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文物有話說#柴墟儲文懿公。正德癸酉。以吏部侍郎終于南都。子灏扶柩歸海陵之第。丙子塗甃。攢于墓舍。丁醜十月。啟而葬諸制域。發現棺上。變生黝黑如鐵。成繪畫文。具畫家鱗皴烘染之法。前則奇石枯松。旁出二筱。莖葉鹹翛。左則梅株夭嬌。梢綴數花。其杪右如左而樹差短。全無花。古雅蕭散。非俗工所能為。後有文隐隐未就。籲。亦異甚矣哉。殆有鬼神為之其間者。家人驚愕。走聞大夫。馳駕來視。削而究之。深入木理。于是四境喧詫。觀者填溢。莫不駭歎。以為神異。灏乃拂楮于上。模其大都。藏于家廟。

明武宗正德七年,儲巏到任南京戶部左侍郎,他已經積勞成疾多年,仍然為愈來愈嚴重的糧儲支耗日夜籌劃,鞠躬盡瘁;次年,儲巏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他已經病魔纏身多時,仍然挂念戶部左侍郎任内的事務,死而後已,隻是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

明世宗嘉靖皇帝賜儲巏谥号文懿、祭葬,追贈禮部尚書,敕建儲文懿祠、儲文懿公解元坊、儲文懿公會元坊。家鄉百姓為之建築的兩座牌坊,一南一北,跨海陵路而立,時人稱這段百十來米的路道為二進制坡子。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大明正德柴墟儲公

<h1 class="pgc-h-center-line">才子儲巏</h1>

儲巏生于天順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字靜夫,号柴墟,明直隸泰州人。他五歲讀書過目不忘,九歲能寫詩作文;十六歲考中秀才,時任主考官、監察禦史婁謙預言儲巏他日必魁天下。

明朝自洪武三年開始科考,分為四級,即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縣州級考試叫院試,每年一次,考試者統稱為童生。童生不都是小孩子,也有七老八十的,在這級考試中合格的人就是秀才。古代學子,寒窗苦讀,大多都是為了奮志科名,但考秀才并不容易,像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陳士成,人都老了,還是童生,因為院試成績有六等,隻有在這級考試中考到高等的方能舉到秀才的稱謂,而考到一等或二等的方能有資格去參加鄉試。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省級考試叫鄉試,每三年一次,在這級考試中過關的人就是舉人。成化十九年,儲巏考得第一,稱為解元;次年二月進行會試,也就是國家級考試,朝廷在全國範圍内挑選了大約三百人,儲巏又考得第一,稱為會元。

此時,儲巏隻是一個貢生,要想進士,還得在兩個月後再過一關,那就是殿試。儲巏殿試成績,獲二甲第一,賜進士出身,時稱金殿傳胪,授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

在泰州曆史上,鄉會兩試、皆得第一,又殿試得二甲第一者,儲巏一人也。弘治七年,儲巏調任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弘治十年,儲巏曆任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都察院左佥都禦史總督南京糧儲、戶部右侍郎、戶部左侍郎總督北京糧儲等職。正德七年,儲巏到任南京戶部左侍郎;正德八年,儲巏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官至三品。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石像生,是古代帝王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是皇權儀衛的縮影,開始于秦漢時期,此後曆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隻是數量和取象不盡相同而已。

<h1 class="pgc-h-center-line">古寺勤學</h1>

儲巏考上秀才,隻是一個摘掉童生帽子的讀書人,稱為進學,通名生員,為了提高自己的學問和修養,他決定外出遊學。聽說離泰州城不遠的柴墟古鎮,有個壽勝寺,寺裡藏有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方面的書,到那裡去潛心學習,既可學到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還不違父母在世、不出遠門的古訓。

