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的威力衆人皆知,是美國等國威懾其他國家的重要武器。就在前幾天,德國防長就揚言要對俄羅斯進行核威懾,引起了國際輿論的熱議。10月30日,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拜登政府正在制定新的核戰略指南《核态勢評估報告》,可能會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份報告還沒出爐,美國的盟友們就坐不住了,紛紛遊說拜登,希望他不要改變核武器方面的政策。

2019年4月1日,美國國防部公布了《核威懾政策》檔案,闡述了美國的核武器政策,依舊是以核威懾為主。當時,美國方面還讨論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危害性,并且表示要強化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擁有5000多枚核彈頭的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是全球局勢不穩定的一大重要因素。
拜登似乎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早在2020年競選期間,他就表示核武器的唯一目的應該是威懾或應對核戰略攻擊。在外界看來,拜登對于核武器使用的看法,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觀點十分相似。其實,早在2016年,奧巴馬政府2016年曾考慮采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是遭到了日本等盟友的強烈反對。現在,拜登政府打算在《核态勢評估報告》中寫入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政策。
在得知拜登政府可能調整核武器使用政策之後,美國的盟友們都開始遊說拜登,希望拜登不要改變政策,這些盟友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澳洲。美國的盟友們給出的理由是,這會“破壞針對俄羅斯和中國的長期威懾戰略”。一位歐洲官員則表示,這将是給中國和俄羅斯的一份巨大的“禮物”。還有批評者認為,這項政策就是在給俄羅斯和中國“壯膽”。
華盛頓新美國安全中心首席執行官理查德·方丹表示,現在不是美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時候,他聲稱自奧巴馬政府以來,來自俄羅斯、中國的“威脅”不斷增加。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詹姆斯·裡施則認為,拜登如果調整核武器使用政策,就是對盟友的背叛,同時也會刺激日本、南韓等國發展核武器,引發地區軍備競賽。
包括美國盟友在内的衆多人士,都反對拜登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理由看起來冠冕堂皇,實質上則是為了一己私利,并且會導緻全球局勢更加不穩定。就在前不久,德國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竟然公然表示,要對俄羅斯進行核威懾,稱北約應将核武器視為對抗俄羅斯的終極手段,而這也是北約威懾力的重要一部分。
卡倫鮑爾能夠說出這番話,并非因為德國自身的軍事實力強大,而是背靠着北約,而北約的核心又是美國。相關資料顯示,美國擁有5000多枚核彈頭,與俄羅斯的核武庫不相上下。如果美國不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會對俄羅斯産生不小的威懾。但是看問題需要全面一點,俄羅斯的核彈頭比美國還要多,一旦動起手來,北約能夠擋得住嗎?
是以,在回應卡倫鮑爾的挑釁時,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就表示,德國方面應該是最清楚的,在俄羅斯西部邊境處部署軍事力量,将會導緻什麼樣的後果。紹伊古還告誡卡倫鮑爾,應該回家問問她爺爺,會知道對俄羅斯開戰的後果。唯恐天下不亂的是西方國家,卻總喜歡把責任推給其他國家,現在就看拜登能否頂住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