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文物有话说#柴墟储文懿公。正德癸酉。以吏部侍郎终于南都。子灏扶柩归海陵之第。丙子涂甃。攒于墓舍。丁丑十月。启而葬诸制域。发现棺上。变生黝黑如铁。成绘画文。具画家鳞皴烘染之法。前则奇石枯松。旁出二筱。茎叶咸翛。左则梅株夭娇。梢缀数花。其杪右如左而树差短。全无花。古雅萧散。非俗工所能为。后有文隐隐未就。吁。亦异甚矣哉。殆有鬼神为之其间者。家人惊愕。走闻大夫。驰驾来视。削而究之。深入木理。于是四境喧诧。观者填溢。莫不骇叹。以为神异。灏乃拂楮于上。模其大都。藏于家庙。

明武宗正德七年,储巏到任南京户部左侍郎,他已经积劳成疾多年,仍然为愈来愈严重的粮储支耗日夜筹划,鞠躬尽瘁;次年,储巏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他已经病魔缠身多时,仍然挂念户部左侍郎任内的事务,死而后已,只是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

明世宗嘉靖皇帝赐储巏谥号文懿、祭葬,追赠礼部尚书,敕建储文懿祠、储文懿公解元坊、储文懿公会元坊。家乡百姓为之建筑的两座牌坊,一南一北,跨海陵路而立,时人称这段百十来米的路道为二元坡子。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大明正德柴墟储公

<h1 class="pgc-h-center-line">才子储巏</h1>

储巏生于天顺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字静夫,号柴墟,明直隶泰州人。他五岁读书过目不忘,九岁能写诗作文;十六岁考中秀才,时任主考官、监察御史娄谦预言储巏他日必魁天下。

明朝自洪武三年开始科考,分为四级,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县州级考试叫院试,每年一次,考试者统称为童生。童生不都是小孩子,也有七老八十的,在这级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秀才。古代学子,寒窗苦读,大多都是为了奋志科名,但考秀才并不容易,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陈士成,人都老了,还是童生,因为院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级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方能举到秀才的称谓,而考到一等或二等的方能有资格去参加乡试。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省级考试叫乡试,每三年一次,在这级考试中过关的人就是举人。成化十九年,储巏考得第一,称为解元;次年二月进行会试,也就是国家级考试,朝廷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大约三百人,储巏又考得第一,称为会元。

此时,储巏只是一个贡生,要想进士,还得在两个月后再过一关,那就是殿试。储巏殿试成绩,获二甲第一,赐进士出身,时称金殿传胪,授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

在泰州历史上,乡会两试、皆得第一,又殿试得二甲第一者,储巏一人也。弘治七年,储巏调任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弘治十年,储巏历任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总督北京粮储等职。正德七年,储巏到任南京户部左侍郎;正德八年,储巏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官至三品。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石像生,是古代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是皇权仪卫的缩影,开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象不尽相同而已。

<h1 class="pgc-h-center-line">古寺勤学</h1>

储巏考上秀才,只是一个摘掉童生帽子的读书人,称为进学,通名生员,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他决定外出游学。听说离泰州城不远的柴墟古镇,有个寿胜寺,寺里藏有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方面的书,到那里去潜心学习,既可学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还不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的古训。

寿胜寺的方丈,德高望重,学养深厚,储巏从泰州步行赶来,向方丈讲明想借宿读书的用意,方丈早就听说过小储巏有神童的美誉,又见他谦恭好学,体貌清赢,若不胜衣,淳行清修,介然自守,交谈几句,更见他谈吐不俗,胸有大志,认定他将来必成大器,便同意留下,并给他安排好了读书和食宿的地方。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寿胜寺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年,高僧心融费时十载,岳飞书写寿胜寺牌。古刹初留宿、平生漫好奇,贝经翻旧叶、祗树倚高枝,储巏信步来到了寺前的岳忠武王祠,从勤学苦练、岳母刺字的勤与孝,到收复建康、还我河山的勇与智,再从联结河朔、郾城大捷的气与魄,到被迫班师、风波冤狱的忠与节,凝神细思,逡巡英雄尽忠报国的一生,都浓缩在这八幅壁画之中,直面忠烈,深深地鞠了一躬;储巏走出祠堂,又见门外长跪的秦桧夫妇,不禁啐了一口。月伴枯禅坐,秋欺病客肢;清光不相负,此地一题诗。

储巏在这里,除了诵读诗书、阅书不倦,还经常与寺中长老切磋学问,探究历史,叹千古、兴亡成败,满乾坤、遗恨有谁知?方丈甚是高兴:你已读懂柴墟真意,我送你一个叹号吧,就叫柴墟。储巏道谢,奋笔疾书精忠报国。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明朝规定,二品官员以上墓葬准置石望柱、石人、石虎、石羊、石马各一对,三品官员减去石人一对。

<h1 class="pgc-h-center-line">家国情怀</h1>

储巏在寿胜寺读书期间,时常回家探望父母,那个时候往返两地虽坐船最为便捷,但储巏有时会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步行到柴墟,去岳忠武王祠祭拜岳飞像,面对墙壁上刻写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他们立下誓言,当以岳飞为楷模,发愤求学、尽忠报国,解民倒悬、在所不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吾将上下求索,只为社稷苍生。

临流聊寄傲,信步到花村;蜡屐惊眠犬,田家多闭门。款茶谈稼穑,按筇数寒温;不觉垂杨外,烟沉日已昏。储巏在柴墟读书的时候,他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胸怀国家大事,经常走访周边农村、了解民间疾苦。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储巏高中进士后,殿试读卷官、吏部尚书尹旻很是看重他的才华,想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他恳请就近泰州任职、便于养亲。

