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或醇香,或清冽,或香如蘭桂,或味如甘霖。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茶的王國,唐朝尤甚。千百年來品茶之人無數,但是懂茶之人尚少。普洱茶隻要覺得好喝就行,不用刻意去懂。不懂普洱茶并不影響一個人體驗茶帶給他的樂趣。
今天給大家講講什麼是三青!
普洱茶三青
曬青、烘青、炒青這三個都是制普洱茶的三種制作方法,這三種加工的技術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茶品質風格。
曬青毛茶常使用鍋炒殺青,殺青溫度較低,葉溫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鈍化較少,低沸點香氣物質未完全消失,殺青葉透青草氣,殺青程度較嫩。
烘青、炒青毛茶:鍋炒、滾筒、蒸汽、熱風殺青均可用,殺青溫度高,葉溫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壞徹底,低沸點香氣物質消失,殺青葉透清香,無青草氣,殺青程度較老。曬青毛茶殺青溫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帶青草氣。有利于普洱茶後期“發酵”。烘青、炒青殺青溫度高,酶活性破壞徹底,不利于普洱茶後期“發酵”。
普洱茶曬青原料,苦澀為首選,湯色泛黃、苦澀雜味會随時間化掉。當年春芽、春尖、春玉燙色滋味的,消費者極易鑒别;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湯色碧綠,有糯米或闆栗微香,但陳舊後出苦不出甘。
人人都知道茶是中華民族的國飲,我國的飲茶人數也在逐年增多。但是也常會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知識總是小心地說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不管這謹慎的态度是不是謙虛,其實懂不懂茶知識對大多數人來說不那麼重要。如果喝了某個茶感覺還不錯,能接着喝下去就足夠了。
存放多年後,曬青葉色褐紅,烘青、炒青葉色變黑,沖泡後曬青茶底微微皺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則較平滑光鮮,葉底色澤非常接近紅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發酵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遇濕、遇潮、遇水就變苦。烘青和炒青與潮濕為敵,而曬青則與潮濕為友。自然陳化的生普和人工發酵的熟普都同濕熱發生過聯系,因而差別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還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觀察葉底外,對比品嘗非常重要。
相信很多茶友通過上面的介紹對普洱茶的三青都有所了解了,曬青、烘青、炒青這三種加工的技術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普洱茶品質風格。隻有對挑選普洱茶的知識,普洱茶的加工工藝有更深的了解,才能保證購買時能買到品質好的普洱茶。“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是啊,閑來無事時,手上一本書,桌上一杯茶,書香和茶香萦繞纏綿,簡直是人生一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