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昌化雞血石!

作者:馬泥村夫

昌化雞血石的講究很多,比如首先要求這紅色要豔,要正,顔色淺了不行,發暗發褐也不行。其次要求這血要活,紅色處于其他顔色的地兒當中,要求結合得無截然界限,要像“漸融”的一樣,如果像一塊鑲在石頭上,那價值也要降低的。第三是要求血色成片狀,不能成點散狀或線狀,條狀,第四要求雞血石的地子要好,地子好就是要溫潤而無雜質,色純淨而柔和,最好就是深色的藕粉地,荞麥地,或牛角凍,這樣的地子不但把雞血襯托得更加豔麗,而且适宜養血。

昌化雞血石!

昌化雞血石是中國特有的珍貴寶石,具有雞血般的鮮紅色彩和美玉般的天生麗質 ,曆來與珠寶翡翠同樣受人珍視,以“國寶”之譽馳名中外。清乾隆年所修《浙江通志》曾記載:“昌化縣産圖章石,紅點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愛玩,近則罕得矣。

昌化雞血石産于浙江省臨安市昌化西北的“浙西大峽谷”源頭的玉岩山。

昌化雞血石!

昌化的雞血石是中國特有的名貴石種之一,具有豔麗鮮紅如雞血般的色彩和亮晶如美玉般的光澤,被譽為“國寶”而馳名中外,是中國四大名石之一。

昌化雞血石形成于晚侏羅紀(約一億年前)流紋凝灰岩中,是朱砂(硫化汞HgS)在高嶺石(Ko)與地開石(Di)之間不斷滲染而成,摩氏硬度為 2~3 ,比重為 2.66~2.9 ,其成份為 AI2(Si4O10)(OH)2。發現與開采有1000多年曆史, 廣泛利用興于明清時期。明代昌化雞血石工藝品已成為皇宮和英國博物館的珍藏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鹹豐、同治、宣統等曆代皇帝與後妃選昌化雞血石作為玉玺。現代毛澤東主席曾使用和珍藏兩方大号昌化雞血石印章,周恩來總理曾選昌化雞血石作為國禮,饋贈日本前首相田中。郭沫若、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潘天壽、錢君淘、葉淺予等衆多文化名流,與昌化雞血石結下了不解之緣。當今,一個以采集,收藏,研究,展銷為主的昌化雞血石熱,正風靡中華大地。昌化雞血石文化及五大洲,尤其在日本,南韓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及世界華人界更享盛譽。

昌化雞血石!

昌化雞血石的天生麗質源于它是辰砂與高嶺石,地開石,葉臘石等多礦物共生的集合體。辰砂是“血”的主要成分,有鮮紅,大紅,紫紅,淡紅,團快狀,條帶狀,星點狀等高嶺石,地開石是質地的主要成分,有白、黃、紅、青、褐等色和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等狀态。

昌化雞血石的主要品質,一是"雞血",二是質地,主要看石質是否潔淨、細潤。以紅色集中、面積大、鮮豔純淨,并深透石中的為上,紅色分散,呈點塊狀,顔色發紫或發淺的為次。質地細膩,潔瑩如玉,半透明,以羊脂凍為上,烏凍次之。全紅而通靈的稱"大紅袍",黑白地與雞血三色者稱"劉歇業"。

昌化雞血石!

昌化雞血石按其色澤、透明度、光澤度和硬度,分為凍地、軟地、剛地硬地四大類,百餘個品種。

凍地雞血石

凍地雞血石的成分是辰砂與地開石、高嶺石組成的天然集合體,硬度為2至3度,微透明至透明,強蠟狀光澤。凍地雞血石是昌化雞血石中的名品,曆來是開采的主要對象。主要品種有:牛角凍、田黃凍、肉糕凍、桃紅凍、瑪瑙凍、羊脂凍、玻璃凍、朱砂凍、芙蓉凍、五彩凍、銀灰凍、豆青凍等雞血石。軟地雞血石的成分是辰砂與地開石、高嶺石和少量明礬石、石英細粒組成,有一定蠟狀光澤,硬度為3至4度,不透明或部分微透明。以多姿多彩的軟彩石為地,不少品種的血色、血形與色彩豐富的質地相融合形成美麗的圖紋。軟地雞血石是昌化雞血石中最常見的一類,産量約占60%。主要品種有:黑旋風、瓦灰地、桃紅地、朱砂地、醬色地、巧石地、白玉、黃玉、青玉、花玉、紫雲、闆紋等雞血石。

昌化雞血石!

剛地雞血石

剛地雞血石的成分是辰砂與弱或強矽化的地開石、高嶺石、明礬石、矽質成分及微細粒石英的集合體,分軟剛地與硬剛地兩類。軟剛地硬度為3至5.5度,部分質理較細潤,有玉肌感,不透明,少量微透明,質好者同軟地雞血石相似,但石質脆,易破裂,受熱、受震的情況下尤甚;硬剛地硬度大于5.5度。剛地雞血石以褐黃色、淡紅色為主,大部分不宜雕刻,一般稍作加工後以觀賞其自然美。主要品種有:剛灰地、剛褐地、剛白地、剛粉紅地等雞血石。

昌化雞血石!

