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河委在黃河荔津-西河口段魚類生物多樣性調查中,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鲱魚生活在黃河口的目前交界處。據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生産研究所研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黃河鲱魚一直受到徑流和人工捕撈的威脅,自21世紀初以來沒有捕撈記錄。這是21世紀黃河河口河道首次發現黃河鲱魚活體,标志着黃河口地區的生态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 來源:全球網絡
黃河鲱魚很多人都不熟悉它,隻是覺得它是一條魚,它不是普通的魚。黃河鲱魚,又稱生魚片、黃河劍魚等,在黃河口地區生存下來,因為它看起來像一把鋒利的刀,得名。薄色鮮豔,腹部小巧,吻短圓突出,猶如一把鋒利的刀,是長江刀魚可比的一種名貴魚。

大家都熟悉長江刀魚,因為這種魚的價格非常高,甚至達到了幾萬元一斤。黃河刀魚更是無價之寶,因為它在1990年代和1930年代之間沒有捕魚記錄。那麼黃河刀魚有什麼特别之處呢?
1、家鄉在黃河口,故鄉黃河刀魚在黃河口,在黃河口,當地人稱之為"傾倒魚"。
2、魚體不大,黃河釣魚體不大,一般20-40厘米,最大但半磅,為小魚。
3、洄遊,每年3月中旬,黃河刀魚從黃河口入黃河,逆流而上,經東營市到東平湖産卵、孵化。卵孵化成幼魚後,它們沿着黃河到海口,在那裡它們生長并在渤海過冬。
這三個特點使黃河刀魚難以生長,但并不是它消失30年的原因。黃河刀魚是生長在黃河下遊的稀有魚類,我們都知道黃河經常被切斷,特别是在1991年至1998年的八年間,平均每年的截止時間達到107天。1997年的幹旱切斷了黃河226天。斷裂給生态環境造成了惡性循環,黃河沿線生物大量增殖,河水切斷造成黃河獨有的魚類痕迹難以發現。
随着近年來水和沙子的轉移,黃河水域環境的不斷改善,久違的黃河刀魚出現了,這是環境改善的最好證明,相信這種魚随着繁殖的緩慢,隻會增加。
另外:刀魚雖然在30年後重新出現,但仍然不打擾自己的生活,不釣魚,不釣魚,不買,不賣,讓它們慢慢繁殖,給它們一個慢慢恢複種群的機會,不去消失之前想着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