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十五章 夜半私盟</h1>
話說玄宗以邊境無事,安心放志,且又自計年已漸老,正須及時行樂。
遂日夕與嫔妃内侍,及梨園子弟們,征歌逐舞,十分快活。
楊妃與南韓夫人、虢國夫人輩,愈加淫佚嬌奢。
華清宮中更置香湯泉一十六所。俱極精雅,以備嫔妃侍女們,不時洗浴。其奉禦浴池,俱用文瑤寶石砌成,中有玉蓮溫泉,以文木雕刻凫雁、鴛鴦等水禽之形,蒙以錦繡,浮于泉水上,以為戲玩。每至天暖之時,酒闌之後,池中溫暖,玄宗與楊妃,各穿袷短衣,乘小舟浮蕩于其中。遊至幽隐之處,或正炎熱難堪,即令宮人扶楊妃到處就浴,每自宮眷浴罷之後,池中水退出禦溝,其中遺珠殘珥,流出街渠,在水中,行人常有所獲,其奢靡如此。
楊妃因身體頗豐,性最怕熱,每當夏日,止衣輕绡,使侍兒交扇鼓風,猶揮汗不止。卻又奇怪得很,她身上出的汗,比人大不相同,紅膩而多香,拭抹于巾帕之上,色如桃花,真正天生尤物,絕不猶人。
天寶十載七月,玄宗與楊妃尚在華清官,那宮中有一殿名曰長生殿,極高爽涼快,其年七月七日夜,乞巧之夕,天氣正當炎熱,玄宗坐于長生殿中納涼,楊妃陪着同坐,直至二更以後,方才入寝室中而卧,宮女亦都散去歇息。楊妃苦熱,睡不安穩,乃扯着玄宗起來,同出庭前乘涼,更不呼喚宮娥侍女們服侍。二人坐到更深,手揮輕扇,仰看星鬥,此時萬籁無聲,夜景清幽,坐了一回,漸覺涼爽。
玄宗低聲密語道:“今夜牛女二星相會,未知其樂何如?
“楊妃道:“鵲橋渡河之說,未知果有此事否?若果有之,天上之樂,自然不比人間。”玄宗道:“若論他會少難多,倒不如我和你日夕飲聚。”
楊妃說道:“人間歡樂,終有散場,怎如天上雙星,永久成配。”說罷,不覺怆然嗟歎。玄宗感動情懷,說道:“你我恁般恩愛,豈忍相離,今就星光之下,你我二人,密相誓願,但願生生世世,長為夫婦。”
楊貴妃聽玄宗之說,點頭道:“阿環願此誓言,雙星為證。
“玄宗聽了此說,不覺大喜之極。
後來有白居易《長恨歌》中,曾詠及此事。有句雲: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玄宗自此把楊妃更加恩愛。是年秋九月,蓬萊宮中那柑橘結實。這種柑橘,是開元年間江陵進貢來的,味極甘美。玄宗命将數枚種于蓬萊宮中,一向隻開花不結實,還有時連花也不開。那年忽然結實二百餘顆,與江南及蜀中進貢者毫無異味,玄宗欣喜,親自臨視,命摘來頒賜各朝臣。楊國忠及衆官,上表稱賀,玄宗大悅,溫旨批答。
那柑橘中卻有一個是合歡的,左右進上。玄宗見了愈加欣喜,與楊妃互相把玩。
玄宗說道:“此果早知人意,我與妃子同心一體,是以結此合歡之實,我二人可共食之,以應其兆。”
乃促其坐,同剖交口而食,因命畫工寫命《合歡柑橘圖》,傳之于後世。楊國忠于此,又複獻谀詞以為說道:“此乃非常之祥瑞,陛下宜頒酺稱慶。”正是:屈轶曾生堯帝時,自能指佞最稱奇。
唐家柑橘成何用,翻使谀臣進佞詞。
玄宗聽了楊國忠谀佞之言,遂降旨以宮中有珍果之慶,賜民大酺。于是選擇吉日,率嫔妃及諸王輩,禦勤政樓,大張聲樂,陳設百戲,聽人縱觀,與民同樂。京城内百姓中,士民男女,擁集樓前,好不熱鬧。
教坊女人,有一個王大娘者,其技能為舞竿,将一丈八尺長的一根長竹竿,捧至頭頂,竿兒上綴着一坐木山,為瀛洲方丈之狀,使一小兒手扶绛節,出入其間,口中歌唱。王大娘頭頂着竿,旋舞不辍,卻正與那小兒的歌聲,節奏相應。玄宗與嫔妃諸王等看了,俱啧啧稱奇。
時有神童劉晏,年方九歲,聰明過人,因朝臣舉薦登朝,官為秘書省正字。是日玄宗召于樓中侍宴,命王大娘舞竿,因命劉晏詠王大娘舞竿的詩一首。劉晏應聲即吟道:樓前百戲競争新,惟有長竿妙入神。
說道绮羅偏有力,猶嫌輕便更驚人。
