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目銳評|3名17歲核酸采樣志願者确診,還應抓緊溯源防控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昨晚,甘肅省天水市公布4例新增确診病例活動軌迹,其中3例為天水市衛校學生,17歲,均參加過核酸采樣志願服務。(據10月31日人民網)

官方通報的3名學生的行程軌迹,讓很多網友破防了,感到敬佩,更覺得心疼。他們之中,有人通宵參與核酸采樣志願服務直到淩晨3點,第二天又接着熬夜整理采集樣本;有人沒日沒夜地連軸轉,從一個采樣點輾轉到另一個采樣點……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逆行者,夙興夜寐,廢寝忘食,不辭勞苦,與時間賽跑,和病毒較量,隻為了大多數人的健康和安甯。尤其是,他們還都是未成年的學生,都是些肩膀還稚嫩的孩子,就為了大家這麼拼命,更讓人覺得感動和難受。

但也正因為他們還在孩子,還是學生,大家感動之餘,難免感到疑慮。有網友很激動地表示:“為什麼要讓孩子上戰場?”、“我們不提倡這樣的奉獻!”

的确,核酸采樣具有相當的危險性,不能随随便便就讓人操作。國家衛健委曾明确下發通知,各地要加強核酸檢測全流程的品質控制,按照相關技術規範标準,做好各項工作。對從事核酸采樣檢測的醫務人員持續開展技術教育訓練,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從事采樣的醫務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未成年的衛校學生,在專業能力和經驗上,肯定不能和專業醫務人員相提并論,這樣密集而疲憊地在一線工作,合乎相關規定嗎?是不是一定有必要?他們之是以被感染,是不是操作過程中出現了不規範,不嚴密的問題,而這些風險現在有沒有被控制,以後能不能被規避?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抗疫一線人員被感染,不但會讓本來就緊缺的人手更加吃緊,也因為他們接觸了太多的人群,也會讓風險面擴大,給流調溯源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雖然孩子們為家鄉,為群眾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可嘉,但是從科學防控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的确是存在争議的。

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确實是比一般人大,尤其是疫情初期,病毒兇猛,物資短缺,很多醫務人員的防護措施不足,也缺乏相關應對經驗,不少人都在抗疫一線被感染。但是,疫情防控發展到現在,各方面的規範應該已經比較完善,應急處置工作也有一定的經驗可循,實在不太應該再發生這樣的事。為什麼會發生,需要仔細調查研判,及時解決問題。

當下最重要的,當然對感染者進行救治,并且嚴格地追根溯源,糾正不專業的做法,斬斷疫情傳播鍊條。并且進一步落實核酸檢測、隔離監測、健康監測等管控措施,發動群衆的力量,再與病毒決戰一場。

在這一輪多省份的散發本土病例中,已經發生了數起因防疫措施不當而引發争議的事件,不但對防疫大局造成了實質影響,也影響着全國群眾的齊心和團結。疫情反複已近2年,大家多少都有了疲勞心态,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有時很難掌握好尺度,會出現力所不逮或是焦躁冒進的狀況。

防控形勢嚴峻,更需要端正心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該緊鑼密鼓就熱血澎湃,該科學有序就按部就班,該及時求助就勇于發聲,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一直都在,相信大家也都會願意去毫不吝惜地去幫助,任何一個在抗疫中遇到困難的地區,一起共渡難關。因為山河無恙,人間皆安,就是每個人都要平安,一個都不能少,一地都不能落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