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失的川味名品,四川特産“天府花生”

天府花生有兩層含義,一指油料作物,二指休閑零食。它是上世紀四川盆地種植面積最大的花生品種,也是生産量最大、銷售面最廣、知名度最高的川味零食之一,光廠家就設有德陽、資陽、江津、宜賓四處,這些地區都将天府花生視作當地特産而引以為榮。

四川是我國傳統花生大省,自清民以來一直與魯、豫、冀、粵等省位居種植前列,盆地南北有江河流經的丘陵地帶是主産區,北有綿陽、德陽、南充,南有内江、宜賓、自貢、永川等地,其中羅江雞窩、金堂深窩子、南充扯蔸子等地方良種及從山東引進的伏花生,是早年川地主要花生品種。

消失的川味名品,四川特産“天府花生”

曾經的天府花生

1961年,南充地區農科所進階農藝師張賢文等人,從羅江雞窩中采取單株混合選擇法育成“南充混選一号”,集合了川地花生的優良品性,具有鷹嘴瘦身、脈紋深晰、龍骨凸起、果喙明顯、兩節雙籽等主要特征,是加工花生食品的重要原料,這些特點也成為後來天府花生的顯著外形标簽。

兩年後,農科所又以南充混選一号為父本,以山東伏花生為母本,育成“天府3号”花生,因品質優良,出産量高,漸成四川主推良種,同時推廣至全國十多個省份。爾後農科所再接再厲,先後育成天府5号、7号、9号、10号…等數十個品種,滿足不同種植環境和生産需要,統稱天府花生系列品種。

四川的花生食品加工制作由來已久,油炸花生、鹽煮花生、五香花生、花生糖、花生糕、花生酥等品皆有幾十上百年曆史,羅江、江津、宜賓等地的鹽脆花生亦久負盛名。1960年以後,為創收外彙建設經濟,四川土産鹽脆花生也登上了外貿舞台。

1961年,羅江供銷社開始結合當地傳統工藝試制外銷鹽脆花生,将樣品送到湖北口岸公司由客商品鑒,同期運抵的還有江津縣外貿站生産的鹽脆花生,在獲得港商認可後于次年由香港聯友公司帶到香港試銷并一炮打響。

消失的川味名品,四川特産“天府花生”

進階農藝師張賢文

當時的香港市場,泰國萬裡望花生占統治地位,四川鹽脆花生外形美觀、外殼精潔,有鹹、鮮、香、脆的獨特風味,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加上聯友公司的大肆宣傳,利用各種媒體和展會廣而告之,銷量逐年攀升,在經過和萬裡望長達數年的激烈競争後,終于在香港站穩腳跟,與泰國花生分庭抗禮。

1967年,為友善對外宣傳,四川鹽脆花生更名天府花生,羅江、江津兩地建起了外貿花生加工廠,添置裝置、增加人員、規範工藝、提高産量。進入七十年代,四川在德陽、江津、三台、資陽、宜賓等地建立近十萬畝外貿花生生産基地,為天府花生提供原料果,天府5号即為專供外銷的品種。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省裡決定增設天府花生加工網點,并正式注冊“長江大橋”牌、“天府”牌商标。1972年,資陽糖果廠派人去江津花生廠學習技術,77年5月花生工廠中的房間從糖果廠獨立出來,成立資陽外貿食品廠。稍後宜賓縣花生廠投産,該廠亦有叙府花生等品。至此,天府花生四大廠全部成立。為友善管理,實行統一編号,德陽一号,資陽二号,江津三号,宜賓四号。

消失的川味名品,四川特産“天府花生”

南充地區農科所

早年的天府花生有一套成熟的生産流程和嚴格的生産标準,曆經精選、浸泡、淘洗、鹽煮、烘烤、成品精選、包裝等工序方出成品。

先從原料果中選出顆粒飽滿,大小均勻的鷹嘴瘦身果,超過兩節的不要,隻有一節的、破殼的、黑殼的、畸形的統統不要,留下的都是兩節的正品花生。選出的花生用清水浸泡一晝夜,以搖動時聽不到響聲,指甲在内衣上輕輕滑動就能脫衣為準。續用清水反複淘洗數次,再用3%的鹽水煮約十分鐘至九成熟(期間可加少許豆漿),此時花生果仁略帶鹹味,泡在鹽水中微微泛黃且發亮,果仁心有少許白色。

起鍋後裝入籮筐放置四個小時,然後上炕分三階段烘焙:第一階段頭火,用大火脫水,緻使剝開花生後擠壓花生仁不見水分為度;第二階段中火,繼續脫水的同時,達到脫衣微脆的效果;第三階段尾火,以小火收尾,使花生香脆,成品須能脫衣散瓣,果仁心略黃,口感酥脆、化渣。

焙制約需三天,全程要适時翻動。烘好的花生再次進入篩選,必須是外殼完整潔白、無破口、無黴變、無雜質、無焦糊的優秀者才能進入包裝線,進而成為正品天府花生。

消失的川味名品,四川特産“天府花生”

早年的天府花生

1982年,馬來西亞仁盛行公司将在香港風靡的天府花生引進南洋市場,迅速暢銷泰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後又出口至日本、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歐洲各國,先後榮獲出口商品優質榮譽書、各級優質産品稱号。

在保障外銷的同時,天府花生也在國内市場風生水起,尤其是在茶館遍地、酒食滿街的四川大學營,“天府花生,越剝越開心”的廣告語深入人心,成為最行銷的伴茶、佐酒零食,逢年過節,閑暇聚會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成為衆多老四川人記憶猶新的往年美味。

九十年代後期,幾家天府花生廠因各種原因要麼停産、要麼改頭換面,如江津天府花生改名為嘉陵花生,資陽天府花生則改為龍府花生,勉強存留下來的天府花生受原料供應、生産把控、市場營銷等環節影響,品質和銷量波動反複,正品天府花生最終淡出視野。

消失的川味名品,四川特産“天府花生”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僅供示意

轉載請注明今日頭條:川味文化

#吃在中國# #美食測評團#

#吃在四川# #專業作者在頭條#

#10月吃什麼#

【關注“川味文化”】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