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4年,中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作者:繁華萬裡
1984年,中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我國第一次嚴打的故事,例如嚴打的時間、嚴打的規模、嚴打的階段等等。今天,我們聊聊第一次嚴打過程中,我國同時推行的身份證制度。衆所周知,身份證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人的必備物品之一。但是在1983年,我國各地還沒有推行身份證。1984年,我國為何開始推行身份證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1984年,中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古代人出行的必備之物,那就是路引。在我國古代社會,以農耕為主,人們出行最遠的距離也就是縣城或者府城。基本上很少出省,隻有商人、科舉文人等等,才會有出遠門的需要。是以,古代的人口流動非常小,因為沒有出遠門的需求,與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請注意,古人出門很有講究,不能随便離開自己所在的州縣。

如果需要出遠門,必須由當地衙門開具的路引,否則會被視為“流寇”抓起來。輕則,被打一頓、補辦路引。重則,直接發配充軍。那麼,路引是一個什麼玩意呢?路引類似于現在的身份證加介紹信,路引的描述非常詳細,例如一個人的姓名、年齡、大體長相、籍貫、準備去哪等等。其他地區的治安機構,查閱了路引之後,才會放行。

1984年,中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是以,在我國古代曆史上,并沒有身份證或者類似的物品,因為當時的時代環境不需要。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後,在五六十年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加上人口流動比較少,身份證一直沒有出現。從50年代到70年代,人們出行基本上依靠2個東西,分别是工作證或者介紹信。有的時候,需要二者兼備。因為在那個年代,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就看他的工作證。

某種程度上,工作證具備了身份證的一部分作用。至于各地的農民如果出現出遠門,由于沒有工作證,基本上依靠介紹信。一般來說,介紹信上寫的非常清楚,類似于明清兩朝的路引,而且有鄉、村兩級機構蓋章。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模式。但從70年代末期,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依靠工作證和介紹信,已經無法滿足需要了。

1984年,中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首先,1978年開始,随着改革開放的開始,我國經濟開始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我國各地的人口流動開始逐漸加快、加大。各地的青壯年,開始外出務工。尤其是進入80年代以後,這樣的人口流動非常明顯。依靠工作證和介紹信,已經“忙不過來”了。與此同時,70年代末期開始,我國的社會治安,開始面臨各方面的挑戰。

我國各地的待業青年總數超過了2000萬。大部分待業青年,都能夠安心的等待配置設定工作。或者幹脆自己到東南沿海地區“闖天下,”經商緻富。不過,一小部分人整天惹是生非,逐漸形成了各種類型的幫派,公安機關的立案數量出現了逐年增長的情況。與此同時,各種西方的書籍和影視劇,開始陸陸續續進入國内。

1984年,中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其中,相當一部分内容,含有色情或者兇殺等不健康情節。很多年輕人開始照樣學樣,模仿影視劇中的情節,進行犯罪活動。立案數量最能說明問題,1979年,我國公安機關的立案數量為50多萬件。1980年,已經達到了70萬件以上。1981年,更是達到了89萬多件。1982年,雖然立案總數降低到了75萬多件,但大案要案的數量仍在增加。

進入1983年春夏,我國的遼甯、上海等幾個省市,陸續發生了各種重大案件。以至于在某些城市,女孩們不敢穿裙子上街,上夜班需要結伴而行。由于各種類型的案件頻發,直接影響了各地群衆的生活秩序、各地企業和工廠的生産秩序,也對于外來投資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1984年,中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為了保證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各地群衆能夠安居樂業、維護經濟持續發展的大好局面。1983年7月,我國出台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的決定》,也被稱為1983年嚴打。在嚴打過程中,出現了各種“流竄犯”“盲流。”由于沒有身份資訊,如果管理各地流動人口,從中區分流竄各地的犯罪分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是以,1984年4月,也就是嚴打的過程中,我國出台了《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身份證出現以後,首先在上海、天津等9個大城市進行試點工作。身份證采用了單頁卡式,15位編碼的模式。這就是後來的第一代身份證,雖然第一代身份證的設計比較簡單,逐漸出現了僞造的問題。但是,第一代身份證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八九十年代流動人口的資訊問題。

1984年,中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從當時的治安管理和實際意義來說,作用非常大。是以從1984年身份證逐漸出現以後,那些沒有身份資訊的人,開始“寸步難行。”尤其是那些流竄各地的犯罪分子,開始面臨各方面的問題,公安機關對其進行抓捕,提供了各方面的有利條件。1983年,在著名的二王案件中,二王兄弟之一的王宗玮,其工作證掉在了案發現場。

随後,沈陽公安機關迅速以工作證為突破口,鎖定了二王兄弟。但由于當時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二王兄弟幾次逃出了包圍圈。最終,1983年9月,在3萬多解放軍官兵、武警官兵、當地公安幹警和周邊鄉鎮青壯年的共同努力下,流竄了幾個月之久的二王兄弟。最終,被圍殲在江西省廣昌縣。

1984年,中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我們繼續聊身份證,第一代身份證出現于1984年,也就是第一次嚴打期間。随後,開始逐漸普及和完善。但由于第一代身份證過于簡單,沒有晶片等原因。到了90年代,一些犯罪分子開始僞造身份證,進而躲避公安機關的追捕。在八九十年代,我國拍攝了例如《121大案》《黑白大搏鬥》《刑偵一号案》等等。在這些影視劇中,均出現了犯罪分子使用僞造身份證的情況。

1984年,中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鑒于第二代身份證各方面的問題,2004年開始,第二代身份證出現,也就是目前正在使用中的身份證。無論是第一代身份證,還是第二代身份證,都大大完善了治安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公安機關進一步維護治安。與此同時,讓那些犯罪分子們“無處遁形。”

1984年,中國推行了身份證制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社會治安穩定是經濟發展、群衆生活的基礎,為了維護社會治安的穩定,各地公安機關和廣大公安幹警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關于七八十年代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