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周瑜是個怎樣的人?

作者:Mo曆史

一直以來人們讨論三國,提到周瑜的故事,便是“三氣周瑜”,第一句話,不是說周瑜最後被諸葛孔明氣死,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确,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周瑜就是一個心胸狹隘最後被氣到吐血的一個人物形象。

這不但冤枉了周瑜,也冤枉了諸葛亮。

人們對周公瑾的印象,往往停留在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而羅貫中畢竟是親劉派,《三國演義》也畢竟是演義風的小說,英魂索命、一騎當千什麼的無奇不有。自然不能以裡面的描述來評判其中的曆史人物。

抛開《三國演義》不談,周瑜赤壁之戰時已身為吳軍統帥手握重權,而諸葛亮隻是劉備身邊的一個說客,連劉備見周瑜都需要預約,諸葛亮想直面周瑜幾乎是沒有機會的。二人完全沒有争鋒相對的可能。曆史上諸葛亮未曾氣過周瑜,就算氣過,也根本氣不死。史書中對他有一句評價便是“性度恢廊”,意思便是性格開朗,氣度寬宏。同時代的人對他氣量這方面的評價也很高。劉備說他“氣量頗大”,蔣幹說他“雅量高緻”。

周瑜的雄姿英發,在那個時代也是家喻戶曉。當時的江東百姓稱周瑜為周郎,同齡的孫策被稱為孫郎。郎,意思就是英俊的青年男子,史料中也提到他“長壯有姿貌”。穿得了青衣白袍,披得上寒銀鐵甲。

周瑜二十四歲時被孫策任命為建威中郎将,與同齡的讨逆将軍一起,建功立業,馳騁沙場。助小霸王孫策橫掃江東六郡的是周瑜,為日後孫權的東吳政權奠定基礎的也是周瑜。周瑜之于東吳,如同張遼、司馬懿之于北魏,如諸葛亮、趙雲之于西蜀。

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出生官宦世家,内外兼修,不但英俊倜傥,滿腹經綸,他在藝術方面也同樣深有造詣。史書記載,周瑜對音樂十分精通,即使酒過三巡,在經過人家聽到他他彈奏的琴音出了一點差錯,也會十分準确地指出,是以就有了唐代詩人李端的“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對周瑜來說,撫琴如同帶兵打仗,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差錯。

還鎮軍心,再輔吳主

周瑜二十六歲那一年,正在巴丘任職,突然得到消息,與他兒時升堂拜母,總角之交的摯友兼創業夥伴孫策遇刺了。孫堅的班底剛剛交給孫策沒幾年,現在又要托付給更年幼的孫權。史書中對之後周瑜處理孫策後事并未有過多的記載,但明确地寫出了,周瑜此後在帳内衆将軍面前,率先效忠十九歲的孫權。

那一刻,周瑜的内心,如同多年後赤壁的江上紅蓮,堅韌而又熱烈。

以江山為琴,兵甲作譜,于談笑之中風雲翻覆。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周瑜已三十四歲。戰前,孫權不想打也不敢打。軍帳内的主戰派,隻有周瑜與魯肅兩人。在聽周瑜陳述利弊之後,孫權才有了一點信心,決定與劉備聯手,共同抗曹。

《三國演義》中将孫劉聯軍總計不足五萬的兵力打赢曹操十八萬大軍歸于運氣。然而曆史上雙方的兵力并沒有這般懸殊。确切的說法是曹軍總兵力在二十萬左右,孫劉聯軍共領軍七萬左右。周瑜在曆史上正是這場戰役的核心人物。當時任吳軍前部大都督的周瑜想出了火攻的計策得以火殺赤壁,大破魏軍。

赤壁的東南風是這次江上作戰的關鍵,當周瑜決策火攻烏林時,所依托的“東南風”,既非諸葛亮裝神弄鬼“借”來的,也非苦苦等來的。作為總攻決策依靠因素的,最大可能是湖泊地區長年流行、經常會出現的地域性湖陸風。周瑜數次進入江漢地區作戰,熟悉這一帶的天時地利,周瑜是知道荊州這一帶冬天是有東南風的。

赤壁的這把火,不僅是三國殺這段故事裡最著名的一段,也是中國曆史中以少打多的經典戰役。

舒城少年未曾老,入夢聽鼓按吳鈎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或許我們可以在蘇轼的赤壁懷古中,看到當年江上意氣風發的周公瑾。

硝煙落定,三分疆土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周瑜在前往江陵的路上,因病猝于巴丘,年僅三十六歲。十年之前,周瑜也正是在此收到了孫策的死訊。

曾經看到這樣一段話,你知道什麼是永遠嗎?永遠就是孫伯符離去了,赤壁的火熄滅了,三家歸晉而後又多少年,千秋萬載,孫策和周瑜的名字還是放一塊的。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孫權曾言道。周瑜,早已成了孫家命運裡最重要的那根線。

銀甲紅衣,戎馬不離。永遠的舒縣才子,不變的江東風流。

曆史上的周瑜是個怎樣的人?

好了,今天的周瑜篇就到這裡了,下期我們講卧龍先生——諸葛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