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軍大授銜時,所謂“山頭”也是軍銜高低和名額配置設定要考慮的因素之一,說白了就是評銜也要照顧到各“幫派”,平衡之間的關系。毛主席也多次說過:“中國革命有許多山頭,山頭主義是中國社會的産物,是中國革命特殊情形的産物,應該承認這個東西。壞的是山頭主義、宗派主義,而不是山頭。是以,要承認山頭,反對山頭主義。”

開國少将賀晉年
土地革命戰争時期,紅軍有好幾部分,包括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陝北紅軍,根據地也有好多塊,包括中央蘇區根據地、鄂豫皖根據地、湘鄂西根據地、閩浙贛根據地、陝北根據地等。評銜,也要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
這其中,陝北根據地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在幾大紅軍中,陝北紅軍的規模是最小的,但它最終接納了紅一、紅二和紅四方面軍,為勞師遠征、疲憊不堪的黨和紅軍提供了一個落腳點,這一點居功至偉。1935月10月,中央紅軍陝甘支隊翻越長征途中的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勝利抵達目的地——陝北,開創了人民軍隊日後的輝煌。沒有陝北這塊落腳點,黨和紅軍最終的命運會怎麼樣,還真難預料。是以,建國後的評銜,多少帶有點“論功行賞”排座次的意味。既然打下了江山,建立了新朝代,自然是要評軍銜的,當然,這也是适應現代化軍隊建設的需要,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對應,便于日後開展工作。
毛主席接見李壽軒中将
<h1 class="pgc-h-arrow-right">那麼,陝北紅軍有哪些代表人物,又評出哪幾位開國将軍呢?他們又都被授予什麼軍銜呢?</h1>
一是劉志丹。
劉志丹是陝北紅軍的領軍人物,也是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建立人之一。劉志丹是黃埔軍校四期畢業,跟林彪是同學。徐海東率領紅25軍轉戰到陝北時,與陝北紅26軍、紅27軍會師,部隊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劉志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劉志丹和徐海東積極擁護中央的上司,盡全力幫助中央紅軍。可惜的是,1936年4月,劉志丹在東征山西時犧牲,年僅33歲。劉志丹是中央軍委認定的36位軍事家之一,也是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劉志丹
二是謝子長。
謝子長是陝北紅軍的創始人之一,1931年擔任西北革命根據地總指揮,1935年當選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935年2月21日因傷情惡化而犧牲,年僅38歲。1939年,陝甘甯邊區政府決定将謝子長的遺骸遷移至他的家鄉安葬,并修建了烈士墓,墓碑上有毛主席的親筆題詞。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将謝子長的家鄉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以緬懷他的豐功偉績。
謝子長
三是高崗。
高崗是農民出身,畢業于西安中山軍事學校,1926年入黨,是陝甘紅軍和陝北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高崗在建國初期一帆風順,深居高位,當年他回京任計委主席,有“五馬進京,一馬當先”之說。1952年的計委,不屬于國務院管轄,是與國務院平級的機構。高崗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但樂極必反,人在得勢時莫得意,要謙虛低調,懂得進退取舍。高崗得意忘形,逐漸産生了“不一樣”的想法,以至于犯下大錯誤。授銜時,高崗已經自絕于人民了,是以他就談不上有沒有軍銜了。
高崗
四是賀晉年。
賀晉年1910年出生于安定縣賀家灣,他也是陝北紅軍的建立人之一。賀晉年1928年入黨,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紅軍時期,他先後擔任陝甘遊擊隊大隊長,總指揮部參謀長、總指揮,工農紅軍團長、師長、軍長,參加了陝北根據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圍剿鬥争,為迎接中央紅軍的到來做出了重要貢獻。
賀晉年将軍雕像
賀晉年在紅軍時期的最高職務是紅27軍軍長,當時政委是王平,參謀長是李壽軒,政治部主任是李志民。抗戰時期,賀晉年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一團團長兼三邊軍分區司令員,陝甘甯晉綏聯防軍警備三旅旅長。此階段,他積極組織部隊進行大生産運動,被評為邊區勞動英雄,毛主席親自為他發獎狀,上書:艱苦奮鬥,不屈不撓。