壽勝寺的方丈,德高望重,學養深厚,儲巏從泰州步行趕來,向方丈講明想借宿讀書的用意,方丈早就聽說過小儲巏有神童的美譽,又見他謙恭好學,體貌清赢,若不勝衣,淳行清修,介然自守,交談幾句,更見他談吐不俗,胸有大志,認定他将來必成大器,便同意留下,并給他安排好了讀書和食宿的地方。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壽勝寺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年,高僧心融費時十載,嶽飛書寫壽勝寺牌。古刹初留宿、平生漫好奇,貝經翻舊葉、祗樹倚高枝,儲巏信步來到了寺前的嶽忠武王祠,從勤學苦練、嶽母刺字的勤與孝,到收複建康、還我河山的勇與智,再從聯結河朔、郾城大捷的氣與魄,到被迫班師、風波冤獄的忠與節,凝神細思,逡巡英雄盡忠報國的一生,都濃縮在這八幅壁畫之中,直面忠烈,深深地鞠了一躬;儲巏走出祠堂,又見門外長跪的秦桧夫婦,不禁啐了一口。月伴枯禅坐,秋欺病客肢;清光不相負,此地一題詩。

儲巏在這裡,除了誦讀詩書、閱書不倦,還經常與寺中長老切磋學問,探究曆史,歎千古、興亡成敗,滿乾坤、遺恨有誰知?方丈甚是高興:你已讀懂柴墟真意,我送你一個歎号吧,就叫柴墟。儲巏道謝,奮筆疾書精忠報國。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明朝規定,二品官員以上墓葬準置石望柱、石人、石虎、石羊、石馬各一對,三品官員減去石人一對。

<h1 class="pgc-h-center-line">家國情懷</h1>

儲巏在壽勝寺讀書期間,時常回家探望父母,那個時候往返兩地雖坐船最為便捷,但儲巏有時會約上幾個小夥伴一起步行到柴墟,去嶽忠武王祠祭拜嶽飛像,面對牆壁上刻寫的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他們立下誓言,當以嶽飛為楷模,發憤求學、盡忠報國,解民倒懸、在所不辭,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吾将上下求索,隻為社稷蒼生。

臨流聊寄傲,信步到花村;蠟屐驚眠犬,田家多閉門。款茶談稼穑,按筇數寒溫;不覺垂楊外,煙沉日已昏。儲巏在柴墟讀書的時候,他不隻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而是胸懷國家大事,經常走訪周邊農村、了解民間疾苦。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儲巏高中進士後,殿試讀卷官、吏部尚書尹旻很是看重他的才華,想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他懇請就近泰州任職、便于養親。

儲巏做官,周遊兩京,正案博學,廉潔自律,為人正直忠孝,工詩文。貝阙何須泛海求,清光今夕覺遲留;十年京國鄉園思,幾處關山鼓角愁。對影莫辭花下酒,乘流疑是雪溪舟;素娥應笑詩人老,不為蒼生也白頭。

認為自己才疏學淺的儲巏,因為有過一段曾在柴墟求學的經曆,就采納了方丈的建議,以才疏學淺的諧音柴墟,作為自己的号,人稱柴墟先生,著有《柴墟文集》《皇明政要》《奏疏》《駉野集》等。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泰州目前發現最高規格的石像生,是明朝儲巏墓前的,有石人,顯示出墓主人的身份等級地位。

<h1 class="pgc-h-center-line">刲股救母</h1>

成化十五年,儲巏的母親生病,祠藥不愈,為了能夠挽救母親的生命,根據唐代中藥學家陳藏器自是民間以父母疾、多刲股肉而進的傳序,他毫不猶豫,親自操刀割下了大腿上的一塊肉,又親自熬湯喂給母親喝,延數旬卒。儲巏仰天悲泣,痛哭不止;家貧無資,極力别營墓域,唯依孝制乃已。

泰州有沖喜的喪俗,宗戚強要儲巏先娶妻,把婚事辦了再報喪,他放棄科考,每日伏哭冢上,每夜則苦誦讀,為母親守孝了三年,結婚時已經二十六歲。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複我,出入腹我。生不能随母去,死後要葬在母親身邊,永遠陪侍。蒼天如若見情,伴來亡靈共餐;人壽終究有數,不孝後悔莫及。

