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跨越幾個世紀,銅人像附近的“袁森泰鮮湯”承包了很多老武漢的回憶。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臨街的店面不大,小小門頭擺着兩個燒煤的大爐子,每個上面一排排擱着十好幾個小罐子。油煙袅袅,跟着鮮香,不由自主就走進了店裡。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店内出售的湯,品種多年固定在十來種:雞湯、鴨湯、海帶排骨湯、肚片湯、鴿子湯、心肺湯等,都是道地的老武漢口味。“解放前,我們還有八卦湯,都是野生烏龜甲魚做的”。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店内選用的都是“隔年”土雞,一隻雞做四罐湯,這麼多年來,每一小罐雞湯都是經過均勻平分的。

先用油、鹽、洋蔥和生姜将雞肉在大鍋中炒後煨到五成熟,再分裝到小罐中繼續小火煨,整個過程耗時兩、三個小時。“罐子隻有這大,水的比例要适中,才能保證湯的濃度。”老闆袁卓秋說。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食客進店後,打湯的師傅把炖好的湯從瓦罐倒進大瓷碗,肥嫩的雞腿斜靠在碗沿上,造型誘人。根據客人的喜好添加粉絲或者海帶,粉絲是預先燙好的,海帶也是預先煮熟的。再放入胡椒、小蔥,簡單的調味即可上桌。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黃燦燦的湯讓人直吞口水,編編也點了一碗雞湯,迫不及待舀起一勺就往嘴裡送,哇,果然就是兒時奶奶的老味道!

吃肉喝湯,不一會,鼻頭就開始出汗了,爽快!雞肉炖得爛而不老,雞骨頭非常硬,嗯,是好雞。湯喝了一半,碗裡的粉絲溫度剛剛好,嗦一口,淡淡的甜被雞湯的鮮包裹着。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客人所點的湯跟季節有很大關系,夏季,性寒的鴨湯、清火的海帶排骨湯和心肺湯點得比較多,立秋後,溫補的雞湯和鴿子湯很受歡迎”。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因為地處六渡橋,除了老街坊,附近南來北往做生意的年輕人也來這裡吃。

“我在前進四路的美發用品店裡做事,這裡的雞是土雞,炖出來的湯好喝,經常會來喝”。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老李家住在三民路附近,喜歡喝酒,他時不時來袁森泰,二兩小瓶的白酒+一碗雞湯,是他幾十年不變的黃金搭檔。

“喝了幾十年了,都是老味道,哈哈哈!”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老王自己做點生意,經常會從青山跑漢口,路過銅人像必定會到袁森泰喝湯。

“上個星期特地來喝烏雞湯,冒喝到,這次一忙完6點就過來了”。

“今天的各種湯都有,保證讓你喝到想喝的”!很多客人是熟客,老闆記住了他們的口味喜好,也會偶爾跟他們親熱的拉拉家常。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如果覺得一碗湯不夠飽腹,店裡還提供米飯加鹹菜,一葷一素的搭配既開胃又營養,不到20塊錢解決一頓飯,比快餐要高品質得多。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閑暇和老闆聊天,才知道這家店的百年曆史和背後的故事。

1970年出生的袁卓秋如今是家中第三代傳人,袁家最早開始做湯是在上上個世紀30年代。曾經享譽武漢三鎮的小桃園就是袁卓秋的爺爺和另外二人合辦的,各家分别取名字中的一個字組成“筱陶袁”,後來筱、陶、袁三家單飛,各自開店。

袁家的“袁森泰鮮湯”招牌用了上百年,據說是當年請算命先生取的名,後來袁卓秋的父親出生,作為家中的長子,他名字中還有一個“森”字。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父親今年七十好幾,已經沒有再做了,家裡的生意是我在打理”。

熟悉袁森泰的人都知道,銅人像這個店是前些年才搬過來的,以前一直在三民路袁家祖宅經營。新中國成立前後期,袁卓秋的父輩兄弟姐妹們都輪流經營過家中的湯店,姑媽還曾在精武路的天安酒店附近開過店,後來也是因為拆遷沒有做了。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袁卓秋(右)和姑媽(左)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

袁卓秋成年後就開始在店裡幫忙,進貨、做湯所有環節都親自做過,前些年,機關的效益不好,她幹脆出來全職經營自家湯店。

“做湯很辛苦,每天早上3點就要起床開始準備。父親一直要我把這門家族手藝傳下去,要讓武漢人喝到最道地的本地煨湯”!

銅人像的老字号煨湯館,一碗熱湯熨帖了武漢三代人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