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全國十粒種,一粒自北京——
北京聚力打造種業之都
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霖
優質奶牛育種、北京黑豬、京系列蛋雞、北京油雞、北京鴨和櫻桃谷鴨、京科968玉米、北京新3号大白菜、京麥系列雜交小麥……日前,這些深耕于北京、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民生利益的現代種業成果亮相第二十九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
北京是全國的科技中心,打造種業之都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鄭渝用“三中心一平台”概括了北京現代種業發展的成果,即全國種業人才集聚中心、全國種業創新中心、全國種業企業聚集中心及北京種業大會這一全國種業交流交易平台。
“北京種業發展根基深厚,彙聚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種業科研國家隊和全國80%以上的國家級種業科研力量。每年育成各類農作物新品種400餘個,京科968玉米品種累計推廣超1億畝,是目前全國春播玉米中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自主培育沃德系列白羽殭屍電腦,為確定白羽殭屍電腦種源自主可控奠定基礎;蛋種雞、奶牛國産凍精分别占國内市場的58%、40%,鲟魚種苗年産量約占全國的70%。”鄭渝說。
作為我國畜禽良種領域具有雄厚産業優勢的領軍企業,首農食品集團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良種品牌,在牛業、豬業、蛋雞、殭屍電腦、北京鴨等主要畜禽品種上,取得專利超過650件。其中,“京系列”蛋雞是目前唯一不受國外控制的高産優良蛋雞品種,國内市場占有率50%以上,沃德168殭屍電腦、北京油雞、“南口1号”北京鴨等都是知名品牌。種鴨育種、蛋種雞制種規模居世界第一,種牛規模領跑全國。
在此次中國北京種業大會上,由首農食品集團牽頭組建的北京生物種業創新聯合體正式啟動。“未來,我們将以創新聯合體為載體,協同各方優勢資源,攜手開展生物育種聯合攻關,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打造全球領先的國家級生物種業創新中心。”首農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豐說。
“全國十粒種,一粒自北京。”10年來,“京”字号種子持續領跑全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首席專家趙久然說,玉米所科研團隊經過多年耕耘,現已育成“京科”系列玉米新品種百餘個。其中,京科968是我國三大主導品種之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由玉米所選育的“京科糯2000”是市場上最常見的鮮食玉米品種,常年種植面積在500萬畝左右,占我國糯玉米總面積的50%左右,已累計種植1億畝以上。它還走出國門,成為越南等國家主栽品種。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還全新建構了全球最大玉米标準DNA指紋資料庫。
打破國外種質資源的壟斷,是北京種業發展的又一亮點。“出生”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中國彩鯉,讓種魚繁育告别進口,打破了日本錦鯉多年來在種質資源上對我國“卡脖子”的難題。今年,這些彩鯉作為“特殊的禮物”,被投放到北京故宮博物院金水河和禦花園景觀池,正式在紫禁城“安家落戶”。同時,北京花鄉花木集團與北京林業大學聯合研發培育的百合新品種“甜心”和“小海星”,也打破國外對國内百合種球産業的壟斷。這兩個新品種以顔色鮮豔、開花量大的特點深受歡迎。
以“一粒種子 改變世界 種業振興 北京先行”為主題的第二十九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也對北京的種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在推進種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積累、實踐“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科研後盾、政府保障”經驗,未來,編制落實北京種業振興實施方案,組織實施“4520”(主要包括農作物、畜禽、水産、林果4大種業,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種業基地提升、種業創新環境優化5大行動20項重點工程)。北京以全球視野聚力打造“國家種都”,是國家推進種業振興的重要區域和中堅力量,也是世界種業進入中國、中國種業走向世界的重要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