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見007,再見丹尼爾

終于看完了跨越15年的丹尼爾版的007的最後一部《NO TIME TO DIE》,作為史上最矮、最醜、面相最兇的007男主,丹尼爾.克雷格版的007系列電影卻是我最喜歡的系列,相比前幾任的主要是旅遊、溝女順便完成任務,丹尼爾版的007更接地氣,更像是一個真實的”職場員工”,有沖動、有魯莽、有逃避、有留下爛攤子需要上司去背書、有心愛女子去世後心灰意冷的發辭職信、有遭遇體制不信任而選擇去躺平,這才是更加真實的人的情感,前幾任的007男主更多的是夠潇灑、錢夠花、5星酒店随便住、看到美女随便撲的爽片。并且從情節上,丹尼爾的5部電影,擺脫了前面007系列中灌輸的冷戰思維,不再突出大英帝國的種種優越感和反面國家的種種惡劣行徑,更多的聚焦007以及MI6。

記得看丹尼爾的第一部007電影《皇家賭場》還是06年的春節,網上找到的高清版[呲牙],嫌春晚難看自己在電腦上看007去了,結果很快就被吸引住,一秒不拖的完整看完。從時間線上看《皇家賭場》是007系列的第一部,邦德才更新為00級别的特工,前幾次任務完成得也不太順利,甚至跑去敵對國的大使館類槍殺反派留下一地的爛攤子等着上司收拾,像極了初入職場的小白,當時看着就覺得這部007和以前的完全不一樣了,不錯。待伊娃.格林的女主出場後,發現邦德溝女的風格也在變化,不再是女主各種撲,而是邦德和女主在開始階段的各種針鋒相對+互相看不順眼,甚至在邦德因為魯莽+經驗不足而輸光籌碼後,女主拒絕提供備用資金,坐等邦德的任務失敗(是不是在現實中能找到類似的情節[調皮])。兩人關系的轉變發生在女主殺人後在浴室的水龍頭下哭泣,邦德坐在旁邊開始風騷操作:一個一個的給女主吸手指頭,美其名曰吸掉女主殺人的手上的血迹。不得不說,再怎麼換風格,邦德溝女的套路永遠讓女主無法拒絕啊,并且放在邦德身上,吸女主的手指頭看起就是爛漫+深情,而徐錦江吸舒淇的腳指頭,看起來就隻剩下猥瑣+色情了。後面的情節就是正常操作,搞定反角,抱得女主,不過邦德還是因為大意害女主被綁架,自己也被抓,坐在藤椅上享受鐵蛋酷刑,被莫名救下後就迫不及待的和女主角開始共同編寫《論鐵蛋酷刑對男主重要功能影響之專項實踐後評估報告》,充分反映了菜鳥邦德的不成熟,對QBQ考慮不仔細,不像前面的邦德那麼完美,但是卻更真實,并且邦德對女主是真正動了感情,不再像前幾任邦德那樣隻是走腎,展現一個更加立體的人物形象,是以邦德在發現女主背叛後楞個憤怒,但又不顧一切的去救女主,當女主怕連累邦德而放棄逃生希望而去世後,邦德甚至給M夫人發了辭職報告。這樣突出邦德感情戲的007電影,确實難得,伊娃.格林也是唯一給我留下印象的邦女郎,整體表現讓人驚豔,不再是邦德身邊的花瓶,對整個情節的推動發揮了關鍵作用。後面“不小心”找到伊娃.格林主演的《戲夢巴黎》,更是讓人驚豔,哈哈[偷笑]。總的來說,《皇家賭場》開啟了丹尼爾版007的新風格,給丹尼爾的邦德生涯開了一個好頭,在我心裡是丹尼爾最好的一部007。

因為《皇家賭場》,丹尼爾後面的007電影我都是到電影院去看,支援一下。不過第二部《量子危機》确實有點對不起電影票價了,老套的情節毫無新意,并且聽名字量子危機,感覺很高大上,結果就是個争奪水源,這種落差就像是有人帶你去重慶的美食街,你準備大快朵頤的吃大餐,結果最後在路邊攤給你點了份豆花飯一樣[衰],落差太大,差評。

