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遇見東莞教育⑪|李洋:帶上讀博四年的收獲回歸一線教育教學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遇見東莞教育⑪|李洋:帶上讀博四年的收獲回歸一線教育教學

編者按:

今年初,東莞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部署教育,吹響了“打造品質教育”号角,“1+12行動計劃”順勢出台,其中包括打造“莞邑良師”行動計劃。

10月19日,由東莞市教育局出品、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東莞分社聯合創作的東莞教師招聘宣傳片《東莞品質教育 你來成就未來》釋出。宣傳片通過教師多元視角展現東莞城市特質、教育事業發展、教師隊伍建設等特色及成果,釋放東莞教育廣納人才、求賢若渴的信号。與此同時,東莞新一輪教師招聘工作啟動,近千個編制崗位等待有緣人。

在東莞當老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來到東莞又有怎樣的成長收獲?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東莞教育、走進東莞教師,南方+特别推出“我與東莞相遇的故事——新教師入職記”欄目,邀請近年來入職的一線新教師寫下他們的故事,以期用最直覺的視角,呈現東莞教育吸引力,亦為更多緻力于來東莞當老師的有志青年提供經驗參考。

遇見東莞教育⑪|李洋:帶上讀博四年的收獲回歸一線教育教學

【教師檔案】

遇見東莞教育⑪|李洋:帶上讀博四年的收獲回歸一線教育教學

姓名:李洋

學曆:博士研究所學生

畢業學校:首都師範大學

任教學校: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

任教科目:生物

2021年加入東莞教育

2011年碩士研究所學生畢業後來到廣東,投身東莞一線生物學教育事業(注:作者曾任教東莞市第五進階中學),後脫産回到母校攻讀生物教育學博士研究所學生,兜兜轉轉10個年頭過去,而今又加入東莞教育,再續前緣。

周圍很多人表示,“你已經拿到了博士學位,又有多年教育教學經驗,完全可以選擇去大學工作和發展,繼續做教育學術研究工作,為什麼又選擇回到東莞做一名普通的一線生物教師?”回望求職經曆,仿佛冥冥中與東莞有一份不解之緣。

博士畢業求職季時,偶然收到在中國教科院做博士後的同學給我的推送——東莞一所新學校的招聘公告,她便是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莞邑大地、松湖之畔勃然生發的一顆未來教育的種子。這促成了我的“回歸”。

重新回到東莞這片熟悉的教育熱土,希望能将讀博四年中學習的教育理念與研究方法應用在一線教育教學中,讓理論落地生根,教育的理念要服務并應用于實踐并與實踐互相促進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而這也是當初促使我繼續選擇深造的原因,工作6年後深感自身的教育理論薄弱,教學遇到一些瓶頸,為了加強教育學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的學習,遂繼續攻讀博士研究所學生。

教學、教研、科研之間存在着怎樣的關系?這可能是一個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複雜問題,但是其最根本的邏輯在于三者并不孤立存在,也并不是一種割裂的關系。我想優秀和卓越教師絕對不隻是一把教學好手,還需基于學科屬性和教育研究視角站在高位,透過淺表的現象去思考教育本來的面貌和其背後的規律,教研和科研反過來又加強了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三者彼此關聯、螺旋生長、層層促進。

遇見東莞教育⑪|李洋:帶上讀博四年的收獲回歸一線教育教學

非常榮幸加入松湖未來學校的大家庭,新教師崗前教育訓練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教師們與教授、名師們進行對話,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管理思想的洗禮。“雨露恩澤,如沐春風”,這個過程,我如一棵小草般快速成長。

尤記得在教師見面會破冰環節中,通過接龍遊戲環節結識各學科團隊小夥伴,加深同僚間彼此的了解。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教學團隊,有來自全國一流師範院校的高材生、來自全國各地的特級教師、進階教師、來自具有多年管理經驗的校長團隊和行政團隊,這個優秀的團隊将凝聚成一個強有力的教學、教研、科研共同體,共同打造與精心呵護松湖未來學校這顆熠熠生輝的教育種子。

與這些名師的交流讓我收獲頗多,也認識到自己與名師之間存在的差距,而這也讓我建立起自己教師生涯的新坐标,不斷前行!

探訪學校基地時,通過學校模型展示、智慧工地資料管理系統、VR穿戴裝置等方式,新教師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着這所流淌着科技基因學校的脈搏與活力,暢想着未來将在這所學校裡發生的無限美好——超前的教育理念将在這裡落地、自由的教育實踐将在這裡發生、美好的教育夢想将在這裡實作。

于我,作為首批入職松湖未來學校教師中的一員,十分榮幸,同時也感覺到肩負着一份沉甸甸的教育使命與責任,追夢之路,必經風雨,以夢為馬,靜待花開!

【策劃】王慧

【整理】黃婷

【設計】袁永平

【素材來源】東莞市教育局

【作者】 黃婷 袁永平

教育莞家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