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第一章 史前(約 170 萬~1 萬年前)</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元謀人(約170萬年前)</h1>
1965 年發現于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的元謀猿人,是我國 已發現的較早的人類,距今約 170 萬年。目前僅發現屬于同一 個體的兩顆上颌側門齒化石。這兩枚門齒齒冠下部的度結節發達,指狀突粗壯, 都是纖細類型南猿向直立人過渡的代表特征。另外還發現了中國犀和劍齒象等哺 如動物化石、石制品及大量炭屑。這些共存物反映出元謀人生活在溫暖而濕潤的 氣候環境中,使用石制工具,并可能懂得使用火。

石單刀刮削器
元謀人上、中門齒化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藍田人(約 80 萬~65 萬年前)</h1>
藍田猿人1963~1964年發現于 陝西藍田縣陳家窩和公主嶺。兩者屬于亞洲人種,通常稱作“藍田猿人”或“藍田人”。藍 田猿人的文化遺存主要是打制的粗石器。這些石器多發現在與猿人遺骸出土地層相近的紅土層中。其種類有刮削器、砍砸器、尖狀器和有使用痕迹的石片、石球等。尖狀器形狀和特 征很像是人類早期使用的萬能 工具石斧。
藍田人頭蓋骨化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北京人(約 70 萬~20 萬年前)</h1>
北京人生活的時代距今約 70萬~20萬年。這 一發現,首次将中國曆史向前推進了數十萬年。北 京人通常數十個人結成團體,依靠簡陋的工具和武器與大自然及兇猛的野獸博鬥,獵取野生動物和采集植物果實及根莖為食物.在北京人生活過的山洞裡,至今還留有大量被打碎和燒過的動物骨頭。
早期人類的發展過程
北京猿人頭蓋骨
1921年發現于北京房山縣周口店龍骨山。以後經過多次發掘,發現頭蓋骨、頭骨碎片、 面骨、下颌骨、股骨等化石。其中在 1929年發掘到第一個北京人的頭蓋骨化 石,震動全球考古界。可惜這些珍貴标本在 1941 年遺失。1949 年以後,經 多次發掘又發現了一些頭蓋骨和其他人骨化石。北京人的 頭蓋骨低平,額向後傾,比猿人高。腦量平均為 1043 毫升,大于猿人。牙齒較猿人弱小簡單,說明它們 比猿人進步。但頭蓋骨較厚,眉脊粗壯,向前突出, 面部較短,吻部前伸,牙齒比現代人粗大,說明它們儲存有濃厚的原始形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丁村人(約 21 萬~8 萬年前)</h1>
發現于山西省臨汾市的丁村人生活的年代距 今 21萬~8萬年。丁村人的體質是介于北京人與 現代人之間的人類,屬于早期智人階段。據發現的丁村人上門齒,其舌面已經明顯出現鏟形,這 是現代蒙古人種上門齒最突出的特點。丁村文化最具有特點的是石制品。多數石器用碰砧法打 制,石片角偏大;也有一些石器用石錘打制,石片上可以清楚看到修磨過的痕迹。
原始人石制工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許家窯人(約 10 萬~6 萬年前)</h1>
1976年發現于山西省陽高縣許家窯村和河北省陽朱縣侯空窯村一帶,距今約 10萬~6萬年。屬于中更新世末或更新世初。他們總體上屬于早期智人,已經能打造更先進的石器和骨器。發掘出來的石器多達 1400 萬件,以石英和燧石為主要原料。許家窯遺址出土了數噸動物骨骸,但未見一具完整的動物遺骸。
山頂洞人(約 1.8 萬年前)
山頂洞遺址位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山頂上的洞穴,故将居于此地的人命名為“山頂洞 人”。在這裡發掘出大批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骨角器和人骨化石。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 18000年前。出土的人骨化石包括八個男女老少,其體質已很進步,與現代人基本一緻。屬于原始蒙 古人種,但還處于形成之中,兼具中國人、愛斯基摩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頭骨形态。是以,也可以把山頂洞人視為上述幾種人的共同祖先。
山頂洞人的家園
由居住址、倉庫和墓地構成,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居住模式,給新石器時代聚落模式以深遠的影響。山頂洞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墓地,說明當時已經懂得埋葬死者,喪葬觀念已形成。山頂洞人除捕獲野獸外,還捕魚作為食物的補充。他們制造了骨針,學會了縫紉,用獸皮、獸筋縫制衣服,還有豐富的裝飾品,如用獸牙、小石珠等鑽孔穿成串飾,并染上顔色,說明他們已具備審美意識。而鑽孔和磨制技術的運用,表明生産技能的飛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舊石器時代(約 170 萬~1 萬年前)</h1>
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在體質演化上經曆了直立人階 段、早期智人階段和晚期智人階段;體态由猿人向現代 人逐漸進化,腦容量不斷增加。整個舊石器時代都以打 制石器作為标志。打制石器由簡單、粗大向規整、細小發展,石器的種類不斷增多,變化速度逐漸加快。舊石器時代晚期還發明了骨器磨光技術和骨、石器鑽孔技術。從直立人使用火、控制火,到晚期智人發明人工取火,這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重大進步。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晚期智人的思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類社會出現了宗教和藝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0">寫在日更計劃開始第一天的話</h1>
今天是2021年10月30日,關于分解中國通史并以圖文的方式推送分享這件事情,已經盤算很久了,沒有什麼特别的目的,就是經常會想要寫點東西,又恰好對曆史感興趣。我曾經零散的讀過一些曆史書籍,但多是一個朝代比如大宋王朝、大明王朝等,還從來沒有靜下心來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讀完這華夏文明。
也跟我現在正處于一個人生的瓶頸期有關,其實我是焦慮不安的,對未來迷茫、不知所措,但越是如此,我越要靜下來做點事情、學點東西。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 可以知興廢。”望大家都能在曆史長河裡借鑒前人得失,在跨越千年的曆史長河中,領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把握曆史脈搏,與古人對話,感悟曆史、感悟人生。
從今日起,每天更新一點“曆史程序”,若君也對曆史感興趣,或是看看我到底能堅持多久,就關注下我叭。
“人生不在初相逢,洗盡鉛華也從容;年少都有淩雲志,平凡一生也英雄。”
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