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人物:張裔

作者:永遠的古老

張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曾研讀《春秋公羊傳》,博覽《史記》、《漢書》。汝南人許靖到蜀地,說張裔辦事勤勉,與中原鐘繇是同類人。劉璋為益州牧時,張裔被推舉為孝廉,任魚複縣長。後回益州府代理從事,兼任帳下司馬。張飛從荊州由墊江進入蜀地,劉璋讓張裔一隊人馬,在德陽縣陌下鎮抵禦張飛,戰敗後回到成都。他又為劉璋出使去見劉備,劉備答應禮待劉璋,妥善安置他的臣民。張裔傳回,成都城門也就開了,劉璋投降。劉備命張裔為巴郡太守,後回成都任司金中郎将,督造農具、武器。此前,益州郡人殺了太守正昂,老資格首領雍闿又以德、信著稱于南方,于是派人四處聯絡,與尚遠在東方的孫權互相往來。劉備便任命張裔為益州太守,經往郡治所在。雍闿猶豫着不肯歸服,又假借鬼教名義傳出話來說:“張府君就像葫蘆做的壺,外表光潤裡面粗糙,不值得一殺,把他綁起來送給東吳。”就把張裔押送到東吳。

三國人物:張裔

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派鄧芝出使吳國,讓鄧芝談完主要事情後請求東吳放還張裔。張裔在吳國幾年,被流放隐居,孫權根本不知道這個人,是以,就答應鄧芝放還張裔。張裔臨走前,孫權召見他說:“蜀國卓氏的寡婦,競然和司馬相如私奔,貴國的風俗怎麼這樣?”張裔回答說:“我認為,卓氏的寡婦,仍然比朱買臣妻賢惠。”孫權又問他:“你回去後,必然要為蜀國效力,再也不會像農民那樣困守在小巷裡,你将用什麼來報答我呢?”張裔又回答說:“我負罪回國,命運由朝廷安排。如能僥幸保住腦袋,那麼,我五十八歲以前是父母給的生命,從今往後是大王您賞賜的生命。”孫權大笑,表示很器重張裔的才能。張裔一出孫權宮門,就十分後悔自己沒能裝傻,便迅速上船,加倍快行。果然孫權派人追他,這時,張裔已進入永安界幾十裡,追的人無法追上。

張裔回到成都,丞相諸葛亮任命他為參軍,處理丞相府公務,又兼任益州治中從事。諸葛亮北上進駐漢中,張裔以射聲校尉的身份兼任丞相留守府長史。他常稱贊諸葛亮說:“諸葛公頒獎不會漏掉遠處的人,執行懲罰不會袒護身邊的人,沒有功勞爵位得不到,雖有權勢刑罰免不掉,這就是不論賢愚都能夠盡心盡力的原因啊!”第二年,他北上漢中向諸葛亮請示事情,有幾百人前來送行,車輛擠滿道路,他給親近的人寫信,說:“近期就要上路,晝夜接待賓客,不得休息,人們尊敬的是丞相府長史這個職位而我又依附着這個官職,是以累得要死。”他就是這樣談吐诙諧,流暢靈活。年輕時與犍為郡楊恭關系很好,楊恭死得早,留下的孩子才幾歲,張裔就把楊恭的家眷接在自己家中,分屋居住,将楊恭的母親當做自己的母親一樣侍奉。楊恭的兒子長大後,他又為他們娶妻,購買田産,讓他們自立門戶。撫恤老友的親眷,救濟衰落的家族,十分講義氣。加任輔漢将軍,依舊兼任長史。建興八年去世。兒子張筆承位。曆任三個郡的郡守和監軍。張筆的弟弟張郁,任太子中庶子。

張裔(公元165~230年),蜀輔漢将軍、丞相長史。

三國人物:張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