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治有個李海泉,不惜人力物力辦起一個有檔次的藏書館

長治有個李海泉,不惜人力物力辦起一個有檔次的藏書館

李海泉近照

山西長治是個有曆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從秦朝在此設上黨郡算起,長治已有2300多年建城史。與天為黨,古稱上黨,蘇東坡曾用“上黨從來天下脊”來贊美這座古城。我曾經在長治生活工作過15年,文學起步也從這裡開始,是以對她充滿感情。

長治還是一個生長傳奇和故事的地方。風自民間來,高手在民間,此地藏龍卧虎,英雄好漢人才輩出。這個夏天,離開長治33年後,我重上太行山,回到夢開始的地方。這不,就遇見一個叫李海泉的人。他的故事很有意思,我對他印象特别深刻。

長治有個李海泉,不惜人力物力辦起一個有檔次的藏書館

活動區會場

認識李海泉,是因為劉潞生。潞生兄是老友,文學評論家,市文化局原副局長,是個重情重義又有人格感召力的文化人。他為我重回長治與市作協商定組織一場見面會活動,地點就安排在晶海藏書館。這是一家私人藏書館,館主就是李海泉。

長治有個李海泉,不惜人力物力辦起一個有檔次的藏書館

那天,李海泉開車來接我們。他中等個子,精神抖擻,滿口長治話。他今年61周歲,屬豬,衣着整齊,其貌不揚,小老頭兒,一看就是個普通市民。也許長期操勞,他那一層頭發貼着頭皮,我老家把這種發型叫作“毛冬瓜”。聽他上樓腳步蹬蹬的,看他開車方向盤很溜刷,分明又是個精明能幹的人。

長治有個李海泉,不惜人力物力辦起一個有檔次的藏書館

讀書雕塑

李海泉的晶海藏書館,在長治市捉馬西大街沁芳彙生活廣場10樓,占地400平方米。走進藏書館,讓人眼睛一亮。服務區有吧台、茶座、綠植、讀書雕塑。陳列區有整體牆櫃、玻璃展櫃、胡桃色書櫃。活動區有長型書案、小型講台、電子螢幕、音響裝置。這裡不僅處處讓人沐浴書香,而且又有現代時尚優雅休閑的感覺。

這個李海泉何許人也?何以不惜人力物力辦起這麼一個有檔次的藏書館?其初心何在,其前景如何?在物欲浮躁讀書萎縮的當下,建這樣的館既不圖名又不圖利,其價值幾何?在接下來幾天與李海泉和長治市文朋詩友的交談中,李海泉的形象在我心目中逐漸清晰起來、豐滿起來。

他出生在長治市南街土木巷一個寒素之家,父母走得早,兄妹又多,日子過得艱難。他15歲就當臨時工掙錢補貼家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無論歲月怎樣磨難,經曆怎樣坎坷,路途怎樣輾轉,他從小喜歡讀書的興趣和愛好始終未變。直到2000年成立自己的型材有限公司做總經理,拼搏商場十年積累了資金,2011年開始收藏圖書,籌建藏書館。這個人啊,一輩子的愛好落腳在藏書館上。

開始是一本書,現在是近萬冊書;開始是一個書架,現在是數排書架數個專櫃;開始是文學讀物,現在是收藏史志、家譜、人物傳記、晉東南地區以及全國各地各種文獻資料的晶海藏書館;開始是藏書讀書的地方,現在是書畫、茶叙、講座、新書釋出等文化活動的場所。李海泉說:“隻要能留下這片土地的文化根脈,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

說起來,他是靠做鋼材生意起家的,賺了錢卻用來做文化事業,這樣的人真是鳳毛麟角。他在長治市不是最富的,但在傾心讀書扶助文化事業上卻是最舍得出力出錢的。藏書館僅書櫃一項就花費十幾萬元。從開館之日起,晶海藏書館免費對公衆開放,免費為文化活動提供場所,他自己掏錢買了這個地方,一年水電物業等各種費用就要幾萬元,還安排了兩個長期接待的從業人員,每月為他們開工資。好在他夫妻也了解他支援他,讓他夙願得以圓滿。李海泉對我說:“要那麼多錢幹什麼?有吃有穿有住就夠了。要把多餘的錢,拿來做公益文化!”

長治有個李海泉,不惜人力物力辦起一個有檔次的藏書館

甘茂華贈書李海泉

他用了整整10年時間,嘔心瀝血打造了藏書館。他收書的辦法很多,上書店,上網,找朋友,托熟人,淘書攤,一門心思把書館辦好,辦成本土曆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一扇視窗。有一次,當他聽說太原一個書友手頭有新中國成立後山西省114個縣市首輪修志的全部志書後,毫不猶豫地花8萬元買下這套珍貴的圖書。晶海藏書館開業那天,趙樹理孫女趙飛燕專程趕來,為書館捐贈趙樹理手稿影印件和珍貴書籍。著名作家葛水準到會講話并贈送了自己的著作和畫作。我這次在藏書館見面會上,也向李海泉贈送了自己的十幾本書。作為一個湖北作家,我覺得把書珍藏在晶海藏書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并且,以此向李海泉緻敬。

寫到這裡,你看出來了,李海泉具有多種身份,他既是一個讀書人,又是一個藏書家;既是一個企業家,又是一個本土文化名人;既是一個文化志願者,又是一個文化傳承人。他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留存長治地方曆史記憶,推動本土文化學術交流,繁榮長治文化藝術事業。晶海藏書館目前館藏書籍共18大類,近萬冊,作者達800餘人。李海泉于此廣收厚藏,聚沙成塔,以文會友,品賞文化,圓滿着并繼續開拓着一個讀書人的夢,把生命中美好的時光奉獻給那些愛讀書學習的人。順便說一句,李海泉還是個作家,他相繼出版了《去文人家串門》《閑坐咖啡館》兩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一讀,那将又是一番好風景。

長治有個李海泉,不惜人力物力辦起一個有檔次的藏書館

甘茂華和劉潞生合影

從長治回到宜昌寫這篇文章時,李海泉明亮的眼神、厚道的笑容、質樸的話語,時時浮現在眼前。潞生兄說:“這個人值得一寫!”我對他說:“長治應該有人為海泉寫個報告文學。”我想到,像海泉這樣的企業家,我們身邊遇到過多少人,如果都像他一樣舉力振興地方文化,我們的文化園地将複活萬衆讀書的興旺景象,将呈現姹紫嫣紅的春天的蓬勃。

白居易《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詩雲:“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像晶海藏書館這樣的好詩,新時代在呼喚,文化情懷在呼喚。卻原來,詩和遠方就在這裡,在這個與天為黨的太行山上。

作者簡介:

長治有個李海泉,不惜人力物力辦起一個有檔次的藏書館

甘茂華,土家族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曆任湖北作協理事,宜昌市作協常務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學會名譽會長,中華散文網特邀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