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港女」鄭秀文

作者:邵峋看電影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港女」鄭秀文

談論跨越生死的經典愛情,代表作得首推《人鬼情未了》。

相似的劇情元素:生者與死者之間的情感羁絆,未來得及道别的遺憾,未亡人的沉淪,往生者的陪伴……個人認為,配得上中國版《人鬼情未了》稱号的故事,首推鄭秀文主演的《我左眼見到鬼》。

想起這部片,是源于前不久鄭秀文入圍金像獎的《花椒之味》。

聽到那句「人離開這個世界,就好像搬家,住到活的人的心裡面」,陡然想起18年前,鄭秀文在《我左眼看到鬼》裡也有過這麼一句台詞:

「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

隻是這回,奈何橋兩頭,沒來得及好好道别的,是親情。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

</h1>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港女」鄭秀文

電影名字是否能擊中它的目标觀衆群,是影響一部作品觀衆緣的重要因素。

從這種角度看,《我左眼見到鬼》基本算負面教材。

你以為是喜劇片,結果笑點不過爾爾,淚點卻十分動人。你以為是恐怖片,結果導演拿恐怖元素搞笑,最後你被人鬼羁絆感動得淚流滿面。

突破「片名勸退」的阻礙,你才終于恍然大悟:喔,原來是個都市愛情童話故事。

鄭秀文飾演的女主何麗珠在加勒比海度假期間,邂逅知書達禮的男青年,二人相識七天就閃電結婚。結果婚後丈夫在潛水時意外身亡,她成了豪門遺孀。

底層出身的何麗珠原以為丈夫口中所說的「家境殷實、十大傑出青年」之類都是吹牛,于是她也跟着編了一大堆瞎話,結果發現自己真的陰差陽錯成了富婆。

關于自己身世背景的謊言,和丈夫葬禮前後漫不經心放誕無禮的表現,讓婆家甚至家中菲傭都認定何麗珠是貪圖錢财,才撒謊騙了自家寶貝兒子。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港女」鄭秀文

連何麗珠自己也是這麼懷疑的:

「切!有多愛?才認識七天,還不是愛他的錢!用得着這麼牽腸挂肚嘛!」

三年過去了,她像個廢人一樣理直氣壯當豪門少婦,整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沒事還去自家百貨公司偷偷東西,被夫家嫌棄也毫無所謂。

直到老公愛犬Whisky也死了,她駕着丈夫的老爺車一路飙車喝酒,終于把自己撞翻。搶救回來後她收獲了一隻陰陽眼,遇到了自稱是她國小同學的好心鬼,劉青雲飾演的男主王勁威。

在王勁威的幫助下,何麗珠終于慢慢打開心結,做回正常的自己。

王勁威也終于到了要去投胎轉世的時候。人鬼情未了的關鍵時刻,是道别。

何麗珠請求他幫她見見自己的丈夫,于是王勁威隻好告訴她,你對着大海喊反話,他就會回來了。于是,何麗珠大喊一通:

「老公,我不想你了,你不用回來了……我這幾年過的很開心,你不用擔心我,我搞得定的……我不想再見到你啦,見一眼都不想,抱一下都不想……你聽到了嗎,我不愛你了。我不愛你呀!」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港女」鄭秀文

結果連Whisky都回來了,他老公卻依舊不見蹤影。王勁威讓她假裝自己就是她丈夫,代替他們正式告别。他用她老公語氣說:

「我也很想你,我從來沒離開過你,一直在你身邊。我知道你很喜歡我,就算人家都說:切!有多愛啊?才認識七天,還不是喜歡我的錢!我知道不是,我真的知道。」

這是電影第一個高潮淚點。

随後,因為老公古董車終于修好,何麗珠見到了修車人Sam,也就是真正的王勁威。

如果這是真人王勁威,那陪了自己三四年的那個王勁威……她這才發現,自己朝夕相處的鬼,其實就是自己思念已久的丈夫。他借用王勁威的面目守着何麗珠,就是為了讓她能接受另一段情緣,好好活下去。

他給她偷來的小狗都還活蹦亂跳地在她身邊,送她的向日葵也終于開出了燦爛的花,她也應該振作起來重新活一遍。

而對待無法釋懷的往生者,她得學習Sam在電郵裡的态度:「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的記憶裡」。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h1>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港女」鄭秀文

與《我左眼見到鬼》不同,電影《花椒之味》主題更為厚重,講述的是兩代人之間表達愛,達成諒解,收獲成長的故事。

任職旅行社策劃的如樹(鄭秀文飾)突然得知父親死訊。替父親辦喪事的同時,她發現原來自己在台北、重慶還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如枝(賴雅妍飾)和如果(李曉峰飾)。

在如樹六七歲的時候,父親夏亮(鐘鎮濤飾)與初戀情人重逢,斷然離開香港去了台灣。那時候,母親對她說:「爸爸已經不愛我們了」。

是以,即便後來母親身患絕症之時夏亮回到了香港,也悉心養大了如樹,如樹依然對自己曾被父親抛棄的過往心懷怨恨。

替父親辦後事的同時,她發現自己其實一點也不了解自己的父親:她不知道父親早就生病住過院,不知道父親愛看撞球比賽,不知道父親信佛,不知道父親好心收留有案底的青年在火鍋店工作,甚至不知道還有倆親妹妹。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港女」鄭秀文

