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作者:有書共讀

仇恨解決不了問題,但冷靜可以,思考可以,試試吧。

——《三塊廣告牌》

1月5日,江蘇泰興有個9歲男孩明明,獨自出去玩,弄丢了媽媽的手機後,明明坐在雪地裡大哭。

回家後他的媽媽得知情況,非常憤怒,失去理智的她用膠布将明明的手腳、身體捆綁起來,不讓他反抗。

然後開始發洩情緒,用木棍開始揍明明,從傍晚6點打到深夜11點,期間隻給明明喂了幾口水。

明明穿着秋衣秋褲趴在自己房間冰涼的地闆上,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畢達哥拉斯曾說: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如何權衡感性和理性?

下面有一個高贊回複:

一、對于欲望,感性用于提出欲望,理性用于否定一些欲望

二、對于困難,感性用于感受苦難,理性用于克服一些苦難

我們需要一種清明的理性,這個理性是在這種嘈雜的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種力量。同時,我們也需要一種歡欣的感性。這種感性之心可以使我們觸目勝春,所及之處充滿了快樂。于丹

奧斯卡提名、金球獎獲獎電影《三塊廣告牌》講述了一位在暴怒和理性中掙紮的母親的故事。

電影中的女主叫米媽。

米媽的女兒慘死,兇手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強暴了女孩,并且将她埋在土坑裡,用火燒得她身體焦爛。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哪個母親能受得了這樣殘暴的絕望。

當女兒死去很久,兇手依然下落不明的時候,她不再沉淪崩潰,而是決定:哪怕與整個世界作對,也要找到兇手。

她知道制造輿論,當一件事曝光程度越大,被解決的可能性越高。

于是她拿出自己全部積蓄,去鎮上廣告公司租了公路邊的三塊廣告牌,上面寫了三句話以督促警察局破案:

“強奸緻死”

“依然沒有逮到兇手”

“怎麼回事,威洛比警長?”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米媽一心想破案,她完全摒棄自己的女人樣,像一隻猛獸般,對一切漠視、冷酷、暴戾。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憤怒,隻會招緻更多的憤怒

老實說,我都不知道警察究竟在幹什麼。但我知道我的女兒被燒焦的屍體正躺在6尺以下的土地裡,而警察還在吃着他們的甜甜圈,追捕在停車場玩滑闆的8歲小孩。《三塊廣告牌》

米媽,深陷在對女兒被害這件事上,找不到悲痛情緒的出口。

絕望而又憤怒,暴戾而又強硬。

身患癌症的威洛比局長想勸她撤銷廣告牌,告訴她:我就要死了。她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知道”,但還是要繼續破案。

神父勸她,她怼回神父,還不準神父再來她家;

兒子稱自己在學校被議論紛紛,受不了了這樣的心理壓力,她就踢了那些頗帶偏見的孩子一腳。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的确,她的丈夫出軌,女兒被虐殺,一切的絕望讓她迷失了自己,将暴戾和憤怒都發洩在反對她的人身上。

生活裡再也沒有了笑容,内心也沒了對人的溫柔,以極端方式去面對世界。

有時候,激烈的情緒、心思集中在一個點,人就很容易走極端,把自己逼進一個死胡同。

有人看不慣她對身患癌症的威洛比局長施加的壓力,一把火燒毀了三塊廣告牌。

這把火也燒掉了米媽最後的希望,她奮不顧身拿着滅火器,爬到廣告牌上。

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顧,火焰烤焦了她的眼淚,等到第三塊廣告牌被徹底燒焦時,她癱軟地跪在地上。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那一刻憤怒的情緒如冰山般壓抑着她,憤怒容不得人思考,她認定是警察毀了這些牌子。

她決定用行動去複仇,于是一把大火燒了整個警察局,也差點害死了無辜的人。

憤怒隻是消極情緒的宣洩,若無法改善情緒,隻會引發更多的憤怒,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人與人之間感性的憤怒引發的沖突,是人類遇到問題爆發的沖動本性。

