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虛》被列為必看宗教電影之一,這部電影已經在2016年被翻拍了,但是口碑和票房雙輸,真正被認可卻還是1959年的老版本。《賓虛》的故事結構非常獨特,因為它在賓虛王子的故事裡嵌套了《聖經》關于猶太人的曆史和耶稣的故事。是以要看懂這部電影,須得對《聖經》有所了解。
這部劇顯然的主角似乎是賓虛,但真正主角,其實是那個沒正面照隻有背影留給觀衆的耶稣。

賓虛王子的故事:猶大是猶太民族的王室豪門後代,有一個富足又有聲望的幸福家庭,但是這一切随着羅馬駐軍的到來而消失。兒時被猶大家族收養的羅馬孤兒梅瑟拉現在已經是猶大地的羅馬長官,負責總督的安全工作。此時的猶大省充滿了對羅馬政府的不滿和反抗,不納稅,毀壞羅馬神像,總督的到來就是想要鎮壓此地的人民。
梅瑟拉找到猶大,讓他以王室的威望去說服猶大地的人民放棄抵抗強大的羅馬,并且交出狂熱分子的名單,猶大不願意這樣做,卻希望梅瑟拉能夠說服羅馬長官給予猶大地人民自由。曾經受到猶大家族恩惠的梅瑟拉告訴猶大,想要活下去就要成為羅馬的一部分,就像他自己,已經成為羅馬狂熱帝國夢想的一部分。
猶大和梅瑟拉不歡而散,随後總督經過猶大家的時候,老舊的瓦片意外掉落砸傷了總督,梅瑟拉以此為借口把猶大一家治罪,猶大被發配到戰船上做奴隸。猶大的母親和妹妹被抓後下落不明。猶大一家的罪最終沒有經過審判就有了判決,這一點如同耶稣被定罪一樣,不在于你犯了什麼罪,而在于羅馬人控告你什麼罪。
猶大在戰争中營救了羅馬執政官阿如斯,在慶祝會上被阿如斯認領為養子,成為“年輕的阿如斯”。慶祝會出現了本丢彼拉多,本丢彼拉多表示他馬上要被派到耶路撒冷去當總督了。
在羅馬的猶大無法忘懷自己的親人,如今是身份高貴的羅馬人了,他卻覺得一無所有。在他心裡充滿了對梅瑟拉的仇恨,他也跟那些貧窮的猶大地人民一樣,覺得每個羅馬人都該死。是以他回到了耶路撒冷,尋找自己的親人和向梅瑟拉複仇。
猶大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叫做巴台沙的老人,他曾經随着星的指引在伯利恒見過剛出生的耶稣,如今他也是到耶路撒冷去尋找耶稣的。巴台沙給猶大講了耶稣的信仰,猶大卻不以為然。
猶大最終在競技場打敗了梅瑟拉,梅瑟拉也受傷死去,但是猶大沒有獲得複仇的快感,他依舊生不如死,特别是發現自己的母親和妹妹已經是瞎子都嫌棄的麻風病人,生活在昏暗的山谷地洞裡。猶大想要跟母親和妹妹相認,夫妻埃絲特卻阻止了他,因為母親和妹妹不想讓猶大看到她們得麻風病的樣子。在山谷,猶大和埃絲特遇到巴台沙和很多走上山的人,他們都去聽耶稣宣講,而猶大卻逃離了,因為他不相信耶稣能給他悲慘仇恨的人生什麼啟示,埃絲特卻選擇坐下來聽耶稣宣講。
猶大的妹妹最終奄奄一息,埃絲特告訴猶大,現在唯一的路就是找耶稣求救,因為埃絲特聽聞了耶稣是事迹并且相信耶稣能帶給人安慰。而這個時候,恰逢耶稣被判處十字架死刑,猶大跟随行刑隊伍來到刑場,眼看着耶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那天白天突然昏暗如夜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雨夜過後,猶大回到自己破敗的家,卻發現母親和妹妹的麻風病已經好了。
猶太人的曆史:曾經的上帝選民猶太人,在經曆被滅國之後的颠沛流離,最終處于被羅馬帝國統治的鐵拳下。猶太人受到羅馬政府的壓榨和逼迫,生活困頓不堪,到處是乞丐和窮苦患病的人。但是羅馬為了擴張帝國版圖和供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繼續增加賦稅。
猶大地的猶太人民覺得每一個羅馬人都該死,因為他們的暴政,因為他們跟猶太人不同的信仰。猶太人渴望出現自己的王,像所羅門,大衛王一樣帶領他們重拾曾經的榮光。但是猶大地僅僅是羅馬強大版圖中的一個小行省,除了一些渴望自由的狂熱分子的小規模反叛,在強大駐軍下,猶太人依舊被随意地逮捕行刑。
連猶大這樣的王室豪門都瞬間就家破人亡,那些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生活可想而知。
面對這種毫無尊嚴和希望的生活,很多猶太人已經不信仰自己的上帝,因為他沒有給他的子民帶來曾經的榮耀,帶着他的子民脫離奴役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但是這個時候耶路撒冷流傳着一種新的思想——上帝在每個人心中。這似乎在提醒人們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認可的價值行事,新的思想在悄然影響着耶路撒冷的人們。
