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几个世纪,铜人像附近的“袁森泰鲜汤”承包了很多老武汉的回忆。

临街的店面不大,小小门头摆着两个烧煤的大炉子,每个上面一排排搁着十好几个小罐子。油烟袅袅,跟着鲜香,不由自主就走进了店里。
店内出售的汤,品种多年固定在十来种:鸡汤、鸭汤、海带排骨汤、肚片汤、鸽子汤、心肺汤等,都是地道的老武汉口味。“解放前,我们还有八卦汤,都是野生乌龟甲鱼做的”。
店内选用的都是“隔年”土鸡,一只鸡做四罐汤,这么多年来,每一小罐鸡汤都是经过均匀平分的。
先用油、盐、洋葱和生姜将鸡肉在大锅中炒后煨到五成熟,再分装到小罐中继续小火煨,整个过程耗时两、三个小时。“罐子只有这大,水的比例要适中,才能保证汤的浓度。”老板袁卓秋说。
食客进店后,打汤的师傅把炖好的汤从瓦罐倒进大瓷碗,肥嫩的鸡腿斜靠在碗沿上,造型诱人。根据客人的喜好添加粉丝或者海带,粉丝是预先烫好的,海带也是预先煮熟的。再放入胡椒、小葱,简单的调味即可上桌。
黄灿灿的汤让人直吞口水,编编也点了一碗鸡汤,迫不及待舀起一勺就往嘴里送,哇,果然就是儿时奶奶的老味道!
吃肉喝汤,不一会,鼻头就开始出汗了,爽快!鸡肉炖得烂而不老,鸡骨头非常硬,嗯,是好鸡。汤喝了一半,碗里的粉丝温度刚刚好,嗦一口,淡淡的甜被鸡汤的鲜包裹着。
“客人所点的汤跟季节有很大关系,夏季,性寒的鸭汤、清火的海带排骨汤和心肺汤点得比较多,立秋后,温补的鸡汤和鸽子汤很受欢迎”。
因为地处六渡桥,除了老街坊,附近南来北往做生意的年轻人也来这里吃。
“我在前进四路的美发用品店里做事,这里的鸡是土鸡,炖出来的汤好喝,经常会来喝”。
老李家住在三民路附近,喜欢喝酒,他时不时来袁森泰,二两小瓶的白酒+一碗鸡汤,是他几十年不变的黄金搭档。
“喝了几十年了,都是老味道,哈哈哈!”
老王自己做点生意,经常会从青山跑汉口,路过铜人像必定会到袁森泰喝汤。
“上个星期特地来喝乌鸡汤,冒喝到,这次一忙完6点就过来了”。
“今天的各种汤都有,保证让你喝到想喝的”!很多客人是熟客,老板记住了他们的口味喜好,也会偶尔跟他们亲热的拉拉家常。
如果觉得一碗汤不够饱腹,店里还提供米饭加咸菜,一荤一素的搭配既开胃又营养,不到20块钱解决一顿饭,比快餐要高品质得多。
闲暇和老板聊天,才知道这家店的百年历史和背后的故事。
1970年出生的袁卓秋如今是家中第三代传人,袁家最早开始做汤是在上上个世纪30年代。曾经享誉武汉三镇的小桃园就是袁卓秋的爷爷和另外二人合办的,各家分别取名字中的一个字组成“筱陶袁”,后来筱、陶、袁三家单飞,各自开店。
袁家的“袁森泰鲜汤”招牌用了上百年,据说是当年请算命先生取的名,后来袁卓秋的父亲出生,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名字中还有一个“森”字。
“父亲今年七十好几,已经没有再做了,家里的生意是我在打理”。
熟悉袁森泰的人都知道,铜人像这个店是前些年才搬过来的,以前一直在三民路袁家祖宅经营。新中国成立前后期,袁卓秋的父辈兄弟姐妹们都轮流经营过家中的汤店,姑妈还曾在精武路的天安酒店附近开过店,后来也是因为拆迁没有做了。
袁卓秋(右)和姑妈(左)
袁卓秋成年后就开始在店里帮忙,进货、做汤所有环节都亲自做过,前些年,单位的效益不好,她干脆出来全职经营自家汤店。
“做汤很辛苦,每天早上3点就要起床开始准备。父亲一直要我把这门家族手艺传下去,要让武汉人喝到最地道的本地煨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