玄宗同嫔妃及諸王,見劉晏詠詩靈活,詞中又有隐帶諧谑之意,甚為贊歎。楊貴妃抱他坐于膝上,親為之梳發。
梳罷,玄宗招之近前,親執其手,戲問道:“汝以童年,官為正字,未知正得幾字。”
劉晏應口答說道:“諸字都正,隻有一個朋字未正。”這句話,分明說那些朝臣,各立朋黨,難以救正,恰好合著朋字形體,偏而不正之意。
玄宗哪知其意,惟贊歎他年幼聰明。正在快樂之時,忽然人聲喧嘩。
未知後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十六章 羯鼓催花</h1>
話說玄宗忽聞喧嘩之聲,問是何故,内侍啟奏說:“樓下百姓,争看花燈,擁擠喧嘩。”玄宗道:“可着該管官,嚴饬禁約,再着衛士彈壓,如再不止,拿幾個責治示衆。”
劉晏忙奏道:“人聚已衆,不可輕責,以臣愚見,莫如使梨園樂工,當樓奏技,傳谕衆人,靜聽無嘩。彼百姓喜于聞所未聞,人聲自息矣。”
玄宗點頭道:“此言極善。”遂命内侍,曉谕衆人,随後命梨園子弟錦衣花帽,手執樂器,出至樓頭,站立于花燈之下,衆人擁着觀望。那歡笑之聲,雖未即止,已不似從前的喧鬧了。
高力士奏道:“衆樂工之中,唯李谟的羌笛尤為擅名,衆人最為喜聽。宜命樓下衆人,清聽一曲,以息衆喧。”
玄宗依其所奏,傳命李谟獨自當樓吹笛。李谟領旨,拿着一枝紫紋雲夢竹的笛兒,嘹亮呖呖,吹将起來。
這一枝笛真吹得響徹雲霄,鸾翔鶴舞。樓下萬萬千千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玄宗大喜。
你道李谟的笛,如何恁般入妙?隻因玄宗洞曉音律.絲竹管弦,無不各盡其妙。有時自制曲調。随意即成,清濁疾徐,回環轉變,自合節奏。于諸樂器中,獨不喜琴聲,聞人鼓琴,便欲别奏他樂以洗耳,謂之解穢。其所最愛者,羯鼓與笛,以此為八音之領袖,為諸樂之所不可少。每當宮中私宴,梨園奏曲,玄宗或親自擊鼓,或吹玉笛以和之。楊妃亦喜吹玉笛。
先是天寶初年,二月初旬,玄宗晨起,巾栉方畢,時值宿雨初晴,景色明麗,内殿庭中柳杏将欲萌芽。玄宗兀坐四顧,咄嗟而起道:“對此景物,豈可不與他判斷。”
遂命楊妃先吹玉笛一遍,随後親自臨軒,擊羯鼓一通,其名曰《春光好),亦是玄宗自制的雅調。鼓音才歇,回顧庭前柳杏,都已葉舒花放,天顔大喜,指與衆嫔妃看了笑道:“此一事,可不喚我作天工耶。”衆畢頓首,口稱萬歲。
又一日,玄宗寝于玉清宮中,忽夢有仙女數人,從空而降,容貌俱極美麗,手中各執一樂器,向着玄宗吹舞了一回,其中笛聲尤為佳妙。仙女道:“此乃神仙之樂,名曰‘紫雲回’,陛下既深通音律,可傳受了去。”
玄宗醒來,猶覺音樂在耳。遂自吹玉笛習之,盡得其節奏。
過了二三日,偶乘月明之夜,與高力士改換了衣服,出宮遊戲。
走過了幾處街坊,回走至宮牆外一座大橋之上,立着看月。
忽聞遠遠的有笛聲嘹亮,仔細聽之,正是紫雲回的聲調。
玄宗驚訝道:“此吾夢中所傳受,親自譜就的新翻妙曲,并未曾傳受他人,何故外間亦有此調。”大為可恨。遂密谕高力士道:“明日與我查訪那個吹笛的人,不要驚吓了他,好好引來見我。”
高力士領旨,查得一個少年,入宮見駕。玄宗問他昨夜所吹的笛曲,從何處得來。
那少年奏道:“臣姓李名谟,自幼性好吹笛,因精于其技。
前兩三夜,偶于宮牆外大橋上步月,聞得宮中笛聲。細聽節奏,極其新異,非複人間所有,因用心暗記,以指爪書譜,回家即依調試吹之,愈知甚妙。昨夜便自演習。不料有污聖耳,臣該萬死,望陛下恕之。”玄宗喜其聰慧知音,遂命為押班梨園之長,供奉左右。自此李谟更得盡傳内府新聲,其技愈加精妙。當夜在勤政樓頭奏技,萬國樂聞,天子稱賞。笛聲既畢,衆樂齊奏,繼以清歌妙舞,樓下衆人都靜觀寂聽,更無喧鬧。直歡宴到曉鐘初鳴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