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鬼城”切爾諾貝利背後的故事-曆史上的今天精選篇(4月26日)爆炸發生爆炸原因相關損失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徹底關停

1986年4月26日淩晨,位于蘇聯烏克蘭加盟共和國首府基輔以北130公裡處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猛烈爆炸,反應堆機房的建築遭到毀壞,同時發生了火災,反應堆内的放射物質大量外洩,周圍環境受到嚴重污染,造成了核電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事故。與此同時,核電站爆炸的那聲巨響,讓一切都歸零,也讓蘇聯關于核能的所有的計劃和野心都化為了泡沫。

“鬼城”切爾諾貝利背後的故事-曆史上的今天精選篇(4月26日)爆炸發生爆炸原因相關損失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徹底關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爆炸發生</h1>

1986 年 4 月 26 日,當地時間淩晨 1 點 23 分 47 秒,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 核反應堆功率大規模、災難性地激增,導緻蒸汽爆炸,撕裂反應堆的頂部,使核心暴露,并散發出大量的放射性微粒和氣态殘骸(铯 - 137 和 锶 - 90),使空氣(氧氣)與超高溫核心中的 1700 噸可燃性石墨減速劑接觸;燃著的石墨減速劑加速了放射性粒子的洩漏。随後放射性粒子随風穿越了國界。

“鬼城”切爾諾貝利背後的故事-曆史上的今天精選篇(4月26日)爆炸發生爆炸原因相關損失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徹底關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爆炸原因</h1>

關于事故的起因,官方有兩個互相沖突的解釋。第一個于1986年8月公布,完全把事故的責任推卸給核電站操縱員。第二個則釋出于1991年,該解釋認為事故是由于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RBMK)的設計缺陷導緻,尤其是控制棒的設計。雙方的調查團都被多方面遊說,包括反應堆設計者、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職員及政府在内。

另一個促成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是職員并沒有收到關于反應堆問題報告。根據Anatoli Dyatlov—一名職員所述,設計者知道反應堆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危險,但蓄意将其隐瞞。這種情況是因為廠房主管基本由不具備RBMK資格的員工組成造成的:廠長V.P. Bryukhanov,隻具有燃煤發電廠的訓練經曆和工作經驗,基本上是負責政戰的主管,事發半夜演習時并不在場,但主導演習的副廠長是核能專業。他的總工程師Nikolai Fomin亦是來自一個正常能源廠。3号和4号反應堆的副總工程師Anatoli Dyatlov隻有“一些小反應堆的經驗”。

第二個“有缺陷的設計之解釋”是由Valeri Legasov于1991所公布,把事故的原因歸咎于RBMK反應堆設計的缺陷,特别是由于控制棒的缺陷。1986年8月出版的政府調查委員會報告指出,操縱員從反應堆堆芯抽出了至少205隻控制棒(這類型的反應堆共需要211隻),留下了六隻,而技術規範是禁止RBMK-1000操作時在核心區域使用少于15隻控制棒的。

“鬼城”切爾諾貝利背後的故事-曆史上的今天精選篇(4月26日)爆炸發生爆炸原因相關損失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徹底關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相關損失</h1>

1986年4月26日當地時間1點23分,蘇聯的烏克蘭共和國切爾諾貝利核能發電廠(原本以列甯的名字來命名)發生嚴重洩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導緻31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于放射性物質遠期影響而緻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線影響而導緻畸形胎兒的出生。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外洩的輻射塵随着大氣飄散到蘇聯的西部地區、東歐地區、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受污染最為嚴重,由于風向的關系,據估計約有6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的土地。此事故引起大衆對于蘇聯的核電廠安全性的關注,事故也間接導緻了蘇聯的瓦解。蘇聯瓦解後獨立的國家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等每年仍然投入經費與人力緻力于災難的善後以及居民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間接死亡的人數難以估算,且事故後的長期影響到目前為止仍是個未知數。

意外發生後,馬上有203人立即被送往醫院治療,其中31人死亡,當中更有28人死于過量的輻射。死亡的人大部分是消防隊員和救護員,因為他們并不知道野外中含有輻射的危險。為了控制核電輻射塵的擴散,當局立刻派人将135,000人撤離家園,其中約有50,000人是居住在切爾諾貝利附近的普裡皮亞季鎮居民。衛生機關預測在未來的70年間,受到5–12艾貝克輻射而導緻癌症的人,比例将會上升2%。另外,已經有人因為此次意外而受到輻射,并死于癌症。

到2006年,綠色和平組織,基于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的資料研究發現,在過去20年間,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者總計達9萬多人,随時可能死亡。是以,綠色和平組織認為,官方統計的結果比切爾諾貝利核洩漏造成的死亡人數少了至少9萬人,這個數字是官方統計數字的20倍。對于綠色和平組織的“估計”缺乏理論支援。

死亡人數:9.3萬人

緻癌人數:27萬人

經濟損失:180億盧布

“鬼城”切爾諾貝利背後的故事-曆史上的今天精選篇(4月26日)爆炸發生爆炸原因相關損失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徹底關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短期影響</h1>

切爾諾貝利災難不隻污染了周圍的鄉鎮,它還借由氣流的幫助,是以能夠沒有規律地往外面散開。根據俄國及西方科學家的報告指出:掉落在俄國的輻射塵有60%在白俄羅斯。而由TORCH 2006的報告指出有一半的易揮發粒子掉落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以外的地方。在俄羅斯聯邦布良斯克(Bryansk)的南方極大的區域和烏克蘭北方的部分地區,都被輻射物質污染。

