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1978年前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和馬路弄堂裡,經常能聽到收音機裡傳來這麼一段滬劇唱段:
從前有一個小姑娘, 她真想背背書包上學堂。 怎奈她三歲親爺死,家中無錢又無糧, 全靠一個老母親,幫助人家汰衣裳……
這段滬劇賦子闆,如說話一樣親切,娓娓訴說了一個目不識丁的女孩子在新社會成為人民師,進而“雞毛飛上天”的奇迹般經曆。很快,這段唱便風靡了整個上海,不少男女老少都會哼上一兩句。

丁是娥肖像(1923——1988)
其實,這是1958年滬劇《雞毛飛上天》女主角林佩芬所唱的選段《教育虎榮》。由于這段唱讓聽衆感受到久違的傳統滬劇韻味,因而引起了比當年還熱烈的反響。演唱者是被迫離開舞台達十年之久的著名滬劇演員丁是娥。随着唱段錄音的重播丁是娥自然再次走進公衆視線,進而人們發現丁是娥的人生經曆竟然也與“這個小姑娘”非常相似,難怪她的唱得如此真切動人。
滬劇《雞毛飛上天》劇照
丁是娥原名潘詠華,丁是娥是她師從老師丁婉娥之後改的藝名。她是浙江吳興人,1923年出生在上海虹口虬江橋。父母都是收入微薄的缫絲廠勞工。在艱難困苦中長大的丁是娥常常連飯也吃不飽,更遑論上學讀書識字或有什麼玩具,唯一的樂趣就是看街頭流浪藝人的申曲演出。這使早慧的丁是娥增長了見識,也産生了學戲掙錢養家,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9歲那年母親去世後,在好心姑媽幫助下,她才擺脫了當童養媳的命運,實作了學唱申曲的願望。
然而學藝的道路同樣充滿艱辛,吃苦受累甚至責罵挨打是“家常便飯”。但丁是娥志向明确,咬着牙關,一步步學會了演戲。同時通過眼看耳聽,“一個字好比一粒珍珠樣、夢中也在背書本,拼命學習不輕放”,摘除了“文盲”的帽子。1936年師傅組建“婉社兒童申曲班”,她當仁不讓成為台柱,漸漸在同批小姑娘中冒了尖,獲得了“小小婉娥”之稱。
滬劇《蝴蝶夫人》劇照
學會了演戲,丁是娥就跟着戲班開始跑碼頭、唱茶館。一些地痞流氓常常在此戲耍藝人,初出茅廬的丁是娥受盡了屈辱和欺淩。常常面孔被台下飛來的銅闆砸得鼻青眼腫,直掉眼淚。但正是這種艱難的環境又促使丁是娥發奮用功,用自己的演技改變自己的命運。
1943年,命運終于在丁是娥輾轉四個劇團之後有了轉機。丁是娥在文濱劇團推出的《女單幫》中飾演一個跑單幫的“女漢子”,唱做俱佳,引起台下衆多女同胞的共鳴,丁是娥開始時來運轉,猶如雞毛飛上天,名聲大噪,成為上海滬劇舞台上的後起之秀。以後丁是娥又與解洪元自組中藝滬劇團,戲路寬廣,善于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成了婉轉優美、绮麗多姿的“丁派”唱腔。
文濱劇團演出廣告
滬劇《演員日記》劇照
但是丁是娥大放光彩還是在1949年之後,當時26歲具有強烈翻身感的她滿腔熱情擁抱新社會,全身心投入新戲演出。《羅漢錢》就是這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劇目。
滬劇《羅漢錢》劇照
丁是娥在劇中飾演主角小飛娥,她在這個角色上有許多新的創造。在走過一段“彎路”之後,丁是娥理清了人物性格發展脈絡,演來如行雲流水,順暢通達。幾段唱處理得更是細緻入微,感情色彩飽滿豐富,顯示了她在駕馭性格複雜多變的現代人物方面所取得了重要突破。
滬劇《金黛萊》劇照
《羅漢錢》赴京演出,丁是娥被授予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一等獎。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上司都觀看了這部戲,并給予高度肯定,原作者趙樹理更是贊不絕口。1956年該劇又被拍成電影,全國各地放映,丁是娥随滬劇《羅漢錢》電影在江浙滬一帶聲名遠揚,有口皆碑。
1959年滬劇界搞明星大會串,改編曹禺名劇《雷雨》,丁是娥飾演的繁漪一角又赢得“活繁漪”之稱,顯示了丁是娥把握複雜角色的非凡功力。
滬劇《雷雨》劇照
1960年,丁是娥又在《蘆蕩火種》中飾演阿慶嫂。在塑造這個雙重身份的藝術形象時,她抓住了人物的主心骨,不溫不火,不卑不亢,注重分寸,恰到好處。在“智鬥”等重場戲中,生動鮮活,細膩傳神,爐火純青,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此劇在美琪大戲院曾連演連滿五百多場,打破了當時上海戲曲舞台的演出記錄。人們稱這是她六十年表演生涯的高峰之作。後來現代平劇《沙家浜》中的阿慶嫂借鑒了丁是娥的不少創造成果。
滬劇《蘆蕩火種》說明書
滬劇《蘆蕩火種》劇照
1978年之後,滬劇舞台再顯繁榮。一曲“從前有個小姑娘”的唱段使觀衆恢複了對丁是娥的熱情和期望,丁是娥接連演出了《艱難的曆程》、《甲午海戰》、《野馬》、《被唾棄的人》等新老劇目,這時候的丁是娥聲譽如日中天,所到之處都是鮮花和掌聲。
但丁是娥這時候卻比以往顯得更冷靜了。這時,她擔任了滬劇院院長,主動提出為青年演員讓台,連B角都不擔任,為的是讓觀衆沒有比較,對青年演員産生信任,進而使青年演員盡快在滬劇舞台上冒尖,改變劇種青黃不接的現狀。
滬劇《被唾棄的人》劇照
她抓劇目,搞院建,有計劃、有目标地為青年演員的脫穎而出提供平台和通道。甚至親自上場主持“1984年滬劇青年演員新春演唱會”,1988年病重期間還在醫院病房内策劃“滬劇界中年演員聲屏大賽”…
丁是娥與茅善玉等青年演員
陳瑜、諸慧琴、沈惠中、馬莉莉、茅善玉、呂賢麗等都是在她的羽翼呵護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滬劇著名演員,丁是娥的“丁派”藝術使幾代滬劇女演員受惠至今,終身難忘。
丁是娥、馬莉莉、茅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