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策為何不顧吳國太和諸将的反對,直接下令将于吉給殺了

作者:韶華傾夢

孫策,是吳郡富春人,為破虜将軍孫堅的長子,孫權的長兄。其年少成名,十幾歲時就在壽春結交名士。在漢代,都講究一個聲望名望,袁紹和曹操之是以在當時這麼有名,一方面除了自身的背景關系,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名士許劭在月旦評為他的點評。

孫策為何不顧吳國太和諸将的反對,直接下令将于吉給殺了

而像諸葛亮和龐統的卧龍鳳雛之名,也是有水鏡先生司馬徽,以及龐德公等人在背後的支援,才傳出了“卧龍鳳雛,得一者可安天下”等頗大的名聲。而孫策也一樣,他在壽春和名士結交,也是為了能夠壯大自己的名聲,去為自己博取更大的聲望。

最後,孫策也的确是成功地壯大了自己的名聲,周瑜就是因為慕孫策之名而前來投靠的。而在公元189年,江淮一帶的名士更是多有投靠他的。

《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又載,“堅初興義兵,策将母徙居舒,與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鹹向之。”

孫策為何不顧吳國太和諸将的反對,直接下令将于吉給殺了

公元191年,孫堅奉袁術之命去攻打劉表,後被劉表的部将黃祖所殺。當時年僅17歲的孫策,承擔起了“長兄如父”的重任,安葬了父親孫堅後,又帶着孫權等人投奔袁術。等到時機成熟後,從袁術那裡讨回來了父親孫堅的舊部,建功立業,為父報仇。

公元200年,孫策率軍奪取了豫章郡,打下了偌大的江東,成就了一番霸業。

而就是這麼一位從結交名士、養望、抓住機會,成就霸業的諸侯,為何在後來遇到了名氣很大的“老神仙”于吉時,卻不顧衆人的反對,執意要将他斬殺了呢?有了曹操斬殺名士邊讓而導緻兖州失守的前例,孫策難道就不怕殺掉于吉後會惹上大麻煩嗎?

其實,孫策也知道于吉的名聲之大,更知道斬殺于吉後令孫氏在江東的名聲有損。但是,孫策卻又不得不斬殺于吉的理由。

孫策為何不顧吳國太和諸将的反對,直接下令将于吉給殺了

于吉,是琅琊郡的道士,在正史上第一次出現時是在漢順帝時期,而到了漢獻帝時被孫策所殺。這時候的于吉,若真以這個時間段來看的話,那他的歲數已逾過百。而從當時漢代至三國的生産力水準,以及醫療水準來看,這是不太可能的。

此外,在漢順帝時,于吉的弟子宮崇曾帶神書《太平清領書》百七十卷來觐見,但最後卻被漢順帝斥為“巫觋雜語,妖妄不經”,并沒有得到重視。而其中的《太平清領書》,也就是後來張角所持有的《太平經》。

在漢獻帝時期,于吉隐居于吳郡、會稽山一帶,并制作符水來幫人治病,而且他所持有的也是太平經。

《江表傳》有載,“時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制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事之。”

孫策為何不顧吳國太和諸将的反對,直接下令将于吉給殺了

衆所周知,孫氏起家,在一定程度上和征讨黃巾有關。當時黃巾之亂時,孫堅起兵讨伐,也是以,孫氏和黃巾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立的。而且,當年黃巾之亂聲勢浩大,人數衆多,這一點孫策是很清楚的。

是以,當孫策的母親吳國太前來勸說孫策時,孫策就以于吉“妖言惑衆”一事來拒絕了。

《三國志·孫策傳》注引《江表傳》有言,母謂策曰:“于先生亦助軍作福,醫護将士,不可殺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衆心,遠使諸将不複相顧君臣之禮,盡委策下樓拜之,不可不除也。”

從公元195年到公元200年,孫策率軍攻略江東五年,才這麼辛苦地打下了偌大的基業。而于吉則是被孫策歸為黃巾之類,并且于吉在江東的影響力如此之大,能夠讓這麼多人追随,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危及到孫策的統治了。

孫策為何不顧吳國太和諸将的反對,直接下令将于吉給殺了

策曰:“公等皆讀書人,何不達理?昔交州刺史張津,聽信邪教,鼓瑟焚香,常以紅帕裹頭,自稱可助出軍之威,後竟為敵軍所殺。此等事甚無益,諸君自未悟耳。吾欲殺于吉,正思禁邪覺迷也。”

面對吳國太,以及衆多臣子的勸谏,孫策心中想要除掉于吉的念頭愈盛。而且,為了能夠服衆,孫策還以交州刺史張津來訴說。張津在交州時,對于道教的程度達到了無視聖賢的言訓,甚至還廢棄了當時漢朝所制定的律法。

在平時,張津頭裹紅色巾布,彈琴焚香,認為依照這些方法可以強化兵力。到了最後,卻被部将區景所殺。是以,無論是黃巾軍的浩大,還是張津的所作所為,都讓孫策覺得于吉就是威脅到他統治的一個重要因素。

除了威脅到孫策的統治外,還和孫策的性格有關。孫策年少成名,因為他武藝非凡,被時人稱之為“小霸王”,而孫策和霸王項羽的性格也較為相似,都是那種比較霸道,而且剛愎自用的人。

孫策為何不顧吳國太和諸将的反對,直接下令将于吉給殺了

《三國志》中,在孫策攻略江東,吳郡太守曾暗中投靠曹操,并寫了一封信,而在信中,則寫了他對孫策的看法,就是“孫策骁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诏不得不還,若放于外必作世患。”

而且,孫策不僅剛愎自用,容人的氣度也不大。

《三國志》注引《吳錄》有載,“孫将軍為人,惡勝己者,若每問,當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義,此必危殆。”

也就是說,孫策在有勇有謀的外表之下,還藏有一顆易于妒忌他人的心。當時,孫策正在吳郡城門樓上宴請袁紹派來的使者陳震,而他麾下的諸多将領也在宴會中。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于吉拄杖盛裝出行,百姓皆跟在他身後跪拜呼喊,隊伍排得很長。

孫策為何不顧吳國太和諸将的反對,直接下令将于吉給殺了

當于吉走到城門樓下時,宴會上的諸多将領和賓客們居然不顧孫策,直接起身下樓去跪拜。當孫策派人去打聽時,才發現四下的人都說于吉是仙人轉世,能用符水救人。而孫策站在上面往下一看時,居然看到了人山人海的場面。

孫策這位江東之主,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看到這頗有“時人皆知于吉,而不知孫策”的一幕,當然是讓他心生怒火。而且看着自己宴請的賓客都不顧自己,就直接往樓下跑,這豈不是在打他孫策的臉,說他孫策的名聲不如于吉嗎?

策怒曰:“我為不如于吉邪,而先趨務之?”

孫策為何不顧吳國太和諸将的反對,直接下令将于吉給殺了

是以,孫策便以蠱惑人心的罪名将于吉給抓了起來;而于吉也知道自己“氣數至此,恐不能逃”。最後,于吉便被孫策斬殺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