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故鄉紅崖溝地處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北部,這裡屬西秦嶺小隴山脈北麓渭河谷地林緣區。一條淺黃瘦弱的渭河,蜿蜿蜒蜒自西向東悄悄而來,走過二百多裡的山谷平川,給兩岸炊煙袅袅的村莊帶來勃勃生機。
就在這條河谷地帶,南北幾十公裡,植被豐茂,氣候溫涼,光照充足,年降水量超過500毫米,年均氣溫不低于12℃,平均海拔1100米之上,無霜期也有210多天,十分适宜花椒的種植和生長。
滄海桑田,祖祖輩輩手口相傳,以甘谷縣為中心的狹長地帶,傳統成為花椒的主産地。多少年來,甘谷花椒以色澤鮮紅、果肉豐厚、顆粒飽實,麻味濃久而聲名遠揚。
據說早在1470年前,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就有“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的記載。這裡說的“秦椒出天水”,就是指以天水市麥甘谷縣為主的渭河河谷地帶所産花椒。
甘谷的花椒樹,大多生長在渭河谷地沙土平川和沿岸的黃土緩坡山地,不怎麼施農藥化肥,沒有工業污染,近乎自然生長。花椒樹上長着細密的小刺,至今還是傳統的手工農業方式管護。
成熟的花椒遠遠飄散着濃郁的酥麻香味,為川湘菜必備佐料。現代科技發現,甘谷花椒富含人體需要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健脾護胃、解毒排毒、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
當然,大多數鄉鄰并不知曉,李時珍《本草綱目》有載:“花不堅齒、烏發、明目,久服具有延年益壽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