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2014年2月,烏克蘭内戰的槍聲,重新點燃了該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數百年恩怨。為了保衛自身利益,烏克蘭人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武器。不少武器被從倉庫和博物館中取出,坦克也經修複後從紀念碑上開赴前線。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曾在反法斯西戰争中立下汗馬功勳的爺爺輩武器,如今被用于兩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間的戰争,不禁令人感覺魔幻而又真實。畢竟蘇聯留給烏克蘭的遺産不僅僅有坦克和機槍,還有烏克蘭大饑荒、古拉格以及切爾諾貝利......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首先登場的是PTRS-41反坦克步槍。該槍由謝爾蓋-西蒙諾夫于二戰前夕研發,到1941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其采用了當時大的驚人的14.5×114mm穿甲彈,用于替代威力較小的12.7×108mm機槍彈。在100m距離下,可以擊穿50mm厚的裝甲。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這樣的威力放在如今,也能對付一些皮薄餡大的裝甲人員輸送車和步兵戰車。但較小的後效,難以在擊穿後有效摧毀敵軍車輛。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無獨有偶,與PTRS-41一起裝備蘇軍的PTRD-41反坦克步槍,同樣出現在烏克蘭内戰中。該槍同樣使用14.5×114mm穿甲彈,威力與PTRS-41基本相同。由于采用旋轉後拉式槍機,理論射速達到6-8rpm。但兩種反坦克步槍除非透過觀察口擊斃乘員,否則很難有效損毀坦克和裝甲車輛。是以很快被降級為反器材作用,不再承擔反裝甲任務。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這名烏克蘭士兵裝備着PPS-43 7.62mm沖鋒槍,該槍誕生于列甯格勒戰役。工程師蘇達耶夫為解決資源短缺問題而設計了這款簡單的沖鋒槍,其思想就是用盡可能少的原材料和工藝制造出堅固耐用的沖鋒槍。其配備35發彈夾,理論射速650rpm。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這名烏克蘭士兵裝備了1把堪稱紅軍象征的PPSh-41,即大名鼎鼎的波波沙沖鋒槍。該槍在二戰期間的産量,超過了驚人的600萬支。如之前介紹的PPS一樣,該槍除了槍管以外,大量采用便于生産的沖壓工藝,射速高達800-1000RPM。同時配備了較大的71發彈鼓,具備相當不錯的火力持續性,是以在當年深受蘇聯紅軍與納粹德軍的喜愛。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這款DP-28輕機槍或者說捷克佳廖夫輕機槍,同樣是衛國戰争中的常客。其采用了獨特的魚鰓式閉鎖結構,射速達到600RPM。于1927年由捷格加廖夫開始設計,次年裝備部隊。除了參加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還在叙利亞和烏克蘭戰場上使用,可謂是百戰老兵。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軍事論壇裡有句話說得好:老槍不死必遭魔改。這句一語成谶的老話,在Dshk重機槍上得到了應驗。該槍又名德什卡重機槍,從1938年開始裝備蘇聯紅軍。由DP-28的設計師瓦西裡-捷格加廖夫和格奧爾基-施帕金聯手設計,采用12.7×108mm機槍彈。由于最初是用來作為防空機槍,是以一般都配有專門的三腳架。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如果說之前介紹的幾種輕武器堪稱老兵的話,那下面介紹的馬克沁M1910 7.62mm重機槍,距今已經服役了超過百年!其原型就是傳奇工程師海勒姆-馬克沁研發産品的俄國版本,曾伴随沙俄與蘇聯轟擊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采用了如今已經絕迹的水冷式結構,理論射速600RPM。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除了帶有防盾和雙輪架的正常型号之外,M1910還衍生出了雙聯裝和四聯裝的防空型。同樣被用于烏克蘭内戰。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這門D-44 85mm反坦克炮,于1943年開始研制,在1944年時裝備蘇聯紅軍。本身由T-34/85中型坦克的D-5T坦克炮衍生而來。在裝備BR365-P高速穿甲彈時,能在1000m擊穿100mm厚的裝甲鋼,是二戰後期的蘇軍主力反坦克炮。全炮結構緊湊,總重隻有1.7噸,可由輕型卡車牽引快速機動。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在介紹了如此之多的蘇聯武器之後,我們也不能忘了它們的一生之敵--德國MG42通用機槍。該槍因為其恐怖的1200rpm的射速,而被稱之為“希特勒的電鋸”。在二戰中産量超過40萬挺,其中相當部分被盟軍和蘇軍繳獲,放在博物館中當展品。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它會出現在烏克蘭内戰的戰場上了。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除了五花八門的輕武器外,各種遺留在紀念碑、博物館裡的坦克也沒有躲過再服役的命運。這輛T-34/85中型坦克就是其中典型。它顯然是剛被啟用,連塗裝都保留了二戰時期的風味兒。作為衛國戰争中的主力坦克,T-34系列産量超過50000多輛,損失也同樣超過4.5萬輛。同時占據了産量最大和損失數量最大的兩項桂冠。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這輛T-34/85則在起床之後不久,便就遭烏克蘭人的魔改。不僅裝甲被塗上了騷氣的亮綠色,履帶前方的擋泥闆也被換成了加強裝甲件,車體前方還挂上了疑似用于防禦破甲彈的鍊甲。同T-34/85一樣,這也是一種相當“懷舊”的防禦措施了。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這是被魔改的T-34/85的側面。心靈手巧的烏克蘭人,為其裝上了同樣用于防禦破甲彈的隔栅裝甲,頗有一點廢土風的味道。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IS-3重型坦克應該是烏克蘭人動用的最大古董。該型坦克在1945年首次亮相于衛國戰争勝利閱兵式上,因為其低矮的造型和标新立異的箭簇裝甲而一度引起西方恐慌。但糟糕的工藝品質,又令它在服役之後出現大量品質問題而被迫返廠。該車也曾出口埃及,并在六日戰争中被以色列國防軍痛擊。

前蘇聯紅軍遺産:乍現21世紀戰場的爺爺輩古董武器

1輛正在紀念碑底座上發動試車的IS-3重型坦克。

看來從紀念碑上開坦克,還真的不隻是一句玩笑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