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Mo历史

一直以来人们讨论三国,提到周瑜的故事,便是“三气周瑜”,第一句话,不是说周瑜最后被诸葛孔明气死,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周瑜就是一个心胸狭隘最后被气到吐血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不但冤枉了周瑜,也冤枉了诸葛亮。

人们对周公瑾的印象,往往停留在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而罗贯中毕竟是亲刘派,《三国演义》也毕竟是演义风的小说,英魂索命、一骑当千什么的无奇不有。自然不能以里面的描述来评判其中的历史人物。

抛开《三国演义》不谈,周瑜赤壁之战时已身为吴军统帅手握重权,而诸葛亮只是刘备身边的一个说客,连刘备见周瑜都需要预约,诸葛亮想直面周瑜几乎是没有机会的。二人完全没有争锋相对的可能。历史上诸葛亮未曾气过周瑜,就算气过,也根本气不死。史书中对他有一句评价便是“性度恢廊”,意思便是性格开朗,气度宽宏。同时代的人对他气量这方面的评价也很高。刘备说他“气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

周瑜的雄姿英发,在那个时代也是家喻户晓。当时的江东百姓称周瑜为周郎,同龄的孙策被称为孙郎。郎,意思就是英俊的青年男子,史料中也提到他“长壮有姿貌”。穿得了青衣白袍,披得上寒银铁甲。

周瑜二十四岁时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与同龄的讨逆将军一起,建功立业,驰骋沙场。助小霸王孙策横扫江东六郡的是周瑜,为日后孙权的东吴政权奠定基础的也是周瑜。周瑜之于东吴,如同张辽、司马懿之于北魏,如诸葛亮、赵云之于西蜀。

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出生官宦世家,内外兼修,不但英俊倜傥,满腹经纶,他在艺术方面也同样深有造诣。史书记载,周瑜对音乐十分精通,即使酒过三巡,在经过人家听到他他弹奏的琴音出了一点差错,也会十分准确地指出,因此就有了唐代诗人李端的“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对周瑜来说,抚琴如同带兵打仗,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

还镇军心,再辅吴主

周瑜二十六岁那一年,正在巴丘任职,突然得到消息,与他儿时升堂拜母,总角之交的挚友兼创业伙伴孙策遇刺了。孙坚的班底刚刚交给孙策没几年,现在又要托付给更年幼的孙权。史书中对之后周瑜处理孙策后事并未有过多的记载,但明确地写出了,周瑜此后在帐内众将军面前,率先效忠十九岁的孙权。

那一刻,周瑜的内心,如同多年后赤壁的江上红莲,坚韧而又热烈。

以江山为琴,兵甲作谱,于谈笑之中风云翻覆。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周瑜已三十四岁。战前,孙权不想打也不敢打。军帐内的主战派,只有周瑜与鲁肃两人。在听周瑜陈述利弊之后,孙权才有了一点信心,决定与刘备联手,共同抗曹。

《三国演义》中将孙刘联军总计不足五万的兵力打赢曹操十八万大军归于运气。然而历史上双方的兵力并没有这般悬殊。确切的说法是曹军总兵力在二十万左右,孙刘联军共领军七万左右。周瑜在历史上正是这场战役的核心人物。当时任吴军前部大都督的周瑜想出了火攻的计策得以火杀赤壁,大破魏军。

赤壁的东南风是这次江上作战的关键,当周瑜决策火攻乌林时,所依托的“东南风”,既非诸葛亮装神弄鬼“借”来的,也非苦苦等来的。作为总攻决策依靠因素的,最大可能是湖泊地区长年流行、经常会出现的地域性湖陆风。周瑜数次进入江汉地区作战,熟悉这一带的天时地利,周瑜是知道荆州这一带冬天是有东南风的。

赤壁的这把火,不仅是三国杀这段故事里最著名的一段,也是中国历史中以少打多的经典战役。

舒城少年未曾老,入梦听鼓按吴钩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或许我们可以在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看到当年江上意气风发的周公瑾。

硝烟落定,三分疆土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周瑜在前往江陵的路上,因病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十年之前,周瑜也正是在此收到了孙策的死讯。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你知道什么是永远吗?永远就是孙伯符离去了,赤壁的火熄灭了,三家归晋而后又多少年,千秋万载,孙策和周瑜的名字还是放一块的。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孙权曾言道。周瑜,早已成了孙家命运里最重要的那根线。

银甲红衣,戎马不离。永远的舒县才子,不变的江东风流。

历史上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好了,今天的周瑜篇就到这里了,下期我们讲卧龙先生——诸葛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