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析外軍遠征作戰特點

作者:光明網

西方發達國家軍隊非常重視遠征作戰,認為遠征作戰是由專門抽組的武裝力量為達成特定的軍事目标,經由遠端投送或長途行軍深入他國境内進行的作戰。雖然不同曆史時期外軍的遠征作戰迥異,但細究卻有着一些共同特點。

有明确目的。戰争是政治的繼續,遠征他國必然要出師有名、目的明确。曆史上外軍遠征有打着複仇名義的、有打着宗教名義的,近現代也有打着人道主義、反恐名義的,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經濟利益在發揮作用。現代遠征作戰的旗号更加名目繁多,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仍然是經濟利益在發揮作用。海灣戰争時美國出兵表面看是因為伊拉克吞并了主權國家科威特,實際是美國想控制中東的石油。

在境外實施。在國境外實施是外軍遠征作戰的本質特征之一。當然,一場戰争對某一方是遠征作戰,對敵對的另一方可能就是本土作戰;作戰一方一開始可能是本土作戰,爾後可能轉入遠征作戰;遠征作戰未必需要登上别國領土,但是也能打擊敵國目标,如從空中、海上實施打擊等。在二戰中,日本聯合艦隊襲擊美國珍珠港,美國迅速遠征空襲日本東京,都是将戰火引向敵國,以保持國内持續支撐戰争的能力。

需戰略保障。遠離本土作戰是遠征作戰的根本特征之一。曆史上外軍有遠征上萬公裡的,也有幾百公裡的作戰。遠征部隊依靠自身的攜運作物資顯然不足以支撐持續作戰,必須在境外建立後勤保障體系。這個境外保障體系,既可以依托國内的保障體系延伸建立,也可立足他國戰争資源就地建立。目前,美軍之是以“全球抵達、全球作戰”,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境外保障基地遍布全球。

多是進攻性作戰。外軍遠征作戰雖然包含一系列的進攻和防禦戰役、戰鬥,但是其先期作戰準備、開戰時機選擇、主要攻擊方向選擇等總體來講是主動的,是進攻性質的。作戰樣式多樣,既有武力壓迫的軍事威懾,也有戰略遏制的封鎖作戰,還有空襲等遠端打擊。當然,遠征作戰也并非全程都是進攻,防禦是為了保證進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例如,海灣戰争中多國部隊的“沙漠盾牌”行動階段就是防禦性的。

強調精兵作戰。外軍遠征作戰遠離本土支援,因而對部隊的力量編成有特殊要求。在數量規模上盡量精幹,投入的作戰力量越少越好。在力量編成結構上力求綜合,以防止某種力量缺乏而出現短闆效應。在力量運用中強調集中使用精銳,很多情況下要力求以少勝多。西方發達國家軍隊多編有海軍陸戰隊,其定位就是精銳的遠征作戰力量。

力争速戰速決。遠征作戰對國力是個巨大消耗,必須力求速決。美軍在總結越南戰争教訓時,深感長期陷入海外戰争的泥潭是造成其失敗的重要原因。此後,美軍在遠征作戰中特别強調運用高技術武器裝備優勢速戰速決,戰争時間越打越短,被稱為“第2.5次世界大戰”的海灣戰争總共隻進行了42天,地面戰争僅幾天時間。

來源: 解放軍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