此時的猶太人面臨兩個選擇,一個選擇就是像猶大一樣複仇,用仇恨武裝自己,但是面對羅馬的強大,他們無異于飛蛾撲火自取滅亡,這已經注定了是一條死路。而用全身力氣去反抗的猶太人,最終也會變得羅馬人一樣,殘暴和殺戮不可避免。
羅馬的殘暴注定了滅亡。把自己變成“羅馬公民”的猶大複仇之後也無法解脫一樣,猶太人如果選擇這條複仇的路,也是注定了走一條“仍要死亡”的路。
“我是賓虛”,猶大最終歸還了阿如斯的戒指,想起了自己的身份,或者,想起來那個遙遠的信仰。這個時候的耶路撒冷,百姓登上山,圍着一個叫做耶稣的年輕人,他的年紀跟猶大相仿。這個年輕人提供了一條不一樣的路,他告訴人們:條條道路通上帝。他告訴人們,沒有人有權利殺任何人,殺人者必受罰。他還告訴人們,有一條救贖心靈的路,沒有國界之分,沒有民族之分。
人們笃信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個叫做耶稣的年輕人卻告訴大家:條條道路通上帝,隻是看你願不願相信。彼此的仇恨是永無止息的死亡之路,隻有天國才是生路,隻有心靈的安甯才是值得追求的永恒。
耶稣的故事:《賓虛》故事開始的時候,是耶稣紀元26年,梅瑟拉随着羅馬駐軍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經過了拿撒勒村莊,經過了約瑟做木匠活的矮房子。那時候年老的約瑟獨自幹活,他的兒子耶稣正在山上散步,因為耶稣說那就是他的工作。
梅瑟拉進入耶路撒冷之後也聽說有個叫做約翰的人說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話,身邊跟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人。猶大被判刑被帶去做戰船奴隸的時候,經過了拿撒勒村莊,口渴的罪犯和押送士兵都由村裡的人送上了水,猶大被羅馬士兵故意刁難不給水喝。
猶大倒在地上,呼喚上帝,這時候耶稣出現給他喂水,猶大看見耶稣,臉上的所有痛苦都轉化為不可思議。而羅馬士兵想來驅趕耶稣的時候,卻在看見耶稣的一瞬間喪失了所有的戾氣,原本如同猛獸的樣子瞬間轉變為怯弱的綿羊。
耶稣的信仰在耶路撒冷百姓中間傳播,但是很快耶稣以煽動的罪名被判處十字架極刑,跟耶稣一同行刑的還有另外兩個犯人。耶稣在廣場被定罪後,本丢彼拉多當衆洗手,耶稣背着十字架,被羅馬士兵的鞭子抽打着蹒跚前行,但是他承受了那麼大的痛苦,人們看到耶稣的表情卻是如此平靜。
在台階,耶稣跌倒在地,猶大看見了耶稣,認出了他就是當年喂水救了他一命的人,于是也想給耶稣喂水喝,卻被羅馬士兵驅趕。猶大不由自主跟随行刑隊伍離去,埃絲特帶着猶大的母親和妹妹躲在地洞。耶稣被釘在十字架上,圍觀的或許有耶稣的門徒,耶稣的母親和其他婦女,猶大站在其中,見證了這一曆史時刻。
這個時候天突然黑了,電閃雷鳴,下起了暴雨,天地仿佛要撕裂一般。在地洞的埃絲特她們突然就知道那個人死了,因為她們感覺到了撕裂,但這才是開始。她們擁抱着祈禱,雨水沖刷了耶稣的身體,帶着血水流入山谷,猶大母親和妹妹的麻風病突然就好了,她們恢複了正常的容顔,神迹顯現,耶稣的血洗刷了人世間的仇恨和罪孽。
暴風雨停止的時候,猶大回到家看見了奇迹一般恢複正常母親和妹妹,他們擁抱在一起,猶大最終跟自己的親人和夫妻團聚,是耶稣拯救了他們。
電影最後,牧羊人(複活的耶稣)帶着羊群經過,遠處高高的山地,陽光正穿透雲層照進靜谧如止的空十字架。
PS:這部電影被視為宗教電影,信仰的力量并不是靠說教傳達,而是通過三層套疊的故事潛移默化,最終觀衆也會像賓虛一樣,選擇信仰耶稣,獲得心靈的安甯。耶稣在這部電影裡除了背影,觀衆并不能看見他的正面,觀衆隻能通過劇中人物看見耶稣的表情去感受耶稣的容顔有什麼樣的治愈力量。
在廣場被審判的時候,耶稣的臉部是黑的,就跟畫像被塗抹一樣,這應該是為了表達基督教原始的信仰,不可偶像崇拜,是以耶稣是不能出現真容的。連同耶稣的母親馬利亞也是一樣的,在行刑的時候一個悲痛欲絕的婦女應該就是馬利亞,但是她的容貌也是處理得非常模糊。從另一個角度講,耶稣和馬利亞都屬于神,也是不可被窺見容貌的。《賓虛》這部電影對宗教信仰部分的處理如此恰當,可見獲獎無數也是名至實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