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噸191億元!嫦娥五号帶回罕見物質,100噸足夠全球人類用1年

每噸191億元!嫦娥五号帶回罕見物質,100噸足夠全球人類用1年

中國科學家在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雜志上連發三篇新論文[1][2][3],分析了嫦娥五号從月球上采集到的樣品。結果表明,人類最近的一次月球采樣帶回了最年輕的月球土壤和岩石,距今隻有20億年,揭示了月球不為人知的過去。

在我國之前,美國和蘇聯都曾采集過月球樣品。在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期間,宇航員先後六次帶回了380千克的月岩(後來送了1克給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蘇聯發射無人探測器登陸月球,先後三次帶回月球樣品,總計301克。

每噸191億元!嫦娥五号帶回罕見物質,100噸足夠全球人類用1年

時隔将近50年後,我國發射嫦娥五号奔赴月球,這個無人探測器在月球正面着陸,采集到1731克月球樣品,并成功傳回地球。此前,第一批嫦娥五号月球樣品已經分發給多個科研機構。現在,關于嫦娥五号的月球樣品研究終于有成果了。

分析表明,美蘇帶回的月球樣品都是非常古老,年齡超過30億年,最古老的甚至超過44億年。先前的研究表明,月球的内部很快就冷卻下來,最遲在28億年前已經停止火山活動,表面變得一片沉寂。

每噸191億元!嫦娥五号帶回罕見物質,100噸足夠全球人類用1年

然而,嫦娥五号的月球樣品分析結果顯示,月球在20億年前其實還有火山活動,這個結果讓天文學家感到意外。當時的月球火山把岩漿噴發到表面,然後凝固成玄武岩,最終被嫦娥五号帶回地球。

另一方面,月球最後的火山活動驅動力也不是此前認為的放射性元素鉀、鈾和钍。理論上,這些放射性元素衰變後産生的熱量,有助于熔化月球地幔中的岩石,形成大量岩漿,最終引發火山爆發。然而,科學家并沒有嫦娥五号帶回的玄武岩中檢測出這些放射性元素。

每噸191億元!嫦娥五号帶回罕見物質,100噸足夠全球人類用1年

在這幾項新研究中,科學家還分析了月球樣品中的水分。此前研究認為,月幔具有較高的含水量,因為水能降低岩石的熔點,使月球的火山活動可以持續更長時間。但新研究顯示,這些樣本異常幹燥,水分含量僅為百萬分之一至五。

對于月球這樣體型較小的天體,内部降溫速率很快,火山活動應該很快就會停止。如果沒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或者水,月球的火山活動又怎麼會持續到20億年前呢?

每噸191億元!嫦娥五号帶回罕見物質,100噸足夠全球人類用1年

對此,天文學家目前也不知道确切原因。目前提出了幾種假說,比如地球的潮汐加熱、月球表面厚厚的土壤起到保溫作用、又或者是大型小行星、彗星的撞擊。關于月球的演化史之謎,還有待進一步的樣品分析結果。

嫦娥五号帶回的月球土壤和岩石中不但蘊藏着月球演化史,而且還有各種人類需要的自然資源。據統計,月球上的已知礦物超過100種,其中5種是月球上特有的,地球上不存在。

每噸191億元!嫦娥五号帶回罕見物質,100噸足夠全球人類用1年

月球上的某些金屬資源非常豐富,比如钛,其儲量估計超過100萬億噸,地球上钛礦的儲量估計為20億噸。钛具有非常優異的抗腐蝕性能,其強度-密度比是金屬之最,是以被廣泛應用于航海和航天領域。可以想象,在未來的“大航天時代”,人類将會在月球上大量開采钛礦。

此外,月球上還大量存在地球上極為稀缺的資源——氦-3。可控核聚變是人類邁向更高文明等級的關鍵,目前科學家正在測試氘和氚的核聚變反應,但這種反應會産生中子輻射問題,而且還會損失一些能量。而氦-3可以實作完美的核聚變,不會有放射性污染,而且成本更低。

每噸191億元!嫦娥五号帶回罕見物質,100噸足夠全球人類用1年

氦-3大都源自于太陽風,但由于地球大氣層與磁場的存在,太陽風基本上無法直接到達地球表面,是以氦-3在地球上非常罕見。而月球沒有大氣層與磁場的阻擋,太陽風直接轟擊月表,是以月球上積累了大量的氦-3。

保守估計,月球表面存在超過110萬噸的氦-3。而隻需100噸的氦-3用于發電,就能滿足全球人類1年的耗電量。雖然月球上的氦-3是有限的,看起來隻能讓人類用一萬多年,但這對于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十分關鍵。即便月球上的氦-3耗盡了,木星、水星等天體上還存在更多的氦-3有待開采。

每噸191億元!嫦娥五号帶回罕見物質,100噸足夠全球人類用1年

氦-3具有極高的應用前景和價值,每噸高達30億美元,相當于191億元。目前,獲得50毫克嫦娥五号月球樣品的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正在研究月壤中的氦-3,探索從中提取氦-3的技術。

接下來,我國還将進一步探測月球,發射多個無人探測器前往月球,并且從月球上的不同區域采集樣品帶回地球。令人激動人心的載人登月計劃也在醞釀之中,我們有望在不遠的将來(也許十來年),看到中國航天員親自踏上月球表面。

每噸191億元!嫦娥五号帶回罕見物質,100噸足夠全球人類用1年

參考文獻

[1] Qiu-Li Li, Qin Zhou, Yu Liu, Zhiyong Xiao, et al. Two billion-year-old volcanism on the Moon from Chang’E-5 basalts, Nature, 2021, DOI: 10.1038/s41586-021-04100-2.

[2] Heng-Ci Tian, Hao Wang, Yi Chen, Wei Yang, et al. Non-KREEP origin for Chang’E-5 basalts in the Procellarum KREEP Terrane, Nature, 2021, DOI: 10.1038/s41586-021-04119-5.

[3] Sen Hu, Huicun He, Jianglong Ji, Yangting Lin, et al. A dry lunar mantle reservoir for young mare basalts of Chang’E-5, Nature, 2021, DOI: 10.1038/s41586-021-04107-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