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李子柒的出现,让我想起了最早那批远渡重洋的华人,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

这批华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和世界各国的人近距离群体接触的中国人,当时他们让对方了解中国的方式,就是中华文化。

几百年过去了,李子柒在互联网短视频开始风靡全世界的时候,她也是通过选择展示中国人最传统的生活方式,来和这个世界交流。

两者,皆中国。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她的视频在外网的播放量极大,我特意看了一眼,播放量最多的一个视频超过了一亿次!

内容是制作春节零食,开头就是李子柒带着两只小狗和一只羊在村边捡板栗。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视频的播放量超过5千万、6千万的也有不少。

她的作品,在油管的播放量普遍来说都是超1千万,几百万在她的频道里来说,都算少的。

与此对应的是,她在油管的订阅数1600多万,本来肯定会更多的,但因为一件众所周知的版权纠纷,她停更了几个月。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不过,结局预计是好的。虽然纠纷还未真正结束,但央视直接给她背书,安排了一个专访给她,意义非常不一样。

很多人都说,这样大力宣传中国文化的人,国家层面是很欣赏的,所以会支持她到底。

好幸福!

短视频里难得的岁月静好又会有新的开始。

李子柒还是会继续拍下去,油管上会有更多的外国人看到最真实的中国——我们会被看到、被理解,某些有心人的计谋就会失败。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但几百年前的华人影人们,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很少有中国人知道他们。

但其实,就是这帮有血性的华人,影响了最初的香港电影。

为什么后来有李小龙、《黄飞鸿》、《精武门》,为什么我们抗日年代香港能制造出那么多“为国出力”的电影……

都是因为已经有人拍过类似的了,给了后代足够丰富的灵感。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但提到他们这帮华人,想指出他们当年的远见卓越,又有点难服众。

因为这批华人的努力放到今天来说,

因为他们的很多作品都没有获得所谓的成功,局限于当时华人处境的艰难,虽传播力度不够广泛,但是内容都十足民粹和血性。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它们在小范围内影响了当时的国人,特别是香港电影人。

凡事都是从小步积累的,香港电影能稳步发展,成为早期爱国意识流的崛起推动力量,也是因为这一小部分华人在孕育土壤,于是有了当年的他们!

同时,也是因为这帮华人在美国闯出了一片天地,得以让更多戏剧艺人去到美国演出,挣钱回来资助国家打仗。

比如当年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是粤剧名角。他哥哥刚出生的时候,父亲就被派去美国,因为他的剧团决定要在海外社区筹钱来支持抗战。

巡演期间,李小龙在美国出生。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这一小部分华人,在19、20世纪的时候,开始意识到重视中华文化的必要,除了对外交流,更重要的是提醒移民后的华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于是,当大陆在打仗的时候,他们在美国本土进行强势的中华文化输出。

规模总是小团体作战,虽然在法律上讲他们是美国国籍,但是在民族认同上,他们比谁都着急。

比如首部华裔在美制作的剧情片《關武帝》,于1916年拍完,1917年上映,那个时候华人在美国仍在遭受《排华法案》的迫害。

但是影片内容,你们知道有多大胆前卫吗?

“《關武帝》讲述的是移民后的中国人因为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被中国神明關武帝诅咒的故事”。

(文化始终是要记住的,而不是被异域文化蚕食)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放到现在,哪个中国影人还会在乎当年他们的那种焦虑?

只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告诉你,正统文化在现代不会有票房号召力,因为这是全球化的时代!

说是全球化,但对于话语权的掌控,现在国内的很多导演、制片和编剧们的膝盖,比老一辈的软多了,跪得也更久!

说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那帮华人艺人们,是真的猛。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举几个例子。

美国靠《排华法案》才打击了中国戏剧、电影的发展,导致了它们的首次没落!

你想想当时的华人要坐船去到美国,1852年,第一部中国舞台剧出现在美国旧金山开始,到1882年,整整30年的时间,华人戏剧+电影开始风靡美国。

我们的戏剧在美国本土受欢迎这事,其实说起来挺好理解的。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那时候剧院才刚兴起,而我们中国文化又过于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拿出来放在西方观众面前,非常有吸引力。

强势比肩其他国家的文化输出,甚至还要强。

(但客观来说,我相信还是有人不愿意相信以上这段话,因为那一代的华人并没有被善待,就算做得好也会被污蔑成另一种样子)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美国人不愿意看到中国人在任何方面的强大,然后有了《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影响的方面是很广的,1882年出台(1943年被废除),旧金山的华人戏剧电影业立刻受到了最大的冲击。

再加上后来发生的旧金山大地震,震到连唐人街都保不住。因此,华人剧院和电影消失了一段时间。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排华法案》仍在有效力期时,华人们只用14年就扛着压力完成了第二次的强大!

你以为当时的华人就此放弃了在海外宣传中华文化的道路了吗?

并没有!

你把他们想得太脆弱了。

1906年,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虽然毁灭能力极强,但到了1920年,他们就把《排华法案》带来的消极影响尽数抹掉了。

继续文化输出!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很多人都知道好莱坞的历史悠久,但它最开始出现的时间,是,这个时间点对华人也有意义。

当时的华人早就已经注意到电影,这个新诞生的。

好莱坞刚开始成型的时候,华人的戏剧和电影也有了新的生长,特别是电影。

发展到1914年前后,他们看到美国人在旧金山打算大力发展电影产业,于是相近的他们也想方设法在美国本土成立专属于。

老一辈中国人都是这样的,你有的我也要有,而且对行业的话语权意识得比较早。

才不要跟在美国人后头呢!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于是,东方电影公司、长城电影公司、大观影片公司等先后成立。

从无到有,到完全商业化,华人们,特别是香港过来的中国人,在美国本土站稳了脚跟。

有个数据,纽约州资料馆保存了至1965年止的全部有声电影剧本,共55000部,均是美国制作的。

其中香港电影是外国片部数的榜一,有2454部,超过了墨西哥和英国的数量。

那时的香港影人在美国,

跟李子柒命运相反,美国靠《排华法案》打压早期华人电影

异国、被当地政府打压限制,就是在这样一点也不友好的环境下,他们始终努力保持华人电影行业的发展。

那一代的华人影人,可以说比现在的中国人还要在乎中国文化,也更关心华人的生存变化问题。

虽然不能定位在中国国籍问题上,但华人对还是很深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