父親葬禮上,首次碰面的三姐妹命運軌迹交疊。彼此都曾因為父親的缺位和家庭的破碎受傷害,同病相憐的同時,感情也迅速融洽了起來。

在如樹心裡,父親隻是為了負責才勉強回到香港留在她身邊。「如果可以不愛,他早就不愛我們了」。

這種情感上的不安全感也轉移到了她自己的婚姻擇偶上。于是,劉德華飾演如樹的前男友郭天恩,與如樹有了一段關于「想」還是「可以」的争論。

如樹:「吃日本料理好不好?」

天恩:「可以啊。」

如樹:「你是想吃,還是可以吃?」

天恩:「……」

如樹:「那你是想結婚,還是可以跟我結婚?」

天恩:「我可以啊。」

在如樹心裡,「可以」意味着勉強和責任。聯想到父親對母親的勉為其難,那種被抛棄、不被需要的感覺襲上心頭。他們分手了。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港女」鄭秀文

她的妹妹如枝和如果的命運比她更加艱難。

如枝将撞球當作事業,卻遭遇到職業生涯瓶頸期。母親将自己被抛棄重組家庭的過往都定義成「為了她」,這讓她深感痛苦。母女倆明明互相關心卻都不會好好說話,總是見面三分鐘就能吵起架來。

小妹如果情況更糟糕。父親離開之後,母親遠嫁加拿大,将她一個人抛棄在重慶被外婆養大。後來母親接她去加拿大念書,卻隻允許她叫自己「阿姨」。

她說自己「就像一個寄丢了的包裹」。外婆總擔心有天自己離開人世後孫女孤苦無依,于是跑去公園貼相親資訊卻不慎扭傷腳。隔代之間的情感羁絆也十分沉重。

在經營父親留下的火鍋店的過程中,三姐妹在老宅裡搜尋着父親跟自己之間的線索,慢慢地建立起互相依靠彼此支撐的姐妹情誼,也原諒了那個犯錯的父親。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港女」鄭秀文

「一家火鍋」連接配接的是三地的情份:熱辣的底味來自重慶,秘方的紅酒來自台灣,卻把「一家火鍋」的招牌開在了香港。這是這個男人的一生所有的情感牽挂。

如樹的前男友後來對她說:

「他愛你,是以才負這個責任……你想聽『我想和你在一起』,而不是『可以和你在一起』,對吧?一句話這麼長,為什麼你隻能聽到『想』跟『可以』,聽不到『在一起』呢?最重要的,是『在一起』。」

一年後,如樹在舞火龍的隊伍裡恍惚見到多年前向她招手的父親,和當年那個轉頭就走的自己。她淚流滿面,大喊:「老豆,我不怨你了,我隻想對你說,我好想你!」

短短一年時間裡,三姐妹通過自我發現和自我療愈,化解怨恨,與過往和解,找到了重生的起點。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港女」鄭秀文</h1>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港女」鄭秀文

作為95後那一代港女的代名詞,鄭秀文可能是目前為數不多的仍然活躍在一線,保持着電影産出的女影星。

過去的20餘年裡,通過《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同居男女》《我左眼看到鬼》等代表作,鄭秀文塑造的無數經典港女形象,也讓觀衆對于「港女」這個詞有了更明晰的輪廓:

她們獨立、強勢、勤奮、倔強、拜金、敏感、豁達、脆弱……是典型的都市新女性。

即便到了《花椒之味》,已經47歲的鄭秀文也保持了身為一代「港女」的驕傲。她從抑郁症的泥沼裡掙紮着爬出來,整個人呈現的面容身段都狀态良好。飾演人到中年卻内心充滿不安全感,對父親懷有怨恨的大姐如樹,演技表現也十分細膩,專業到位。

《我左眼見到鬼》到《花椒之味》: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死者對生者的期待:「活下去」生者對死者的釋懷:「不怨了」「港女」鄭秀文

同樣是表達生死兩端的感情,《花椒之味》裡小妹如果的那句「人離開這個世界,就好像搬家,住到活的人的心裡面」,和《我左眼見到鬼》裡Sam那句「死者的生命是活在生者記憶裡」,表達的是幾乎同樣的邏輯。

人的一生中總會有一些感情,是來不及達成諒解好好道别就結束了。剩下的那個未亡人,總會活在無法釋懷的情感糾葛中。

同樣是自我治愈和重生,兩部電影裡兩段歇斯底裡的道别,也算得上是表現生死羁絆的經典橋段。畢竟,這是人生重新開機的鑰匙。

今年金像獎上,鄭秀文兩部作品《花椒之味》和《聖荷西謀殺案》雙雙入圍提名影後,卻又敗給了《少年的你》。

但對于電影裡的表現來說,鄭秀文全方位無死角地對得起「港女」二字——實在太飒了。

- THE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