第三部《天幕殺機》是影評界評價最好的,認為突出了人和體制的種種抗争什麼的,但其實對體制的反思,很多電影裡面都有,不算啥子稀奇。這部戲裡出彩的我覺得是M夫人和反派。朱迪的M夫人形象從皮爾斯.布魯斯南版的007就開始了,但一直沒太多存在感,也就是發發施令走走流程,偶爾給邦德擦擦屁股,而在《天幕殺機》裡,作為朱迪的最後一部007電影,戲份明顯增加,包括前面和邦德的信任危機、面對反派的冷酷決絕、面對巡視組調查時的無奈,留下了一個充滿“大局觀”的M夫人形象。而反派更像是邦德練級路上的陪練,邦德經曆的各種事情,他都經曆過,是以當他反抗M夫人,更像是受了委屈後的發洩,包括最後抱着M夫人準備同歸于盡,讓人覺得也不是那麼的壞,甚至有點點同情。

第四部《幽靈黨》,屬于中規中矩,像是對邦德的磨練一樣,前幾部的邦德經曆了戀人背叛、體制不信任,這一部再來嘗試下親情的背叛,是以丹尼爾的007也是最悲催的007,也算是解釋了邦德後來為什麼這麼冷酷無情、這麼風流走腎,這部《幽靈黨》把前幾部的情節做了串聯,感覺這個幽靈黨就是個智慧中台,控制前端各個反派的行動,下達指令,發揮生産排程的功能,但是反派的表演不夠出色,感覺想表達很多,但哪個都沒表達好,特别是反派作為邦德養父的親生兒子、邦德的義兄,親情的糾葛明顯可以做些文章的,但是卻點到即止,最後還莫名其妙的死于反派話多,有些遺憾,也讓整個電影的評價不算太高。這部電影如果非要說亮點,那就是史上最老的邦女郎,不曉得丹尼爾在拍親熱戲時,腦海裡會不會想象着《西西島的美麗傳說》裡貝魯奇的形象,這樣的話他對他的表演可能有幫助。

第五步《NO TIME TO DIE》,看片名有點不知所雲,國内翻譯為無暇赴死,但其實從電影裡看,表達的意思應該是邦德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沒時間慢慢變老等死的感觸吧。說到NO TIME,這部電影确實拖得夠久,上一部《幽靈黨》上映 于2015年,我還沒去駐外,結果我駐外5年都回來了啦,這部電影還沒上映,确實NO TIME。(以下有輕微劇透)作為丹尼爾的最後一部007電影,整個電影充滿了悲怆和離别的氣氛,以及英雄的遲暮,像極了人到中年的男人,特工也躲不開這個規律啊!邦德的形象更加出乎意料,感覺都要從花花公子變成極品好男人了,悼念前女友并和以前的感情告别、向這一部的女主角深情告白、帶着女兒在島上上演《007之爸爸去哪兒》,以及影片最後和女主的最後訣别,完全颠覆了以前邦德的形象,特别是邦德在牙買加過着退休隐居的生活時,居然是一個人,居然沒有“夜夜當新郎,村村都有丈母娘”,休閑方式居然是最性冷淡的釣魚,(or捕魚?)。如果非要說離極品好男人的差距,可能就是邦德穿上圍腰拿着鍋鏟端着親手烹饪的美食向女主介紹“最高端的食物往往都是采用最淳樸的烹饪方式”。影片最後,雖然邦德再一次拯救了世界,但也是深受重傷,無法離開小島,看着飛彈落在了身旁,邦德居然就楞個死了??!! 實在是太出乎意料了,是以我是等到了所有的字幕播放完成,螢幕上打出了一段話“JAMES BOND WILL RETURN”,都楞個樣子了還啷個return,這個怕是留個下任導演和編劇去扣腦殼吧。

總的說來,丹尼爾的5部邦德,不像皮爾斯.布魯斯南的邦德那樣風流倜傥,不像提摩西.道爾頓那樣冷酷殺戮,不像羅傑.摩爾那樣幽默甚至耍寶,更像是一個真實的從新晉升00級别的特工到中年遲暮的特工成長記,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展現出的情感也更加全面而真實,是我最喜歡的邦德形象。至于下一任邦德是誰,WHO CAR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