硬地雞血石

硬地雞血石的成分是辰砂與矽化凝灰岩組成,主要含SiO2,硬度為6度以上,有的大于7度,不透明,幹澀少光,俗稱"硬貨"。質地顔色較單調,多呈灰色、白色,少量黑色和多色伴生。硬地雞血石難以雕刻,屬低檔品。主要品種有:硬灰地、硬黃地、硬黑地、硬褐地等雞血石。但其中在硬地表面伴生鮮豔雞血,形成單面或雙面雞血薄皮的,俗稱"皮血",則屬上檔或中檔品,且質地愈硬,其伴生的"雞血"亦愈鮮愈濃,愈不容易褪色,質好者是制作工藝品的佳材,有的隻經表面抛光就極具觀賞價值。

昌化雞血石!

工藝價值

昌化雞血石的工藝用途主要是制作印章、雕刻工藝品和原石欣賞等。在衆多印石中,昌化雞血石是中國“印石三寶”之一,并以撩人的美姿,赢得“印石皇後”之譽,為中國印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同時又為我國的玉雕工藝創造了“雞血”巧雕的獨特流派,其作品以“瑰麗、高雅、精巧、多”著稱。

在評選中國國石中,昌化雞血石具備了“四性”:獨有性——據我國地質部門的調查和各國地質文獻的記載,世界其他國家尚無發現此類礦産;奇特性——形、色即奇異,又特别,十分罕見;觀賞性——形、色、紋理及質地美麗無比,百玩難舍,從中獲益;文化性——在傳統文化中有一席之地,皇帝寵愛,布衣珍惜。

昌化雞血石!

昌化雞血石在1999年以來的曆次中國國石評選中,均為首選國石之一。寶玉石專家稱昌化雞血石為“中華瑰寶”。

來曆傳說

昌化雞血石出産于浙江省臨安市昌化鎮西 50 公裡的浙西大峽谷源頭—海拔 1300 餘米的玉岩山、屬天目山系,為仙霞嶺山脈的北支,周圍群山環抱,峻嶺綿延,高山峽谷形成了獨特的氣候條件,當地民謠為:闆橋直壟通,風雨不斷蹤。夏天蓋棉被,十月雪花飄。在雞血石産地,有許多有關雞血石的傳說,這其中之一便是鳳凰滅蝗蟲,血灑玉岩山。

昌化雞血石!

傳說,遠古時,一對美麗的鳳凰在天庭翺翔時,不時聽到哀怨之聲,俯首一看,見蝗蟲成災,瘟疫流行,作物不長,滿目荒涼,百姓愁苦。善良正義的鳳凰見此情景,決意以自己的力量去消滅蝗害,驅散瘟疫,匡扶生靈。通過努力,美好的願望實作了,感恩的百姓,請求鳳凰留下,共同沐浴晨歌與暮曲。鳳凰被百姓的精誠所感動,在一座山巅——康山嶺,築起了鳳凰沼栖居,不久鳳凰沼周圍,所有山岩,變得潔白透明,如同白玉一般,玉岩山由此得名。玉岩山上百鳥齊鳴,玉岩山下百姓安居樂業。但就在這時,山上來了一對強橫的鳥獅,它們見到鳳凰巢居在如此美麗的山頭,創造如此輝煌的業績,受到百姓的恩戴産生了忌妒之心,進而決心将鳳凰趕走,占據鳳凰沼。一天,正當雌鳳凰進入孵育期,雄鳳外出覓食之際,偷襲鳳巢,攻擊雌鳳凰,雌鳳凰勇敢地與之博鬥,鳳獅之戰使得玉岩山上風聲鶴唳,日月無光。雄鳳回巢時,雌鳳凰被鳥獅啄斷了一條腿,血灑玉岩山,最後,鳳凰含着悲憤仍由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擊敗了鳥獅,含淚掩埋了被無辜踐踏的鳳凰蛋後騰空而去。

鳳凰離去,百姓痛惜萬分,他們對天祈禱,請求神靈保佑正義的鳳凰。百姓的誠意,鳳凰的啼血,感動了天地。玉皇大帝派皇太子下凡視察實情,令地藏菩薩将鳳凰血和鳳凰蛋點化成美麗的丹石,并賦予了塊塊丹石逢兇化吉,驅邪揚善,懲惡布愛的力量。從此,玉岩山上鳳凰血和鳳凰蛋經過千萬年的埋藏,而成了今天的稀世珍貴——雞血石,雞血石本應叫鳳血石,這是後人在開采礦時發現它的色彩與剛宰殺的雞血滴在玉石上相似,才習慣稱作“雞血石”。

品質辯别

品評雞血石,首先就是“血”的紅色,以其鮮、凝、厚為佳。鮮者紅如淋漓之鮮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層次深透于石層中。其次看它的地張。所謂地張就是鮮紅色的硫化汞結晶在什麼樣的石頭之上。雞血石的地張以純淨、半透明、無釘與血之鮮紅色彩交相輝映者,為上品。

由于昌化雞血石之質佳,價值又高,作僞方法不斷:

昌化雞血石!

一、鑲嵌法

采用質地較好的昌化石章,選擇其幾面醒目的地方,分别挖出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小坑,然後用紅色的硫化汞塗料嵌入,待其自然陰幹後,再磨光上蠟。因為嵌入的雞血(硫化汞)沒有層次,同時血與昌化石的交接處色澤生硬,沒有過渡。

二、浸漬法

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塗上硫化汞,陰幹再塗,再陰幹,使其血稍有層次,然後放在透明的樹脂裡浸漬,務使周身浸到,拎起晾幹,再用細水砂打光,即成。此法因樹脂易老化,日久表皮會泛黃,與内部的石色不相協調,同時樹脂表皮的毛孔比較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其表面有一點點細小的棕眼,而這一切都是真的昌化雞血石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