储巏做官,遍历两京,正案博学,廉洁自律,为人正直忠孝,工诗文。贝阙何须泛海求,清光今夕觉迟留;十年京国乡园思,几处关山鼓角愁。对影莫辞花下酒,乘流疑是雪溪舟;素娥应笑诗人老,不为苍生也白头。

认为自己才疏学浅的储巏,因为有过一段曾在柴墟求学的经历,就采纳了方丈的建议,以才疏学浅的谐音柴墟,作为自己的号,人称柴墟先生,著有《柴墟文集》《皇明政要》《奏疏》《駉野集》等。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泰州目前发现最高规格的石像生,是明朝储巏墓前的,有石人,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地位。

<h1 class="pgc-h-center-line">刲股救母</h1>

成化十五年,储巏的母亲生病,祠药不愈,为了能够挽救母亲的生命,根据唐代中药学家陈藏器自是民间以父母疾、多刲股肉而进的传序,他毫不犹豫,亲自操刀割下了大腿上的一块肉,又亲自熬汤喂给母亲喝,延数旬卒。储巏仰天悲泣,痛哭不止;家贫无资,极力别营墓域,唯依孝制乃已。

泰州有冲喜的丧俗,宗戚强要储巏先娶妻,把婚事办了再报丧,他放弃科考,每日伏哭冢上,每夜则苦诵读,为母亲守孝了三年,结婚时已经二十六岁。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生不能随母去,死后要葬在母亲身边,永远陪侍。苍天如若见情,伴来亡灵共餐;人寿终究有数,不孝后悔莫及。

正德元年,储巏担任太仆寺卿,掌管宫廷车马及全国马政,闻悉泰州盐税较高,每年又需要上缴八百马匹的抵算马税,因为泰州不适宜养马,只能寄养,表马必良、寄养马必能用,否则就要赔,请求皇帝减免泰州马税,安心生产食盐;散税免征,民稍无所苦矣。他担任户部右侍郎,寻转左,督仓场,所到之处,积久的弊端,尽数釐了正。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公元一九五三年,泰州市兴建泰山公园,将出土的储巏墓前两个石人、两个石马、一个石羊、一个石虎、两个碑座,移至公园内。

<h1 class="pgc-h-center-line">历史遗存</h1>

正德八年七月十一日,储巏终因积劳成疾,病魔缠身,倒在了南京吏部的任所,年仅五十有七,儿子储灏将他运回了老家,归葬在泰州西郊(今泰州九龙桥东、九里沟北边的唐楼庄)。

嘉靖二年,明世宗赐储巏谥号文懿、祭葬,追赠礼部尚书。储灏启而祭葬,准备增加石人一对、御葬碑,改换文懿碑,发现涂了红漆的棺材,已经变得黝黑如铁,竟然还生成了天然的各种各样的图案,好奇之余,极为震惊,以为是父亲在天之灵的保佑,便拿来纸墨,将棺材上的图案全部拓印,装裱成画,藏在自家庙中,这是武英殿大学士朱国桢的撰述。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发现储巏灵柩有异兆,东桥先生顾璘诠释为灵所征也,非异也。嘉靖皇帝赐储巏谥文懿时,已追赠礼部尚书,挥弓探赜认为储巏享受二品官员的葬制,储灏启而祭葬,发现金丝楠木打造成的棺郭,因有植物细胞壁纤维折射效果,才有各种各样的细腻人物山水的自然现象,符合楠木的纹理特征。

储巏墓前,建有神道,神道两侧设置石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人各一对;整个墓园,包括其父储信夫妻、弟储嵃夫妻的合葬墓,遍植仪树,南北长百一十丈,南宽十丈,北宽四十九丈,占地五亩四分。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每一件遗物背后都藏着故事,每一处遗迹深处都有话要说;文物是见证历史的活化石,是传统文化的活教材,可以让我们知往鉴今,与古人对话。

<h1 class="pgc-h-center-line">流言碎语</h1>

储巏生而颖异,年少轻狂。一位学官到泰州来考察教育情况和学生水平,当他看见储巏自以为是的样子,就出了一则早已准备好的上联“赌钱吃酒养婆娘、三者备矣”,目的是让储巏做人不要轻浮狂妄,做事要深思熟虑。“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储巏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律,还运用了孔夫子的名言吾道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尽量宽恕包容,做事需要尽心尽力。

精心编撰科举考试标准的朱熹说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年妙联赢石建高桥、垂髫傲然的储巏,如今受到了学官大人的匿怪,特作对联以自勉之:青菜萝卜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有一年,一位文官到泰州来担任主考官,他闲暇时逢人总是把一则上联“二舟相争、橹速不如帆快”挂在嘴边,说没有人能够对出完美的下联,泰州这里人杰地灵,不妨对对。储巏已持重、沉稳不少,看实在没人作对,就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写在纸上,让人送去了。此对对子中,可有伏笔?

储巏曾经在溱湖寿圣寺读过书,他登临水云楼,凭栏小憩,一眼望三湖,看那湖南湖西湖北口,帆影离迷,水凫嬉戏,鹊鸟振羽,白鹭翔飞,好一派景致。有人引用“一眼望三湖、湖南湖西湖北口”作为上联来对,可是出对易,对对难,非有夙慧者不能。你天资聪颖,知识渊博,对对子对得妙,不妨对对。

储巏官至三品,却遗憾国恩未报身先老、亲养未终人先离才子储巏古寺勤学家国情怀刲股救母历史遗存流言碎语

参考文献:《泰州志》《息园存稿》《明史》《涌幢小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