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李子柒的出現,讓我想起了最早那批遠渡重洋的華人,兩者都有一個共同點。

這批華人,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和世界各國的人近距離群體接觸的中國人,當時他們讓對方了解中國的方式,就是中華文化。

幾百年過去了,李子柒在網際網路短視訊開始風靡全世界的時候,她也是通過選擇展示中國人最傳統的生活方式,來和這個世界交流。

兩者,皆中國。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她的視訊在外網的播放量極大,我特意看了一眼,播放量最多的一個視訊超過了一億次!

内容是制作春節零食,開頭就是李子柒帶着兩隻小狗和一隻羊在村邊撿闆栗。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視訊的播放量超過5千萬、6千萬的也有不少。

她的作品,在油管的播放量普遍來說都是超1千萬,幾百萬在她的頻道裡來說,都算少的。

與此對應的是,她在油管的訂閱數1600多萬,本來肯定會更多的,但因為一件衆所周知的版權糾紛,她停更了幾個月。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不過,結局預計是好的。雖然糾紛還未真正結束,但央視直接給她背書,安排了一個專訪給她,意義非常不一樣。

很多人都說,這樣大力宣傳中國文化的人,國家層面是很欣賞的,是以會支援她到底。

好幸福!

短視訊裡難得的歲月靜好又會有新的開始。

李子柒還是會繼續拍下去,油管上會有更多的外國人看到最真實的中國——我們會被看到、被了解,某些有心人的計謀就會失敗。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但幾百年前的華人影人們,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很少有中國人知道他們。

但其實,就是這幫有血性的華人,影響了最初的香港電影。

為什麼後來有李小龍、《黃飛鴻》、《精武門》,為什麼我們抗日年代香港能制造出那麼多“為國出力”的電影……

都是因為已經有人拍過類似的了,給了後代足夠豐富的靈感。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但提到他們這幫華人,想指出他們當年的遠見卓越,又有點難服衆。

因為這批華人的努力放到今天來說,

因為他們的很多作品都沒有獲得所謂的成功,局限于當時華人處境的艱難,雖傳播力度不夠廣泛,但是内容都十足民粹和血性。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它們在小範圍内影響了當時的國人,特别是香港電影人。

凡事都是從小步積累的,香港電影能穩步發展,成為早期愛國意識流的崛起推動力量,也是因為這一小部分華人在孕育土壤,于是有了當年的他們!

同時,也是因為這幫華人在美國闖出了一片天地,得以讓更多戲劇藝人去到美國演出,掙錢回來資助國家打仗。

比如當年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粵劇名角。他哥哥剛出生的時候,父親就被派去美國,因為他的劇團決定要在海外社群籌錢來支援抗戰。

巡演期間,李小龍在美國出生。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這一小部分華人,在19、20世紀的時候,開始意識到重視中華文化的必要,除了對外交流,更重要的是提醒移民後的華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于是,當大陸在打仗的時候,他們在美國本土進行強勢的中華文化輸出。

規模總是小團體作戰,雖然在法律上講他們是美國國籍,但是在民族認同上,他們比誰都着急。

比如首部華裔在美制作的劇情片《關武帝》,于1916年拍完,1917年上映,那個時候華人在美國仍在遭受《排華法案》的迫害。

但是影片内容,你們知道有多大膽前衛嗎?

“《關武帝》講述的是移民後的中國人因為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而被中國神明關武帝詛咒的故事”。

(文化始終是要記住的,而不是被異域文化蠶食)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放到現在,哪個中國影人還會在乎當年他們的那種焦慮?

隻會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告訴你,正統文化在現代不會有票房号召力,因為這是全球化的時代!

說是全球化,但對于話語權的掌控,現在國内的很多導演、制片和編劇們的膝蓋,比老一輩的軟多了,跪得也更久!

說真的,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那幫華人藝人們,是真的猛。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舉幾個例子。

美國靠《排華法案》才打擊了中國戲劇、電影的發展,導緻了它們的首次沒落!

你想想當時的華人要坐船去到美國,1852年,第一部中國舞台劇出現在美國舊金山開始,到1882年,整整30年的時間,華人戲劇+電影開始風靡美國。

我們的戲劇在美國本土受歡迎這事,其實說起來挺好了解的。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那時候劇院才剛興起,而我們中國文化又過于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拿出來放在西方觀衆面前,非常有吸引力。

強勢比肩其他國家的文化輸出,甚至還要強。

(但客觀來說,我相信還是有人不願意相信以上這段話,因為那一代的華人并沒有被善待,就算做得好也會被污蔑成另一種樣子)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美國人不願意看到中國人在任何方面的強大,然後有了《排華法案》。

《排華法案》影響的方面是很廣的,1882年出台(1943年被廢除),舊金山的華人戲劇電影業立刻受到了最大的沖擊。

再加上後來發生的舊金山大地震,震到連唐人街都保不住。是以,華人劇院和電影消失了一段時間。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排華法案》仍在有效力期時,華人們隻用14年就扛着壓力完成了第二次的強大!

你以為當時的華人就此放棄了在海外宣傳中華文化的道路了嗎?

并沒有!

你把他們想得太脆弱了。

1906年,舊金山發生了大地震,雖然毀滅能力極強,但到了1920年,他們就把《排華法案》帶來的消極影響盡數抹掉了。

繼續文化輸出!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很多人都知道好萊塢的曆史悠久,但它最開始出現的時間,是,這個時間點對華人也有意義。

當時的華人早就已經注意到電影,這個新誕生的。

好萊塢剛開始成型的時候,華人的戲劇和電影也有了新的生長,特别是電影。

發展到1914年前後,他們看到美國人在舊金山打算大力發展電影産業,于是相近的他們也想方設法在美國本土成立專屬于。

老一輩中國人都是這樣的,你有的我也要有,而且對行業的話語權意識得比較早。

才不要跟在美國人後頭呢!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于是,東方電影公司、長城電影公司、大觀影片公司等先後成立。

從無到有,到完全商業化,華人們,特别是香港過來的中國人,在美國本土站穩了腳跟。

有個資料,紐約州資料館儲存了至1965年止的全部有聲電影劇本,共55000部,均是美國制作的。

其中香港電影是外國片部數的榜一,有2454部,超過了墨西哥和英國的數量。

那時的香港影人在美國,

跟李子柒命運相反,美國靠《排華法案》打壓早期華人電影

異國、被當地政府打壓限制,就是在這樣一點也不友好的環境下,他們始終努力保持華人電影行業的發展。

那一代的華人影人,可以說比現在的中國人還要在乎中國文化,也更關心華人的生存變化問題。

雖然不能定位在中國國籍問題上,但華人對還是很深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