由原子爐熔毀而漏出的輻射塵飄過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飄過歐洲的部分地區,例如:土耳其、希臘、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立陶宛、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波蘭、瑞士、德國、意大利、愛爾蘭、法國(包含科西嘉)和英國。在最早發生意外的時候,有人認為切爾諾貝利的核洩漏是來自瑞典而不是俄國。

蘇聯當局在事件發生之後36小時,就開始疏散住在切爾諾貝利反應堆周圍的居民。在1986年5月,即事件發生後一個月,約116,000名住在核子廠方圓30公裡(相當于18英裡)内的居民都被疏散至其他地區。是以,這個地區經常會被稱為疏散區域(Zone of alienation)。然而輻射所影響的範圍其實能散播至超過方圓30公裡外的地方。

“鬼城”切爾諾貝利背後的故事-曆史上的今天精選篇(4月26日)爆炸發生爆炸原因相關損失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徹底關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長期影響</h1>

據專家估計,完全消除這場浩劫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續的核輻射危險将持續10萬年。

環境影響

發生事故後,隔離區内變成了部分野生動物的天堂。雖然動物也飽受輻射之苦,但比起人類對它們的傷害是非常輕微的,是以對它們而言事故的發生反而是好事。在隔離區内的動物比如老鼠已适應了輻射,它們和沒受輻射影響地區的老鼠壽命大約相同。下列為隔離區内再度出現或被引入的動物:山貓、貓頭鷹、大白鹭、天鵝、疑似一隻熊、歐洲野牛、蒙古野馬、獾、河狸、野豬、鹿、麋鹿、狐狸、野兔、水獺、浣熊、狼、水鳥、灰藍山雀、黑松雞、黑鹳、鶴、白尾雕。切爾諾貝利論壇的報告于2005年九月份,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政府以及其他聯合國團體,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份關于核事故的總體報告。報告指出事件死亡人數共達4000人,世界衛生組織更包括了死于核輻射的47名救災人員,和九名死于甲狀腺癌症的兒童。聯合國于2006年四月份公布世界衛生組織的結果,也許有另外5000多名受害者死于輻射塵地區(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等地)。是以,總數達約9000名受害者。

國際原子能機構和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UNSCEAR)認為TORCH所報告裡的污染地區不夠全面,認為還有更多地區的污染程度會超過40,000或4,000 Bq/m,铯-137。

“鬼城”切爾諾貝利背後的故事-曆史上的今天精選篇(4月26日)爆炸發生爆炸原因相關損失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徹底關停

人體影響

TORCH報告于2006年另外指出“預計将會有更多,因這次事故而導緻出的放射性物質碘-131(增加引起甲狀腺癌的主要物質),會散布至蘇聯之外等地。有機會患上甲狀腺癌的地區,例如捷克和英國,他們均提出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解決西歐方面的癌症問題。”此次報告主要預計會額外有30,000至60,000人死于癌症,還預計當中會有18,000至66,000名白俄羅斯人患上甲狀腺癌。此外,當局表示這些病症當中,還會有很多潛在因素。是以,當局将無法于2006年初期準确地預計出正确的資料。不僅如此,當局更指出“大部分固體癌症的潛伏期大約是在20至60年”。意外發生後的二十年,平均有約40%的癌症個案于白俄羅斯地區上升,即當年最受輻射塵所污染的地區。”從2005年的讨論會更顯示,有45歲以下女性患上乳癌的案亦有所上升。另外,TORCH報告也說明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與兩項非癌症疾病有關,它們是白内障和心血管疾病。”按照剛才的報告,人類自然組織寫了一段文字,内容是:“衆所周知,輻射能夠改變以及破壞人類的基因和染色體。”“基因變種以及未來疾病的演變和傷害是有關聯的,但結果則較難預測。從另一方面來探讨這問題,有人研究過由事故所影響的基因演變。結果顯示,白俄羅斯人的germline minisattelite幹細胞裡的确有着雙重的增長。”

“鬼城”切爾諾貝利背後的故事-曆史上的今天精選篇(4月26日)爆炸發生爆炸原因相關損失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徹底關停

植被影響

美國2013年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當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對當地的樹木造成了持續不利的影響。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等多家機構的聯合研究顯示,由于長期暴露在輻射中,切爾諾貝利地區許多樹木都出現了十分反常的形态,這是因為樹木的基因發生了突變。而不斷增加的基因突變明顯影響了樹木的生長、繁殖和存活率。此外研究發現,事故發生後幸存下來的樹木、尤其是相對年輕一點的樹木,越來越難以承受幹旱等環境壓力。

這是首次大規模研究輻射洩漏造成的生态影響。參與這一研究的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專家蒂姆·穆索說:“我們的成果參考了之前許多小規模的研究結果和關于該區域樹木基因受到影響的報告。”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希望依循本次研究經驗,在日本福島核洩漏地區進行類似的研究,以衡量核輻射造成的生态和經濟影響。

“鬼城”切爾諾貝利背後的故事-曆史上的今天精選篇(4月26日)爆炸發生爆炸原因相關損失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徹底關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徹底關停</h1>

就算如此嚴重的事故,也沒有立即停止切爾諾貝利的營運。出事之後,僅僅是封停了 4 号機。

1991 年 2 号機發生火災,政府宣布 2 号停機。

1996 年 11 月,1 号停機。

2000 年 12 月,3 号停機。

至此,切爾諾貝利永遠不再運作,成為曆史的一個悲壯的名字。

“鬼城”切爾諾貝利背後的故事-曆史上的今天精選篇(4月26日)爆炸發生爆炸原因相關損失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徹底關停

1986年至今,已經過了35年,現在的切爾諾貝利被稱之為“鬼城”、“死亡村”等,以及變異産生的切爾諾貝利巨鼠,這些足以說明這場災難帶來的深遠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