若無法控制情緒,最後隻能被憤怒吞噬。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仇恨解決不了問題

但冷靜可以,思考可以

仇恨是更悲觀的情緒,讓自己變得痛苦而充滿敵意,這其實是在用别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案子遲遲未破,周圍人對米媽略帶嘲諷也不了解她的舉動,警員狄克森也不時找麻煩,對米媽充滿恨意。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他毆打廣告牌的老闆,他一見到米媽,就與之惡意作對,甚至恨不得對她開槍。

狄克森和米媽一樣,時時被情緒包裹着,暴怒行事。

就在一切僵化緊繃到極緻時,威洛比局長因為不想給妻子和孩子留下病榻下的痛苦回憶,選擇了自殺。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他給狄克森和米媽,各留下一封信: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在局長死後,一切火焰都開始漸漸冷卻,一切情緒都開始漸漸消退。

局長對米媽不計前嫌的寬厚,對狄克森的信任和肯定,讓兩個暴怒的人,開始反思:仇恨解決不了問題但冷靜可以,思考可以。

狄克森一直是個自卑的人,總被人嘲笑是“媽寶男”和“廢物”,他隻好用暴力行徑去保護自己脆弱的内心。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狄克森突然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名警員的職責,意識到自己潛藏的善良和正直。

他決定放棄憤怒和報複,将案件繼續查下去。

在火勢蔓延的警局,他被燒得近乎毀容,卻理智地帶出了重要的東西——米媽女兒案件的卷宗。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找到了自我的狄克森還以身犯險,佯裝挑事被打得血肉模糊皮開肉綻,隻為獲得嫌疑人的皮肉樣本,送到警局替米媽查找兇手。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一位老師說過“自我迷失後才有自我複歸”,而中間可以加上一個過程,就是理性。

仇恨隻會帶人走向更黑暗的深淵,唯有保持理智和冷靜的思考,才會有正确的答案。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隻有愛,才能達到内心的平靜

在餐廳裡與前夫發生争執後的米媽,情緒漸漸失控,她提着酒瓶氣急敗壞朝着前夫和新歡走去。

前夫的新歡笑着說:憤怒,隻會招緻更多的憤怒。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看着單純的女生,米媽冷靜了下來,是啊,憤怒除了招緻更多憤怒還能改變什麼呢?

她想起局長的信件,看着眼前的小三,米媽對前夫說:你對她好一點。然後輕輕放下了酒瓶。

愛會帶來溫暖和安全感,米媽柔軟的心也被局長的厚愛喚醒。

如果說她是學會了寬容,那不如說她終于救贖了自己。

她一次又一次堅不可摧的複仇計劃漸漸消逝,随之被取代的是人性深處的柔軟。

片末,複仇者媽媽米爾德麗德和前警員狄克森踏上了尋找兇手的路途。

米媽遲疑了一會兒問狄克森:我們真的要這麼做嗎?

狄克森回答:殺掉那個人嗎?還不太确定。

兩人沉默了一會兒,米媽說:我也不确定,那,我們在路上再決定吧。

《三塊廣告牌》:我們究竟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螢幕上出現字幕,電影到這裡就結束了,最後的真相無人得知。

隻記得最後那一刻,他們同時望向前方,眼神甯靜,面容祥和,似乎心中早已放下了恩怨,沒有走向萬劫不複的深淵。

一切始于感性的憤怒,但卻終于理性的善良。

車中放着節奏輕快,旋律動聽的民謠:

If I had your love forever,

Sail into the light of day.

如果,我能永遠擁有你的愛

我願駕船飛向充滿光明的地方

他們都曾抛棄理性與溫和,用仇恨報複社會,但最終都在愛中學會了愛,學會了和自己的内心和解。

每一個感性的人,其實都能在關鍵時候變成理性的人。

願你我都能在愛的包裹下,站在光裡。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有趣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