陝甘邊區根據地紀念館
解放戰争時期,賀晉年任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司令員,佳木斯衛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騎兵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副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48軍軍長,四野第15兵團副司令員,江西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贛西南軍區司令員。
客觀地講,賀晉年除了在抗戰時期的戰功稍弱外,在紅軍時期和解放戰争時期,他立下赫赫戰功,率部參加了很多決定性戰役,比如東野秋季進攻、冬季進攻,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在戰績上不輸于其他縱隊司令。除此之外,賀晉年還主持過剿匪工作,被譽為“剿匪能手”。
賀晉年
五是閻紅彥。
閻紅彥也是西北紅軍和陝甘根據地的建立人之一,他1925年入黨,1927年參加清澗起義,1932年出任陝甘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第五支隊支隊長,1936年出任紅軍沿河司令,主要負責封鎖黃河渡口,保障紅軍東征的順利進行。1936年3月出任第30軍軍長、政委,率部參加東征。抗戰時期,閻紅彥出任八路軍後方留守處警備三團團長,警備第一旅政委,率部駐紮于富縣、甘泉一帶,守衛陝甘甯邊區的南大門。
閻紅彥上将
解放戰争時期,閻紅彥又出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中隊副司令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了邯鄲戰役、定陶戰役、湯陰戰役、魯西南戰役,後率部挺進大别山。48年又參加鄭州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大西南戰役,閻紅彥将軍戎馬一生,勞苦功高。
<h1 class="pgc-h-arrow-right">綜上,陝北紅軍的五位代表人物,兩位在抗戰中犧牲,一位建國後犯重大錯誤而自絕于人民,剩下兩位就是賀晉年與閻紅彥。</h1>
然而奇怪的是,賀晉年的資曆與戰功跟閻紅彥旗鼓相當,甚至還要略勝一籌,但1955年授銜時,賀晉年隻被授予少将,而閻紅彥卻被授予上将。更耐人尋味的是,按當時的規定,閻紅彥已經轉到地方工作五年了,先後擔任四川省委副書記、副省長、書記,接着又調任雲南省委第一書記,本不該參與評銜,但毛主席卻表态說:“這次授銜,上将名單裡一定要有閻紅彥。”于是,閻紅彥在授銜前緊急出任成都軍區第二政委,最終被授予開國上将軍銜。
閻紅彥
當然,還有人說徐海東是陝北紅軍的代表,他被授予大将軍銜,是陝北紅軍中的大将代表,但徐海東并非是陝北紅軍的創始人,他在1935年初才從大别山長征到達的陝北,僅比中央紅軍早幾個月而已。真正的陝北紅軍的代表就是閻紅彥和賀晉年。1955年授銜之後,賀晉年長期擔任裝甲兵副司令員,與許光達将軍搭檔。
謝子長與劉志丹
再看當年的紅27軍,軍長就是賀晉年,而27軍政委王平被授予上将,參謀長李壽軒是中将,政治部主任李志民是中将,同是一個軍,軍長被評少将,政委卻是上将,政治部主任和參謀長都是中将,很顯然,賀晉年是被刻意地壓低了!公平的結果是:賀晉年為上将,王平應為中将,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評中将也算合理。
王平上将
這兒插一句,1953年軍隊評級時,賀晉年竟然被評為師級,對應的軍銜為大校,後來是賀老總看不下去了,親自過問,向上級組織反映情況,才改為少将。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賀晉年跟高崗走得很近,受高崗的影響。二是閻紅彥曾經于1935年赴莫斯科參加共産國際七大,共産國際為了恢複與中共的聯系,委派閻紅彥帶密碼本回國。為了完成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閻紅彥廢寝忘食,夜以繼日地背密碼本,在短時間内下苦功夫學習英文字母,然後将密碼死記在大腦裡。4月24日,閻紅彥喬裝打扮,從蘇聯啟程,一路吃盡千辛萬苦,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到達新疆後得知中央紅軍已經在陝北勝利會師,他又馬不停蹄地趕赴陝北,終于在瓦窯堡見到了黨中央、毛主席,然後憑記憶将密碼抄寫出來,恢複了黨與共産國際的聯系。毛主席緊緊握住閻紅彥的手,說:“感謝你千辛萬苦完成了共産國際交給你的大任務,你為革命立了一大功。”是以說,閻紅彥和徐海東,都是在特殊時期為中國革命立過大功的人,這樣一來,此消彼長,閻紅彥和賀晉年就來了個對調。實際上,閻紅彥是一個特例,全軍中僅有的幾個特例。
賀晉年将軍
而賀晉年評少将确實是低了,公正來說,中将較為适宜,上将也可,因為他本來就是副兵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