正德元年,儲巏擔任太仆寺卿,掌管宮廷車馬及全國馬政,聞悉泰州鹽稅較高,每年又需要上繳八百馬匹的抵算馬稅,因為泰州不适宜養馬,隻能寄養,表馬必良、寄養馬必能用,否則就要賠,請求皇帝減免泰州馬稅,安心生産食鹽;散稅免征,民稍無所苦矣。他擔任戶部右侍郎,尋轉左,督倉場,所到之處,積久的弊端,盡數釐了正。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公元一九五三年,泰州市興建泰山公園,将出土的儲巏墓前兩個石人、兩個石馬、一個石羊、一個石虎、兩個碑座,移至公園内。

<h1 class="pgc-h-center-line">曆史遺存</h1>

正德八年七月十一日,儲巏終因積勞成疾,病魔纏身,倒在了南京吏部的任所,年僅五十有七,兒子儲灏将他運回了老家,歸葬在泰州西郊(今泰州九龍橋東、九裡溝北邊的唐樓莊)。

嘉靖二年,明世宗賜儲巏谥号文懿、祭葬,追贈禮部尚書。儲灏啟而祭葬,準備增加石人一對、禦葬碑,改換文懿碑,發現塗了紅漆的棺材,已經變得黝黑如鐵,竟然還生成了天然的各種各樣的圖案,好奇之餘,極為震驚,以為是父親在天之靈的保佑,便拿來紙墨,将棺材上的圖案全部拓印,裝裱成畫,藏在自家廟中,這是武英殿大學士朱國桢的撰述。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發現儲巏靈柩有異兆,東橋先生顧璘诠釋為靈所征也,非異也。嘉靖皇帝賜儲巏谥文懿時,已追贈禮部尚書,揮弓探赜認為儲巏享受二品官員的葬制,儲灏啟而祭葬,發現金絲楠木打造成的棺郭,因有植物細胞壁纖維折射效果,才有各種各樣的細膩人物山水的自然現象,符合楠木的紋理特征。

儲巏墓前,建有神道,神道兩側設定石望柱、石馬、石羊、石虎、石人各一對;整個墓園,包括其父儲信夫妻、弟儲嵃夫妻的合葬墓,遍植儀樹,南北長百一十丈,南寬十丈,北寬四十九丈,占地五畝四分。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每一件遺物背後都藏着故事,每一處遺迹深處都有話要說;文物是見證曆史的活化石,是傳統文化的活教材,可以讓我們知往鑒今,與古人對話。

<h1 class="pgc-h-center-line">流言碎語</h1>

儲巏生而穎異,年少輕狂。一位學官到泰州來考察教育情況和學生水準,當他看見儲巏自以為是的樣子,就出了一則早已準備好的上聯“賭錢吃酒養婆娘、三者備矣”,目的是讓儲巏做人不要輕浮狂妄,做事要深思熟慮。“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貫之”,儲巏不僅對仗工整,平仄合律,還運用了孔夫子的名言吾道一以貫之,意思是做人盡量寬恕包容,做事需要盡心盡力。

精心編撰科舉考試标準的朱熹說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當年妙聯赢石建高橋、垂髫傲然的儲巏,如今受到了學官大人的匿怪,特作對聯以自勉之:青菜蘿蔔粯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有一年,一位文官到泰州來擔任主考官,他閑暇時逢人總是把一則上聯“二舟相争、橹速不如帆快”挂在嘴邊,說沒有人能夠對出完美的下聯,泰州這裡人傑地靈,不妨對對。儲巏已持重、沉穩不少,看實在沒人作對,就将下聯“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箫和”寫在紙上,讓人送去了。此對對子中,可有伏筆?

儲巏曾經在溱湖壽聖寺讀過書,他登臨水雲樓,憑欄小憩,一眼望三湖,看那湖南湖西湖北口,帆影離迷,水凫嬉戲,鵲鳥振羽,白鹭翔飛,好一派景緻。有人引用“一眼望三湖、湖南湖西湖北口”作為上聯來對,可是出對易,對對難,非有夙慧者不能。你天資聰穎,知識淵博,對對子對得妙,不妨對對。

儲巏官至三品,卻遺憾國恩未報身先老、親養未終人先離才子儲巏古寺勤學家國情懷刲股救母曆史遺存流言碎語

參考文獻:《泰州志》《息園存稿》《明史》《湧幢獨幕喜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