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醫院的“秘密信箱”:15歲女患者說出“不能說的秘密”,還被挖掘出寫作天賦

作者:紅星新聞

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身醫學中心護士站的一角,有一個信箱靜靜地挂在那裡。護士長李春芽給它起了一個名字——“秘密”故事信箱。因為,這裡面裝着很多秘密,是許多患者不敢也不能傾訴的心裡話……

今年2月的一天深夜,沉默寡言的15歲女患者小怡向這個“秘密信箱”,訴說了自己隐藏在内心的秘密。

通過“秘密信箱”,醫護人員找到了對她的護理要點,進而施行更加規範專業的心理護理。更幸運的是,“秘密信箱”還挖掘出小怡的寫作才能,她不僅講述了自己的故事,還開始創作小說……今年4月,經治療出院後,小怡回歸課堂。如今,她不忘寫作,還立志以後争取成為一名護士。

四醫院的“秘密信箱”:15歲女患者說出“不能說的秘密”,還被挖掘出寫作天賦

↑故事信箱

遭受校園欺淩 15歲女孩入院治療

2021年2月的一天,成都迎來了久違的陽光。但當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護士李倩來到六病室時,卻發現窗簾遮得嚴嚴實實,沒有一絲光亮。15歲的患者小怡(化名)坐在床上,抱着雙腿,低着頭,蜷縮成一團。

原來,小怡進入高中後便飽受校園欺淩,父母隻關注她的學習成績,原本就比較内向文靜的她,遭遇了青少年期情緒和行為障礙。2月份,她進入四醫院治療,一開始表現得很被動,很少說話,總是一個人呆着。

在李倩的鼓勵下,小怡終于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原來她經常在朋友圈發一些自己想說的話,但朋友們都不喜歡,認為她矯情,屏蔽了她,甚至讓她遭受了周圍人的語言暴力與孤立。

當李倩問,可不可以分享一下朋友圈的内容時,小怡有些害羞,不敢告訴她。于是,李倩指着護士站旁的那個信箱,告訴小怡這是一個充滿“秘密”的故事信箱。如果小怡喜歡用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通過這個信箱傳遞給醫護人員,這樣她們就能知道她想要訴說的故事。

位于成都四醫院心身醫學中心護士站一角的這個信箱,今年1月剛剛設立。很多剛來病區的新患者,可能隻是遠遠地瞟上一眼,并不知道這個信箱的真正作用。有的患者甚至以為這是可以對外運送信件的郵箱。

向“秘密信箱”寫信傾訴 她還展現寫作天賦

護士長李春芽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它的名字叫“秘密”故事信箱。因為這裡面裝有很多秘密,是患者不敢、不能傾訴的心裡話,是他們努力向外求救、尋找希望的視窗,也是醫護人員幫助這些患者解決心理問題的一項輔助方式。

在李倩的指引下,很快,科室就收到小怡寫的兩封信。大家發現,小怡的内心世界并不像她平時表現出來的那樣平靜。

原來,小怡學習成績很優秀,青春期的她常常會發一些朋友圈表達情緒。剛開始,同學們還會安慰她,時間久了,有人開始厭煩她的這種行為,甚至覺得有點“作”。時間久了,小怡便遭受了周圍人的語言暴力與孤立。

小怡把這個事情告訴給父母,但是父母并不了解,小怡媽媽還說:“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過來的啊。”久而久之,小怡開始不跟别人說話,無法用語言描述心情,最後甚至開始自殘。

經過幾天的信件交流,李倩還發現,小怡在寫作方面有天賦和能力,大家立刻制定了更适合小怡的心理護理計劃。

接下來的時間裡,小怡創作了很多小說,其中很多都是以醫護人員為主角的,講述他們如何從初來乍到最終排除萬難成為一位偉大的醫者。并且,她也變得很願意和科室醫生護士交流她的小說。前前後後,小怡一共向秘密信箱投遞了十幾封信件,其中多數都是小說。

今年4月份,小怡出院了,目前已經正常上學,而且沒有放棄自己寫小說的愛好。此外,她通過撥打市長熱線,對科室從業人員對她無條件的積極接納和無微不至的照顧進行了表揚。她還打電話給醫院,告訴當初幫助自己的李倩,自己未來想要成為一名護士,像當初她們幫助自己一樣,以後再去幫助其他人。

已收幾十位患者信件 更好地施行心理護理

護士長李春芽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秘密信箱”設立至今已收到幾十位患者的信件,這為他們傾吐心聲幫助治療提供了很好的管道。“疫情以來,醫療門診和心理咨詢這邊,住院病人中青少年占大部分,一個病房2/3是青少年。”

為了更深入、更系統地加深與患者的了解和溝通,該醫院心身醫學中心護理團隊創新發明了一個媒介——故事信箱。通過故事信箱,護理團隊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瑣碎時間去尋找患者的積極資源,發現其中護理要點,進而對患者施行更加規範專業的心理護理。

“很少有人會去認真傾聽他們,他們很難有開口表達自己的機會,或者他們所訴說的并不被重視。久而久之,他們就不再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李春芽認為,從現在來看,“秘密信箱”有必要長期存在。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受訪者供圖

編輯 于曼歌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四醫院的“秘密信箱”:15歲女患者說出“不能說的秘密”,還被挖掘出寫作天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