依賴算力和資料,反而真實落地的場景并不多。昔日,依圖十分看好智能醫療領域,但即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收效甚微,且遠遠不夠。
至于誰能賽跑成功,還充滿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